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實現路徑

2020-12-09 05:36張繼亮
磚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公眾參與實現路徑

張繼亮

摘 要: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全域空間發展的重要指南與當前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之所以需要對國土空間進行規劃其目的主要在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公眾作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群體,公眾有權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對此,本文將根據實際情況對國土空間規劃中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給出具體參與措施。

關鍵詞: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實現路徑

在國土空間規劃上,公眾的參與十分重要。因此,不管是在編制階段,還是在草案公示階段,都需要聽取公眾意見,通過聽證會的開展讓公眾參與其中。然而,就實際情況可知,國土空間規劃中國的公眾參與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著許多問題。該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其勢必將阻礙到國土空間規劃的進程,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诖?,采取措施,讓公眾積極參與到國土空間規劃中隨之顯得尤為重要。針對該內容分析,本文首先將對當前空間規劃的公眾參與進行分析,其次在指出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具體的參與措施,以供參考。

1 空間規劃的公眾參與

空間規劃的公眾參與主要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公眾參與主體。目前,我國空間規劃編制大都是由政府部門進行組織??臻g規劃編制上,有關公眾參與的內容大致為:走訪與專家學者的參與。對于走訪而言,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門與規劃設計研究人員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公眾意見,并從中獲取到更多的空間規劃信息[1]。而專家學者的參與主要指的是空間規劃在審批階段對規劃草案進行科學的論證。當然,在此環節中,政府可邀請相關學者進行座談,讓國土空間規劃更具科學性。另一方面為公眾參與形式。一般與個別模式作為空間規劃公眾參與的兩個主要模式。其中,一般模式又可劃分為召開各會議與召開座談會這兩個內容。個別參與模式主為公眾直接參與的中模式,與座談會間接形式有著明顯的不同[2]。除此之外,公眾參與的形式還應包括政府利用網絡、報紙、公示欄等媒介向公眾進行征求意見。

2 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可知,公眾作為國土空間規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雖然有關人員重視了國土空間規劃中公眾的參與程度,但不可否認,公眾實際參與中仍存在有許多問題。主要可表現在:(1)公眾參與過于被動,參與形式化。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形式的被動與落后是造成當前公眾主動參與意識低的主要原因[3]。通過上述可知,一般與個別是公眾參與規劃的兩個主要模式,公眾參與主要限于專家學者,普通公眾參與機會少。即便公眾有受到邀請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公眾也會因自身專業知識不足等原因,無法對規劃草案提出合理建立,及時有建議大多時候也不會被采納。長期以往,不管是公眾參與過程還是形式都只是做表面功夫,難以真正落實。(2)專業性強,普及性低。專業性強是國土空間規劃知識所表現出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因為其具有這一特征,所以普通公眾很難理解空間規劃意思。在參與規劃的時候,也會因不理解而變得十分被動。再加上,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公眾參與包含了技術層面的知識,所以普通市民更無法對空間規劃表達出的意思有所理解,導致空間規劃公眾普及性較低。(3)嚴重缺乏保障制度。嚴重缺乏保障制度,主要可表現在:有關制度對空間規劃公眾參與的內容以及權利等方面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無疑將導致公眾參過于形式化,任意性較高[4]。(4)工作參與技術落后。從某角度上看,公眾在參與國土空間規劃上雖有先進的決策技術為輔助,并在國外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因國內外發展環境不同,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國在國土空間規劃上基本由專業人員定做,然后通過政府部門決策,公眾在此過程中只需被動接受。因此,及時完善我國公眾參與方面的硬性條件尤為重要。

3 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路徑

由上述可知,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公眾參與仍存在有些許問題。對此,為改善這一問題,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完善有關制度建設。在完成機構改革后,不管是土地利用規劃,還是城鄉規劃都將歸納為國土空間規劃。因此,在該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確定國土空間規劃公眾參與的法律地位,明確公眾參與的主體與程序等內容。其次,各級政府人員需要進一步完善聽證制度,增大聽證公眾參與范圍,進而在讓公眾對規劃內容有所了解的同時,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5]。最后需要完善信息公開制度,保證國土空間規劃中公眾的知情權。(2)構建社區規劃師制度。伴隨著城市精細化的進一步發展,在國土空間規劃上可通過邀請專業的規劃人員或者是建筑人員對接城市當中的街道或社區,實現國土空間的科學規劃。其次,可讓這些規劃人員走在最前線,在國土空間規劃上全面發揮自身專業能力。最后,構建地方性社區規劃制度,促進我國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轉型升級,引領社區今后的有序發展,在提高城市整體發展質量的同時,強化社區建設,讓空間規劃更具科學性。(3)改善公眾參與模式。原有的參與模式雖能讓公眾參與到國土空間規劃中,但公眾的參與程度極低,且存在著些許問題。對此,為改善這一現象,我們可在原來的公眾參與模式基礎上通過創新,讓公眾參與模式得以改善。例如:可充分利用該時代的互聯網技術,利用網絡平臺如:微信公眾化等形式發布政府部門聲音,讓公眾突破實踐與空間限制,隨時隨地參與國土規劃。另外,還可通過將國土空間規劃引入中學教育等方式,讓公眾從小對國土空間規劃知識有所了解,進而更好的參與規劃,為規劃提出科學建議[6]。(4)大力宣傳,簡化國土空間知識。通過上述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可知,大部分公眾無法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原因為:國土空間規劃宣傳力度不夠,公眾難以理解空間規劃中的專業性知識。面對這類問題,在國土空間規劃上,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規劃的宣傳,并在規劃的過程中盡可能簡化空間規劃知識,用普通公眾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宣傳、講解。在有關草案或者是文件的公示上,可對部分難懂的術語進行解釋;在聽證會上應做到脫稿傳達,盡可能應用普通公眾能聽懂的話語,并且需要預留公眾提問的時間,及時解答公眾心中存在的疑惑。

4 結語

總而言之,國土空間規劃是我國當前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環節。通過上述對該內容的深入分析可知,在國土空間規劃上我們必須重視公眾的參與。面對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可從完善有關制度建設、構建社區規劃師制度、改善公眾參與模式這幾個方面著手,在提高公眾參與度的同時,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龍江智,朱鶴.國土空間規劃新時代旅游規劃的定位與轉型[J/OL].自然資源學報,2020(07):1541-1555[2020-07-16].

[2]李春云,常艷,喬清海.生態建設與地下采礦復合空間的規劃思路——以山西省清徐縣為例[J].中國土地,2020(07):15-16.

[3]邢勛.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4]李彥平,劉大海,羅添.陸海統籌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實現路徑探究——基于系統論視角[J].環境保護,2020,48(09):50-54.

[5]靳相木,張闖,李乃民.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編制實現路徑[J].中國土地,2019(10):31-33.

[6]譚縱波,龔子路.任務導向的國土空間規劃思考——關于實現生態文明的理論與路徑辨析[J].城市規劃,2019,43(09):61-68.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規劃公眾參與實現路徑
村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考
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縣“多規合一”實現路徑初探
國土空間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公眾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對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公眾滿意的影響因素研究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有效表達機制的構建
淺議人民銀行金融穩定職能的實現路徑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我國學術期刊的價值設定與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