?

深入研究文本 挖掘創新要素

2020-12-08 02:20劉欣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設計創新策略

劉欣

[摘? ?要]在大語文時代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呼喚創新的教學設計。創新的前提是教師深入地研究文本,在細讀的基礎之上挖掘出恰切的創新要素,從而設計出巧妙、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文章從課堂導入、課中活動、板書設計等方面談中學語文創新教學設計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36-0014-02

在傳統中學語文課堂中,我們經??吹浇處熞晃吨v解、學生一直埋頭記筆記的情景。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難免導致語文課堂的乏味、單調與毫無生機,從而完全湮沒了語文本身應有的美感和味道。在大語文時代背景之下,中學語文課堂要以多元的角度、多樣的形式擴展學生的認知空間,逐步培養學生優秀的表達能力、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情感。中學語文課堂呼喚創新。創新的課堂教學設計追求的是語文教材與生活的勾連、課堂知識與藝術的融合。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便要不斷挖掘創新要素,以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語文知識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深入地研究文本,只有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出巧妙有效的語文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活語文課堂。

如何實現并推進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創新,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從課堂導入、課中活動、板書設計等角度展開研究。

一、妙用激趣,創新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堂的導入既可用簡明的語言直截了當地切入主題,又可圍繞文本核心巧設懸念。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如果能夠設計更加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在執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一課時,筆者采用了故事激趣法,既成功引發了學生對于審題和立意的思考,又迅速切入了本節課的中心內容。

“同學們,在宋朝的時候,有一次畫院招考,要求應考者圍繞‘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句詩作畫。應考者都認真地思索,各自以畫作表達了對詩句的理解。有的考生畫的是一位青年騎著馬在落滿花瓣的小路上行走;有的考生畫了一位青年騎著馬在花叢中疾馳,揚起了掉落的花瓣;有的考生畫的是一位青年騎馬疾馳而過,馬蹄高高揚起,幾只蝴蝶翩翩追隨。大家認為哪一幅畫最契合這句古詩呢?”(PPT展示這幾幅圖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導入很快激起學生的思考。通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最終一致認為“蝴蝶的追隨”是點睛之筆,更契合“馬蹄香”的神韻。這一番操作對于接下來筆者講解“只有深入思考和反復推敲,才能有準確而出彩的立意”有推動作用。

再例如,在執教《漁家傲·秋思》一課時,筆者采用了游戲激趣法,由已學知識引出新知,帶領學生走進詞的世界。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請大家來猜一猜:屏幕上這些詞的詞牌名分別是什么?”(大屏幕展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學生看到這些都是自己學過或熟知的詞,頓時興致大增,很快就一一準確地說出了這些詞的詞牌名。然后筆者又展示了一首“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并給出“如夢令”“一剪梅”“漁家傲”等選項讓學生選出正確的詞牌名。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運用排除法很快判斷出這首詞的詞牌名是“漁家傲”。接著再展示課文(僅呈現詞牌名和內容,題目先隱去),讓學生在朗讀中快速厘清并認識到詞牌的功能。最后再讓學生結合詞作內容獨立思考,為其擬一個題目。學生在初讀詞作之后會產生諸如“秋夜抒懷”“思鄉”等想法,他們會結合這種想法擬標題。筆者適時出示“秋思”這一題目,讓學生將其與自己所擬的題目進行比較,從而更好地感知文章的內容。這樣,在“猜一猜—選一選—想一想—比一比”的互動環節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詞牌知識,而且對《漁家傲·秋思》的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這樣的導入既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二、細讀文本,創新課中活動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全方位的思考與研究,以厘清問題的本源與核心,生成主問題,并以此為原點輻射出系列子問題,從而使子問題更具關聯性,使文章的分析更具系統性,使課堂更具整體性。在解讀子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系列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知識的分享,從而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與表達能力。

例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海棠花》一文通過凝練的語言和精巧的結構抒寫了對祖國和故鄉深沉的愛。海棠花在觸發了身在異國的作者對祖國、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的同時,又帶給他心靈的慰藉。細讀文本,便可以窺見文中“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這句話的深意。在教學時便可以這句話作為開啟文本解析大門的鑰匙,引導學生去探討作者與海棠的相遇,進而厘清文章的脈絡,賞析作者筆下的海棠,感受海棠花開帶給作者的驚喜等。

再例如,在執教莫懷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前,教師通過對文本的反復細讀,確定教學重點為分析景物描寫、人物形象以及挖掘散文主題。反反復復地咀嚼之后,不難發現,可以圍繞文章中最核心而又最質樸的那句“我們在田野上散步”,引導學生探究教學重點。于是,教師便圍繞這句話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 ? ? ? )的我們在田野上散步。第二個問題:我們在(? ? ? ? )的田野上散步。第三個問題:我們在田野上(? ? ? ? )散步。在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圍繞第一個問題,仔細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這一家人的其樂融融、相親相愛。接著分析田野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關鍵詞句的品析,了解這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田野,并由此引出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在田野上‘慢慢地穩穩地散步”。最后引導學生對重點語句進行探析品味,從而感悟文章所蘊含的關于“生命”的深刻主題。

三、巧畫圖形,創新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內容的高度提煉,既要直觀地呈現教學的重點內容和文章的思想內涵,又要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以帶給觀者美的享受。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發揮創新潛能,設計個性化的板書,從而讓板書成為課堂的點睛之筆。

1.巧借文意,創新板書

著名作家宗璞在散文《紫藤蘿瀑布》中先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樹盛開的生機勃勃的紫藤蘿,接著回憶起了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稀落伶仃的情景,最后通過鮮明的前后對比,點出她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文中說,“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在作者筆下,紫藤蘿花繁盛如瀑布,而每一瓣花又如一只只在生命的河流中揚帆遠航的小船。在設計板書時,教師可以把作者賞花、憶花、悟花和紫藤蘿花眼前的繁盛與昔日的伶仃,以及作者的情感變化這些要素整合成一只小船的形狀。在教學時可以分步板書,先豎著寫課題,然后把表現文章結構與作者情感的關鍵詞在相應的位置上依次寫出,最后用具有一定區別性的線條將關鍵詞連接起來,從而使整個板書形成船形。教師可以一邊板書一邊進行課堂小結:“我們都應像這朵小小的紫藤蘿花一樣,勇敢地在生命的長河中揚帆遠航?!薄蹲咸偬}瀑布》的板書設計如圖1。

2.巧借文題,創新板書

李森祥在《臺階》中塑造了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父親形象。父親總覺得自家的臺階太低,于是立志要建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子,并為此付出了一輩子的辛勞。最終有高臺階的房子建成了,可是父親也老了,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生機,他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反而若有所失。在執教《臺階》一課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文章的題目將父親的人生之路設計成臺階的形狀。板書設計如圖2。

綜上所述,創新的教學設計必須源自于教師對文本的深度解讀。無論是課題的導入還是教學環節的安排抑或是板書的設計,都應以課本為本、以學生為本,既不能故弄玄虛,又不能脫離實際。教師只有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交流,才能挖掘出巧妙新穎的視角來切入文本的分析。

教師只有創新課堂教學設計,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并讓學生深切感受語文課堂的豐富多彩,領會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體味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才能真正構建“以生為本”的智慧靈動的中學語文課堂。

(責任編輯? ? 農越華)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設計創新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翻轉課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與優化方式探索
淺談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和方法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