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才培養框架下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2020-12-09 05:42郭冉楊金鑫朱勝楠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生涯規劃教育人才培養大學生

郭冉 楊金鑫 朱勝楠

摘 要: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隨著社會發展需求不斷的進化升級,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高校適于當前發展形勢下的一種應對手段,更是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積極適應當前發展而做的強化和創新,也是踐行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具體呈現。本文在高校人才培養框架下探討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及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關聯性,從而提出提升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育人效果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人才培養

在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和數字化的推動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逐步的更新變化,高校人才培養逐漸由“數量優先”向“質量優先”轉變,由大眾化發展向內涵式發展邁進。在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新時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生涯規劃教育以學生為本,采用循序漸進啟發、引導、探索的模式實現長效育人功能,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是高校管理、育人的有力抓手。

一、 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現狀研究

縱觀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由職業規劃轉變為職業生涯規劃這種名詞術語的嬗變,不只是語意上的更替,更凸顯出理論上的“范式變革”,蘊含著理論深度與應用廣度的發展。我國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適應國家的就業形勢和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要求,但主要的理論模式主要還是深受國外特別是美國職業規劃理論和模式的影響。這些理論基礎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背景和經濟需求下,或多或少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隨著我國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不僅僅局限于就業指導而向能力提升和人才培養方向轉變,無疑這種轉變更加符合當前經濟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是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良好趨勢。

整體來說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模式相對單一,大部分高校主要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主,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內容主要聚焦在概念講解、理論輸出、面試技巧等方面而忽略了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在邏輯。課程內容與現實脫節,往往出現學生“上課聽起來熱鬧”,課后實施困難,課程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或書本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脫節現象。因此,目前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更多的是理論概念輸出而沒有形成較高效率的人才能力培養轉化。

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師資隊伍相對單一、不成熟,大部分高等學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主要來源于輔導員、就業老師等,師資隊伍在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上相對薄弱,師資隊伍往往專業背景不足,理論學習有限,這也導致在進行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出現“依葫蘆畫瓢”的現象,教師一知半解,學生聽個熱鬧,最后導致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育人效果不甚理想。

大學生對于生涯規劃教育仍然存在偏見和誤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大學生通過對過去成長經歷、當前所具備的條件資源和未來可能實現路徑的主客觀條件等進行細致嚴謹的自我探索和職業分析等,在全面綜合的分析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及職業性質,發揮專業優勢,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和規劃,進而為實現相應的目標針對不同的要素制訂相應的學習、工作計劃,以時間為軸線通過適時的行動來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一個緊密聯系、螺旋上升的過程[1]。當前在對大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往往出現大學生對于生涯規劃教育仍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或者對于生涯規劃教育片面的認為是制定計劃目標,在進行自我探索和分析的過程中不能深入了解自己,質疑分析結果或出現理解偏差、行動滯后等問題,這些輸出和輸入上的不對等和偏差也再進一步的降低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和教育意義。

二、 高校人才培養與生涯規劃教育關聯性研究

高等學校的核心任務是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這一終極目標由豐富的內容和方式有機構成,要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高校就要“對癥下藥”,依據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有目標性和全局性地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和形式。[1]從根本上來說生涯規劃教育的產生和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升級進化是密切相連的,隨著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演化發展,新的教育理念催生新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以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探索、挖掘創造能力、樹立職業理想和價值追求為目的,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它需要在契合高校人才培養要求的基礎上融合并服務于高校人才培養全局。生涯規劃教育對人才的培養實際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化呈現,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指向。

在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求的前提和高校人才培養框架下,確立獨具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梳理目前高校人才培養的主流趨勢,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切入點,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時代性和目標性。然后,在高校人才培養的框架下探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立足點,結合高校特色和發展目標搭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框架。繼而深入考察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深度優化目標,最終確立一整套立足高校人才培養、契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職業生涯規劃優化途徑,才能進一步發揮生涯規劃教育的育人實效。

三、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優化途徑研究

(一)以學生為本,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前期調研。目前,高校生涯規劃教育普遍存在針對性較弱,普適性不強,更傾向于單向傳輸,而忽略學生主體特點的問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前期調研工作,通過優化調研路徑、提升信息渠道流暢性,搭建學生特點數據檔案,以期為生涯規劃教育開展提供更可靠、準確、全面數據支持,提高生涯規劃教育和學生的適配性。

(二)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基礎,構建生涯教育主要脈絡。目前,大部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相對集中于一個學期或學年,內容設置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探索。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具有一定的目標性、時間性、主動性等特點。因此,背離職業生涯規劃特點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結合學生成長發展特點從規劃理念、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等方面優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充分利用主流課程教學搭建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主要脈絡,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打造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打造成對學生有意義的課程。

(三)以日常管理為切入點,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實效性。職業生涯規劃所專注的部分,不是陷于“無?!钡哪嗾?,而是要從“無?!敝?,洞見“?!?。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要力量,所涉及學生事務管理宛如“無?!钡膩y麻,但將這些“無?!笔聞粘榻z剝繭,理出思路就是學生的成長軌跡和生涯動線。因此,從輔導員管理學生日常事務出發,量化可參照數據,制定動態的、契合學生獨特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助機制,將職業生涯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在日常教育中充分發揮生涯規劃教育理念優勢,借助日常管理進一步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進程。

(四)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為補充,促進職業生涯規劃全面性發展。相對自由選擇的課外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因此,提托第二課堂成績單了解學生對課外活動參與情況、投入情況等對探索學生的興趣、性格特點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一方面,在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建設中依托第二課堂成績單獲得關于學生一手資料,便于深入探索學生興趣、性格特點;另一方面,從職業生涯規劃角度給予第二課堂工作有效反饋和建議,可有效實現第二課堂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

(五)資源整合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數據庫平臺,實現長效跟蹤評估反饋機制。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提供了新的視野和角度,數據的分析更精準的定位學生需求、市場需求,為生涯規劃教育提供更準確的發展方向。因此,從整合有效資源入手,實現數據流的交互融合,搭建數據庫平臺,實現長效的跟蹤評估體系,以期獲得相關修正數據,便于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動態調整,進而進一步優化職業生涯教育實效性。

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框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以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搭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體系。第一,有助于學校育人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以高校人才培養為出發點構建教育體系有利于促進高等教育高度契合社會發展需求。第三,對理論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在機制和規律研究。第四,能夠豐富開展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視野,為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工作做出有指導性的理論價值。第五,有利于提升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與重視程度,從而推動我國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高校人才培養框架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兼論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置;朱炎軍 李 爽; 教育發展研究 2012.13-14,1008-3855.2012.z1.016.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研究;吳鵬 趙曉紅;教育與職業;1004-3985.2009.02.035.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猜你喜歡
生涯規劃教育人才培養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高校輔導員創新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的輔導員工作方法創新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探索模塊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探索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