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2020-12-08 12:44李霞
數碼設計 2020年16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李霞

摘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動與落實,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積極推行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因此,本文將從問題設置生活化,情境內容生活化,實踐方式生活化三個方面出發,對具體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6-0277-01

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促進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1 問題設置生活化

有效解決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授課的過程中,要以問題設置的生活化為關鍵。只有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加深,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在生活化的問題當中,引導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意識。

例如,教學《花兒草兒真美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生活化問題:同學們,在我們所居住的小區里,有著爭奇斗艷,生機勃勃的花兒和草兒,它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色彩和生氣。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美妙,同學們喜歡它們嗎?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它們呢?在這樣生活化的問題當中,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并將教學內容有效升華,提高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教學“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大家知道在生活中我們的基本義務與權利都有哪些嗎?上學是屬于我們的權利還是義務呢?在這樣的生活化問題中,可以促使學生對權利和義務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

2 情境內容生活化

情境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教學當中的重要教學方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當中深刻理解知識點。思考學科相關的問題,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之上,提升課堂效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離不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讓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存在,并用道德與法治知識點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轉變自身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提高自身的修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進行實踐。找到兩者關聯的地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

例如,教學《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教師可以創設以下的生活情境:小明是一個村莊的一位村民,今年剛剛滿18周歲。在一次村長換屆的選舉當中,小明和其他人一樣,給自己滿意的村長人選投上了一票。同學們,小明這是在行使自己的哪種權利呢?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有這樣的權利嗎?讓學生在這樣真實的情境當中,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促使學生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基本權利,并知道選舉權的基本條件有哪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從縣級機構開始講起。比如說縣級政府,縣級法院,縣級檢察院等。再從縣級的層面上升到國家的層面,引導學生理解國家的機構都有哪些。在“我們不亂扔”的學習中,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原則,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讓學生了解到垃圾的分類,并讓學生意識到不應該亂扔垃圾,加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在這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學當中,實現知識的擴展與延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3 實踐方式生活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死板且枯燥的,教師唱獨角戲,將學生抵擋于課堂之外,讓學生感覺到自己不是學習的參與者,使得學生意識不到學習的價值與意義,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有著消極的影響。其次,傳授課堂知識需要以實踐活動為補充,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升華。教師不但要注重課內的實踐,對于課外的實踐活動也要積極地展開。并堅持實踐活動生活化的原則,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我家的好鄰居》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打造生活化的情景模擬,讓學生自由成組并合作完成任務。一部分學生扮演鄰居,一部分學生扮演主人。從而將鄰居與主人之間的故事與生活場景進行高度還原。并讓學生理解如何與鄰居相處才是最好的,如何做一位好的鄰居,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愛心的傳遞者”教師可以開展以生活化為前提的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學校附近的養老院,并為老人們送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家鄉新變化”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性別以及身心發展特點為依據,進行自由分組。研究家鄉的經濟狀況及各方面的轉變,并寫成一篇文章。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夠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家鄉的變化,從而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為家鄉的富強與發展努力奮斗,真正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到生活當中,完成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修養,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秀云,吳怡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5)

[2]陳潔.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探討———回歸生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