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的影像診斷及鑒別

2020-12-11 04:29趙宇飛陳月吳紅紅江洋賈標彭新桂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肺靜脈動靜脈基底

趙宇飛,陳月,吳紅紅,江洋,賈標,彭新桂

(1.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東南大學醫學院分子與功能影像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09;2.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院 放射科,江蘇 揚州 225600)

肺部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是一種少見的先天發育異常,1946年Pryce首次提出根據供血動脈與隔離肺組織的關系對體循環供應肺組織進行分類的方法,將其分為3種類型:Ⅰ型只存在異常動脈,無隔離肺腫塊;Ⅱ型異常動脈供應隔離及正常肺組織;Ⅲ型異常動脈僅供應隔離肺組織[1]。其中Ⅰ型最為罕見,表現為只有異常供血動脈, 無隔離肺,不伴肺功能與支氣管結構異常,又稱為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2- 4]。其解剖學異常表現為主動脈發出異常體動脈,向前下彎曲后走行,再向上供應正常肺下葉基底段,后經下葉肺靜脈回流入左心房。其發病率未知,病因不明,目前一般認為與主肺動脈發育時供應肺芽的原始主動脈未正常退化有關[5]。該病在病理上的主要表現為支氣管及受累肺實質正常,但異常供血肺段可出現肺泡內部充血現象,同時還存在鐵血黃素沉積;異常供血動脈常出現管壁增厚、玻璃樣變性、粥樣硬化等[6]。從血流動力學角度對本病進行討論,其呈左向右分流樣改變,若異常供血動脈壓力與肺動脈相近,肺靜脈與肺毛細血管網內壓力正常,患者往往無明顯癥狀;隨著肺靜脈與肺毛細血管壓力的逐漸升高,左心功能受損,毛細血管和肺靜脈破裂,患者可表現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咯血等癥狀[7- 10]。由于存在肺動脈高壓、肺部感染、咯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風險,該病患者需要接受肺段切除術或異常供血動脈介入栓塞術[11]。本研究回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間2例異常體動脈供應正常左肺下葉基底段誤診為肺隔離癥病例的臨床資料,通過文獻數據庫進行關鍵詞檢索,分析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的影像學表現。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1,女,52歲,反復咳嗽咳痰1月余,無咯血、氣促、胸痛、心悸、低熱及盜汗等其它臨床癥狀,按照支氣管炎治療后無效?;颊?,女,50歲,體檢X線胸片發現左肺下葉異常密度增高團塊影,未見其它臨床癥狀。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提示左房、左室輕度擴大,左室舒張功能降低,患者肺功能正常。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 64排螺旋CT(德國,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Scanner 64 Computed Tomography)進行胸部CT平掃及增強掃描,X線球管轉速0.33 s·周-1,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25~175 mAs,準直器寬度0.6 mm,掃描范圍由下頸部至上腹部雙側腎門平面,螺距1∶1,采用碘海醇對比劑(350 mg·ml-1),注射流率4~5 ml·s-1,之后以1.25 mm層厚、無層距容積數據傳輸至工作站進行重建及后處理,容積重建(virtual reality,VR)獲得主動脈及其分支血管,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顯示血管與支氣管及肺組織的空間解剖結構。

1.3 影像學表現

患者1胸部CT平掃可見左肺下葉基底段大片高密度磨玻璃影,CT增強掃描加三維重建可見左肺下葉基底段一直徑約2.6 cm的粗大胸主動脈分支,于胸主動脈第8胸椎水平自前下方發出,彎曲向上供應左肺下葉基底段,伴左下肺動脈廣泛擴張,見圖1A~C。

患者2胸部CT平掃可見左下肺基底段斑片狀密度增高影,一直徑約2.4 cm的粗大迂曲的降主動脈分支自第8胸椎水平發出,肺血管廣泛擴張,CT增強掃描及三維重建可見胸主動脈左側發出異常分支呈S型自前下方發出后,彎曲向上供應左肺下葉基底段,左下肺動脈基底段及遠端缺如,最后經左肺靜脈引流至左心房,相應支氣管及肺組織未見異常改變,見圖1D~F。

2 文獻檢索與分析

2.1 文獻檢索方法及范圍

為了進一步了解該病的臨床及影像特征,以“anomalous systemic arterial supply to normal lower lobe of the lung” “anomalous systemic arterial supply to normal basal segments of the lower lobe”和“anomalous systemic arterial supply to normal basal segments of the left lower lobe of the lung”為檢索詞檢索PubMed數據庫,以“異常體動脈供應正常肺下葉”“異常體動脈供應正常下肺基底段”和“異常體動脈供應左肺下葉基底段”為檢索詞檢索萬方數據庫及知網數據庫,檢索時間截至2019年9月[6]。

A~C為患者1,D~F為患者2;A、D.CT平掃縱隔窗可見左肺下葉基底段一團塊影;B、E.肺窗可見大片密度增高的磨玻璃密度影,左肺下葉基底段動脈異常擴張;C、F.CT三維重建顯示一粗大異常體動脈分支自第8胸椎水平發出,呈S型供應左下肺基底段

2.2 文獻檢索結果與分析

去除重復、資料不全的文獻,保留資料齊全文獻,共檢索到相關文獻45篇,共報道異常體動脈供應正常肺下葉病人103例,年齡6 d~68歲,平均30.06歲。以咯血與咳嗽咳痰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CT表現以異常體循環供應左下肺基底段最為常見,幾乎所有患者均會出現磨玻璃影與斑片狀滲出、異常供血動脈廣泛擴張,支氣管均無異常改變,具體結果見表1。報道中提供異常動脈分支開口位置16例,均位于第8~9胸椎水平。

表1 文獻檢索結果分析

3 鑒別診斷

由于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需要手術治療,術前明確診斷并進行準確評估對于手術成功非常重要。CT檢查是術前確診的最主要方法,如果缺乏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的影像表現,容易將其誤診為Ⅱ型和Ⅲ型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先天性肺動靜脈瘺或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影像鑒別診斷,鑒別要點見表2。

表2 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的鑒別診斷要點

3.1 Ⅱ型和Ⅲ型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

與Ⅰ型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不同,Ⅱ型與Ⅲ型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存在隔離肺組織,統稱為肺隔離癥[12]。根據隔離肺組織與正常肺組織表面有無共同的臟層胸膜,將其劃分為葉內型肺隔離癥與葉外型肺隔離癥。隔離肺的異常體循環供血血管多數為胸降主動脈,少數為膈動脈、肋間動脈、腹主動脈等,可引流至肺靜脈、奇靜脈及半奇靜脈,隔離肺支氣管一般不具備通氣功能,不能經肺毛細血管網氧合,部分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僅于體檢時發現,少數患者出現反復咳嗽、胸痛、咳痰、胸悶、咯血等[13- 15]。

肺隔離癥影像表現:(1) 常規胸部X線檢查表現為肺下葉后基底段三角形、橢圓形或圓形腫塊或囊腫樣團塊影,??梢姺磸透腥? 團塊密度較鄰近肺野稍高,邊緣模糊,有時可表現為含氣囊腫, 可見氣液平,經抗炎治療后團塊長期不消失;(2) CT平掃主要表現為囊實性或實性軟組織密度腫塊, 可見氣液平(圖2);(3) CT增強掃描可見病變實質呈輕度或明顯不規則網格狀強化, 囊性病灶可見環形強化, CT重建可清晰顯示異常體循環供血血管的發出部位、直徑、走形、引流靜脈[16- 17]。

A.縱隔窗可見左下肺軟組織密度不均質團塊影(箭頭所示);B.CT增強掃描可見主動脈異常發出異常分支供應隔離肺(箭頭所示);C.CT冠狀位重建加增強可見異常血管分支供應左下肺基底段軟組織密度團塊(箭頭所示);D.CT三維血管重建示胸主動脈發出一異常分支(箭頭所示)

與Ⅱ型和Ⅲ型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鑒別,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一般肺功能正常,CT平掃可見正常肺實質,無囊性或實性改變,無氣液平,一般CT值接近或稍高于氣體密度。

3.2 先天性肺動靜脈瘺

先天性肺動靜脈瘺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引發的肺血管或全身血管異常發育有直接相關性[18],單支或多支肺動脈未經肺毛細血管氧合而直接與靜脈相通,由于肺部血管壁變薄,在血流沖擊下肺血管迂曲擴張形成海綿狀血管瘤,形成瘺道或瘤樣擴張性病變,其支氣管發育正常,病理分型可分為囊狀肺動靜脈瘺和彌漫型肺動靜脈瘺[19]。多數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偶可在胸部聽診時聞及血管雜音,當肺動靜脈瘺較大時,患者可出現活動后呼吸困難、心悸、發紺、杵狀指、胸痛、咯血及紅細胞增多癥[18]。

先天性肺動靜脈瘺影像表現(圖3):(1) X線可見肺野分葉狀圓形、卵圓形團塊狀均勻密度影,邊緣清晰,多見于肺下葉,病變直徑1~5 cm[20]。(2) 胸部CT平掃可見雙下肺胸膜下單發或多發的大小不等的結節或腫塊,密度均勻,邊界清楚銳利,有時可見增粗血管與病變相連(圖3C)。彌漫型先天性肺動靜脈瘺表現為雙肺廣泛分布的小結節或扭曲狀影。(3) 增強掃描可見病變部位迅速出現圓形、分葉狀、結節狀、逗點狀、管狀的顯著強化,異常引流靜脈及左心房提前顯影,造影劑排空延遲,供血動脈與引流靜脈相互扭曲伴行[21]。三維重建可清晰顯示瘤囊的形態、數量以及供血,肺動、靜脈間的連接狀態,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22]。

A.胸部X線平片可見左肺野內帶逗點狀高密度影(箭頭所示);B.肺窗可見雙下肺紋理增多,左上肺見粗大扭曲的肺紋理(箭頭所示);C.縱隔窗增強掃描可見左上肺逗點狀迅速強化(箭頭所示);D.CT三維血管重建可見肺動靜脈異常連接(箭頭所示)

肺功能正常的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與肺動靜脈瘺均會表現為異常供血血管,肺動靜脈瘺的異常血管多數為肺動脈,增強掃描可見明顯強化的與肺門相連的結節或團塊狀血管影。肺功能正常的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也可表現為肺實質強化,但是與肺動靜脈瘺相比強化程度較低,供血動脈實質為體循環動脈[22]。

3.3 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

部分型異常肺靜脈連接(partial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PAPVC)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其4支肺靜脈中1~3支未與左心房直接連接, 而與右心房或體靜脈相連,常伴有房間隔缺損[23]。這種異常的體循環結構導致肺靜脈血液部分流入右心系統,一部分血經房間隔缺損進入左心房再進入體循環,肺循環血流量增加,引起肺動脈高壓,由于進入體循環的血液是混合血,血氧含量低,肺毛細血管氧合受限,患兒出生后即可出現發紺、呼吸急促、喂養困難、四肢末端濕冷,合并呼吸道反復感染等癥狀,若不治療約80%患兒在1歲內死亡[24]。

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影像表現:(1) X線胸片差異較大,常見右心影增大,肺血增多,左心影不大,主動脈弓小,肺動脈段凸出;(2) CT直接征象為部分肺靜脈未與左心房相連,通過異位引流的肺靜脈可引流至上腔靜脈、右心房、冠狀靜脈、門靜脈等,間接征象為右心房增大、肺動脈擴張、房間隔缺損,見圖4;(3) CT增強掃描加三維重建能多方位顯示心臟及大血管的整體解剖結構, 清晰顯示肺靜脈的引流途徑、各房室的大小及連接關系[25- 26]。

A.肺窗可見左下肺靜脈異常血管影(箭頭所示);B.CT增強掃描可見左下肺靜脈沿降主動脈后緣引流至上腔靜脈(箭頭所示);C.CT三維血管重建可見左下肺靜脈經過降主動脈后緣走向右側,然后垂直上行匯合至右側上腔靜脈(箭頭所示);D.CT冠狀位重建可見左肺靜脈垂直上行進入右側上腔靜脈(箭頭所示)

肺靜脈異位引流與肺功能正常的肺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相比,無異常體循環分支供血,且存在部分肺靜脈與體靜脈-右心系統的直接或間接相連。

綜上所述,異常體動脈供應正常下肺基底段是一種罕見的異常體動脈分支供應功能正常肺基底段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主要高發于左肺基底段,正常下肺基底段供血肺動脈缺如或肺動脈與異常動脈雙重供血?;颊咧夤芄δ芗胺窝鹾瞎δ芫?,可出現咯血、咳嗽咳痰、胸痛、氣促等臨床表現,部分患者無明顯臨床表現。影像手段是其重要的診斷方法,胸部X線平片表現為下肺野心影后與降主動脈相連的血管樣團塊影, 但缺乏特異性;CT平掃可見肺基底段斑片狀、毛玻璃樣密度增高影,CT增強加三維血管重建可以明確診斷該疾病,CT重建可見粗大的異常供血動脈,向前下彎曲向上供應正常肺下葉基底段,伴廣泛的血管擴張。該病主要通過肺段切除術或異常體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需要與肺隔離癥、肺動靜脈瘺、肺靜脈易位引流等相關的先天性血管畸形鑒別。

猜你喜歡
肺靜脈動靜脈基底
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物理評估與實施建議
中藥泡手結合按摩用于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后護理中的效果與并發癥分析
《我要我們在一起》主打現實基底 務必更接地氣
單中心球囊冷凍消融術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標測和再消融治療
遠紅外線治療儀聯合預見性護理對動靜脈內瘺血液透析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心房顫動冷凍消融術后肺靜脈狹窄的臨床研究
動靜脈聯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
嬰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個性化方案治療
部分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治術后超聲心動圖表現1例
解決平面向量問題的兩大法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