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皮影、木偶戲的傳承與保護措施研究

2020-12-09 05:35陳秀蘭
寫真地理 2020年41期
關鍵詞:木偶戲皮影保護

陳秀蘭

摘?要: 皮影、木偶是我國民間的重要藝術文化形式,但其在當前時代下卻逐漸衰落和式微。國家為了有效保護這一形式將其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在具體的保護和傳承上還亟待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對皮影、木偶戲的發展歷史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對其在民間走向衰落的相關原因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對新時期如何有效的傳承和保護皮影、木偶戲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皮影;木偶戲;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I238.7?【文獻標識碼】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247

引言:皮影戲、木偶戲都是由人力操縱無生命的物品來進行表演的一種形式,其主要區別為傀儡造型分別為平面和立體,并由此所帶來了傀儡制作、操縱技巧、表演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差異。皮影戲、木偶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其發源于民間,在經過了不斷發展、興盛后在當前時代已經逐漸衰落、式微,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成都木偶戲以杖頭木偶表演形式為主,可以分為大木偶、中型木偶、精木偶(小木偶)和被單戲幾種類型,分別有著不同的藝術表現特點,用于不同劇中、劇本內容類型的演出。例如,大木偶善于做高難度工作,可與幼童扮演的“人偶”同臺表演,常用于傳統劇目《盜仙草》和《玉蓮花》等。在操作技巧上,藝人需要對舉功、捻功、腕功、走功熟練掌握才能夠靈活地使木偶做出各種精巧動作變化。成都木偶戲傳統經典節目有:《別洞觀景》、《變臉吐火》等,皮影戲經典節目有:《龜與鶴》、《蟠桃園》、《飛天》、《雞斗》等

1?皮影、木偶戲的發展歷史

皮影、木偶戲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千余年前的唐代。木偶戲的形成和成熟在唐代已經完成,而皮影戲最早的記載則見于宋仁宗時期,單此時皮影戲已經發展較為成熟,因此可以推測其初期形成是在唐代或五代時期,劇目多以演出三國時期歷史事件為主。此外,皮影戲、木偶戲形式并非只存在于我國,宋朝時期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均有影戲出現并發展興盛,后其他許多亞洲國家也有傳統影戲存在。著名的東方學家勞費爾曾提出“木偶戲西來,影戲東去”的觀點,可以推測木偶戲在西方也相對較早產生,而西方影戲則與17世紀中期逐漸形成發展起來,因此其又被稱為“現代影戲”。

皮影、木偶戲的興盛主要有宋朝、清朝兩個時期。宋朝皮影、木偶戲的繁榮與當時社會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人民生活水平富足,不再擔憂生計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文化娛樂需求的大幅提升。同時宋朝城鎮都市繁榮,農民進入城市的同時也將這些藝術形式帶到城市當中,成為了人民文化娛樂的重要形式。宋朝時期,城市中存在著專門的瓦舍作為專門的娛樂場所,許多藝人在其聚集,在表演的同時也能夠相互進行觀摩、交流、學習、競爭,大大推動力包括皮影、木偶戲在內的許多民間藝術的蓬勃發展。此外,宋朝時期話本的誕生和發展為皮影、木偶戲的表演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話本,即劇本,其通過將歷史、坊間傳說、神話志異與陶真、涯詞、鼓子詞、諸宮調、復賺等講唱文藝相結合進行再創作,成為了皮影、木偶戲演出的重要內容支撐。

清朝時期皮影、木偶戲的興盛則主要與當前統治階級的喜好存在著密切聯系。這一時期全國各地的城市鄉鎮中均有組建專門的影戲班社,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民間百姓,對于戲劇均有著較高的熱情和喜愛,皮影、木偶戲雖然與傳統戲劇形式不同,但在實際劇本內容、音樂、唱調上與傳統戲劇有著諸多相似、相關之處,因此也隨之發展興盛起來。至清光緒、宣統年間,皮影、木偶戲在全中國流行并作為民間藝術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建立起了密切聯系,成為了人們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以四川影戲為代表的南方影戲尤為流行,四川地區無論是成都、重慶等大城市還是下面的縣鎮鄉村,都有皮影戲班進行表演并對當地的一些風俗、社會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例如,四川名小吃“燈影牛肉”將肉切得薄而透亮,與皮影極為類似;清明保路運動中,四川燈影戲作為了宣傳、動員民眾的手段之一。

進入民國時期后,由于社會動蕩、外來文化進入,皮影、木偶戲逐漸由盛轉衰,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其發展仍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了較大波動,其興盛繁榮與宋、清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2?皮影、木偶戲在民間走向衰落的原因

皮影、木偶戲在民間的衰落是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而導致的,其主要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原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1?外部原因

造成皮影、木偶戲的外部原因主要與社會政治不穩定、外來文化或其他藝術形式沖擊有關。

第一,通過回顧皮影、木偶戲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其興盛繁榮一般發生于百姓生活富足,社會穩定的時期,人民對于生存生活之外的文化娛樂需求是皮影、木偶戲生存、發展的重要土壤。而自民國時期后,我國經歷了長期的動蕩和戰亂,人民生存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此時文化娛樂已成奢求,皮影、木偶戲亦無生存空間。至新中國成立后,社會安定使得皮影、木偶戲得到一絲喘息空間,但當時國家百廢待興,人民生活需要改善以及后來的國家政治發生波動,皮影、木偶戲雖能生存卻仍無重新發展興盛的機會。

第二,自清朝末期開始,隨著外國列強的入侵也將外來文化帶進了中國,當時國內外生產力水平的差異使得其在藝術娛樂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例如,外國電影的娛樂性、普及性明顯強于傳統皮影、木偶戲,成為了人們關注追求的熱點,傳統皮影、木偶戲也失去了大部分觀眾,沒有觀眾市場則必然導致其逐漸衰落。當時皮影、木偶戲在貧窮的農村地區比富庶的城市興盛、內地較沿海興盛的特點也證明了這一點。時至今日,社會開發程度的不斷增加,社會藝術文化百花齊放,傳統皮影、木偶戲市場規模更加難以擴大。

2.2?內部原因

皮影、木偶戲的衰落與其自身的發展以及藝術特點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第一,藝術發展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符合當下時代背景。然而在傳統皮影、木偶戲的發展過程中,不少藝人卻思想保守,抓住老舊曲目不放,不愿、不敢進行創新,在表演內容上也是以借鑒、改編同期熱門戲劇為主,逐漸喪失了皮影、木偶戲自身特點。同時,部分觀眾對于傳統藝術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傳統劇目就是好的、就是經典,對于創新內容則嗤之以鼻,也是影響傳統藝術創新的重要原因。

第二,皮影、木偶戲來自于農民階層,誕生于農耕文化,在過去封閉小農生產經濟下,這是其初期萌芽、發展的良好條件,但在開放、社會化、全球化的當前,卻成為了其進一步改革發展的最主要桎梏。例如,四川影戲的衰落與當時藝人追求舞臺,強調意識形態,希望成為體制內的正規劇團相關,但其形式既沒有得到上層青睞和關注,同時又失去了自身農民性的特點,失去了在勞動人民中的地位。又如,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實施后,農村經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這一時期皮影、木偶戲出現了建國以來的相對興盛,出現了“百臺皮影鬧山鄉”的繁榮景象。然而隨著我國現代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經濟在城鎮發展面前逐漸式微,皮影、木偶戲又再次衰落。

3?皮影、木偶戲的傳承與保護

皮影、木偶戲作為我國重要的民間藝術文化形式之一,具有著較高的保護和傳承價值,其不僅反映著歷史上農村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勞動人民智慧,更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積淀和寶貴財富。在當前皮影、木偶戲不斷衰落、式微的背景下,相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這一藝術形式的保護和傳承。結合皮影、木偶戲的藝術特點和形式,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3.1?探索皮影、木偶戲的藝人傳承有效途徑

對于傳統藝術來說,人才的培養是其傳承過程中的最重要的環節。然而在當前皮影、木偶戲青黃不接的問題十分嚴峻,藝人數量不斷減少且老齡化的問題嚴重使得這一藝術形式走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然而當前皮影、木偶戲演出給藝人帶來的經濟收益較低,愿意學習并傳承這一藝術的人較少,尤其是年輕人群體可能對于觀看皮影、木偶戲有著一定興趣,但愿意學習該技藝并以此為生的并不多。針對當前皮影、木偶戲傳承人的培養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擴大皮影、木偶戲教育宣傳,開展皮影、木偶戲進校園,鼓勵學校開展皮影、木偶戲表演興趣小組或社團,文化單位開展皮影、木偶戲表演活動、培訓班等形式,使學生、年輕人能夠獲得更多的渠道接觸和了解皮影、木偶戲,培養其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到藝術學校、音樂學院中尋找皮影、木偶戲戲曲人才、樂器人才等。

其次,相關部門要結合皮影、木偶戲發展歷史、劇目特點、藝人傳承等要素,建立起系統化的培訓體系,例如,在成都人偶戲中,走功是藝人通過操縱木偶手腳及身體配合進行走動動作,能夠綜合反應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以及精神面貌,對于藝人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只有通過系統、科學的教學,保證學習者能夠深入體會、學習其中的藝術內涵、要點,才能夠真正保障皮影、木偶戲的良好傳承。

此外,相關部門還要采取在將皮影、木偶戲作為當地旅游特色進行發展的同時增加演出場次,措施提高皮影、木偶戲藝人的經濟收益,或者通過組織成立專門皮影、木偶戲劇團,吸引高水平藝人進入并開展表演。

3.2?做好對皮影、木偶戲的表演內容、操作技巧及傀儡制作技藝的保護和傳承

劇本是皮影、木偶戲的內容核心,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之一。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對當期尚遺留的皮影、木偶戲劇本盡快收集整理,通過采訪老藝人或老觀眾,對其表演或闡述進行錄像、錄音等形式將劇本內容保存下來,對內容殘缺部分進行考究修復,避免其失傳遺失。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動皮影、木偶戲的劇本創新創作,使原有來自民間的劇本更加適合舞臺表演,并借鑒學習現代藝術理念和方法,融合當下人們喜愛的要素進行劇本創作,符合當下時代特點、符合人們精神需求,從而使皮影、木偶戲這一藝術形式能夠被更多人所了解、接受。

影偶、木偶操縱技巧是皮影、木偶戲表現劇本、給觀眾帶來藝術感受的重要途徑,通過巧妙的手法,藝人可以操作傀儡完成寬衣解帶、吹拉彈唱、舞刀弄劍、變臉、吐火等多種細膩動作,傳統藝人甚至可以一人控制多個人偶進行表演。然而在當前皮影、木偶戲的許多表演中,一些表演者僅僅是在設備播放的音樂聲中擺動影偶、木偶,根本不能稱為戲劇。新時期皮影、木偶戲的傳承必須要重視對操縱技巧的保護,充分其藝術表現中人的“活”與傀儡的“死”之間的緊密結合,在完美表現戲劇內涵同時又不能過于追求精致的奇技淫巧;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同時通過創新、改進技術,將現代民間舞、街舞、現代舞、踢踏舞等融入影偶、木偶動作之中,結合劇本創新實現皮影、木偶戲藝術表現層次的提升。

皮影、木偶戲雖然操縱的傀儡形式不同,但均屬于傀儡的一種。木偶、影偶作為演出中重要的道具,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傀儡制作技術的保護和傳承,皮影、木偶戲的式微必然會造成制作木偶、影偶的木雕、皮雕工匠缺乏足夠的訂單、客戶來源,因此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邀請這些工匠參與木偶、影偶周邊產品的設計、制作,將精細程度較高的木偶、影偶投放到當地旅游市場作為紀念品進行銷售,將簡易的木偶、影偶作為皮影、木偶戲隨票附贈進行發放,作為皮影、木偶戲的外在形象代表,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擴大傀儡制作市場,保障傳統工匠具有足夠收入,同時又能夠達到對皮影、木偶戲進行宣傳,吸引觀眾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積極結合現代元素對傀儡形象進行創新、創造。例如,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動漫元素與皮影、木偶戲能夠進行良好的結合。

結語:綜上所述,皮影、木偶戲作為我國重要的民間藝術文化形式之一,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和興盛,盡管其當前相較于社會主流藝術文化在規模、廣泛性上十分微小,但仍具有著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在當前皮影、木偶戲不斷衰落、式微的背景下,相關部門要積極、多角度的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這一藝術形式的保護和傳承,有效拓展其生存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黃艷.中國皮影戲在各時期的發展特點研究[J].蘭臺世界,2016(12):149-151.

[2]?祁志洞.淺談皮影戲表演的近代發展概況[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7(10):147.

[3]?楊慧娟.木偶戲的人物形象塑造[J].藝海,2018(11):25-26.

[4]?謝紅梅.論皮影藝術的價值與傳承[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8):67.

[5]?高月斌.以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元素為依托的皮影戲技藝保護及傳承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8(6):137.

猜你喜歡
木偶戲皮影保護
木偶和木偶戲
傳統戲劇——木偶戲
月光皮影
木偶戲
木偶戲
我愛皮影
不老的皮影
皮影的來歷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