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2020-12-09 05:39張凱霞
小學時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張凱霞

【摘? 要】? 一直以來,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實際上,小學科學的學習以探究為核心,實驗教學便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有效途徑,其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但目前許多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時,往往會忽略實驗準備工作、學生的實驗形式以及實驗材料的準備過程,導致實驗教學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因此,本文從注重實驗準備、倡導小組合作、自制實驗材料三個方面入手,闡述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使學生參與科學實驗,提高科學素養。

【關鍵詞】?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則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實驗教學不僅幫助學生充分吸收科學知識,也能夠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應該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師要懂得從多方面優化實驗教學,夯實學生的實驗基礎、激發學生實驗積極性、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從而能夠利用實驗教學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

一、注重實驗準備,夯實實驗基礎

充足的實驗準備是實驗順利進行的關鍵。若教師沒有重視實驗前的準備,沒有講解實驗步驟就直接讓學生進行實驗,學生無法提起實驗的興致,會對實驗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驗前收集相關信息、參與材料的準備,在做實驗之前對實驗有個充分的了解,并提高其學習探究的興趣,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動機進入到實驗中。

1.創設實驗情境

例如,在教學《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這一章節時,考慮到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較少,為了讓學生能夠收集更多相關信息,教師便可以有效利用學校的電腦室與圖書館,帶領學生到電腦室上網查找關于潛艇的各種資料,并搜集關于潛艇的圖片,或帶學生到圖書館查閱潛艇的相關書籍,對潛艇的發展史有個大致的了解,并探索出潛艇能夠潛水的原理,為后續的探究實驗打下基礎。除了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教師進行合適的情境創設也是一種有效的實驗前準備方式。教師可以創設模擬實驗情境,在進行實驗教學之前先做一個“浮沉子”的小實驗,讓學生清楚觀察到“浮沉子”在教師的控制下有時上升,有時下沉,激發興趣,想要了解“浮沉子”的實驗原理。

2.收集實驗素材

實驗材料的準備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愛上做實驗、學會做實驗,就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選擇空間,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自己準備實驗材料,提升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與實驗參與感。

例如,進行《造船》的實驗前準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材料準備方案,讓學生在易拉罐、塑料瓶、膠水、牙簽、泡沫板、塑料板、木片等材料中進行選擇。根據自身實驗需求選擇材料,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發展??梢?,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前,教師若能引導學生進行充足的實驗準備,有助于夯實學生的實驗基礎,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與探索欲望。實驗時,學生能夠充分調動思維,積極動手嘗試,實現其創新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二、倡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實驗積極性以及順利完成實驗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不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存在差別,所以會產生獨特的想法,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當小組成員的觀點有誤時,其他成員也能及時批判,從而構建更加準確及更深層次的理解,推動實驗的完成。

例如,在研究“滾動與滑動”的實驗時,由于學生之間能力、性格、知識水平存在差異,為了使每個學習小組的實力較為均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使實驗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夠得到幫助,而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分完組后,教師就要為各組提供實驗材料,各小組之間經過討論,共同選擇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實驗,檢測出小車車輪在桌面上滾動的摩擦力與滑動的摩擦力之間的差別。學習小組一般以4~6人為宜,明確組員工作劃分,誰制訂實驗計劃、誰進行分組測量、誰整理數據、誰最后完成實驗報告。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會有較強的任務感,從而提高實驗積極性,再加上小組之間不斷討論探究,發現問題時也能夠及時解決,無論是實驗過程還是實驗結果都會比較理想。開始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說明小組與小組是競爭關系,并建立獎勵機制,最終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品。小組完成實驗報告后,到講臺上展示數據,由其他小組與教師共同打分,分數最高的小組便能獲得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有動力進行自主探究,小組之間的協調性也能夠得到提高。因此,在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與性格特征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與提升,也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提升。除此之外,組與組之間競爭的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得每個小組之間的合作更加協調、高效,從而取得良好的實驗成果。

三、自制實驗材料,提高實驗有效性

小學科學實驗往往需要大量材料,若所有實驗材料都選擇獲取而不是制作,學生操作時也無法真正體會到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準備實驗材料時,教師可以選擇自制實驗教具,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制作活動。一件成功自制的教具,體現了教師的智慧與勤勞,也是教師對教材的反復研究以及深入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不僅能使實驗操作更加便利,也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

例如,為了探究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的差異,就需要往不同的布料上噴水,觀察所產生的不同現象。而實驗中所需要的一個關鍵材料是小型噴霧器,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廢棄材料自制小型噴霧器,讓實驗過程更加順利,提高了實驗的有效性。對于學生自制實驗材料,教師要先讓學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在腦中設想出實驗器材的大致形狀,然后進行具體的設計、制作。例如,在進行《擺的研究》這一課的實驗前,若是使用原先的實驗器材,實驗數據存在較大偏差,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回形針、廢棄紙盒、螺帽、塑料管、鳳尾夾等工具,自制擺錘、擺線等,解決原有實驗器材所帶來的問題。制作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經歷幾次失敗,但其會不斷嘗試,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利用自制的材料進行實驗,學生能夠記錄更加真實的數據,實驗過程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從而取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成果。由此可見,在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時,無論是教師自制實驗教具,還是引導學生制作實驗器材,所制作出來的器材都有較強的實用性,對于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小學科學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實驗前的準備、學生間的合作以及實驗材料的制作,讓學生的實驗基礎更加牢固、實驗積極性不斷提高,讓實驗更具有效性,從而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苑佳瑩.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111.

[2]李波.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活動[J].科普童話,2018(30).

[3]汪峰.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J].信息周刊,2018(14):1.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索
網絡與云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初探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