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牦牛不同雜交組合生產性能分析

2020-12-14 10:34丁考仁青石紅梅李鵬霞才讓鬧日馬登錄牛曉麗楊江海文志平梁春年
中國牛業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野牦牛安格斯體尺

丁考仁青,石紅梅,李鵬霞,才讓鬧日,馬登錄,牛曉麗,楊江海,文志平,郭 憲,梁春年,閻 萍*

(1.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肅 合作 747000;2.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50;3.甘肅省牦牛繁育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5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純天然、綠色無污染、優質安全的牦牛產品(乳、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且需求量大,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牦牛是經長期自然選育形成的具有耐高寒、耐干旱、抗病力強等優點的地方良種,是青藏高原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多功能優勢畜種,更是西藏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和生計來源[1]。但其長期處于高寒、低氧、強紫外線和冷季營養脅迫等極端自然環境條件下[2],致使牦牛生產性能較差,生長緩慢,畜群周轉慢,難以滿足市場需求[3]。為提高牦牛生產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滿足人們對無污染的牦牛奶、肉等綠色食品日益增長的需要,畜牧工作者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用普通牛種與牦牛進行雜交,獲得雜種優勢,以提高牦牛業的經濟效益[4-5]。郭淑珍等[4]通過引進娟姍牛凍精雜交改良甘南牦牛,發現雜交后代(娟犏牛犢)的體尺、體重均明顯增加,適應性強,生長發育快,表現出了明顯的雜交優勢。楊啟林等[6]通過引進安格斯牛的凍精改良青海犏牛生產性能,其雜交產生的安犏牛初生重達到25.67 kg,顯著高于當地牦犢牛初生重。因此,本研究通過測定不同品種牛(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凍精雜交改良后代中不同年齡牛群的體重及體尺指標,以期初步篩選最佳雜交組合,為科學開展牦牛雜交改良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動物及飼養管理

試驗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陽諾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34°43′19.66″N,102° 28′49.51″E)進行。選取適齡母牦牛隨機組成4群,每群50頭牦牛,即娟姍牛人工授精群、安格斯牛人工授精群、野牦牛人工授精群和自然交配群,同時,所有牛群均在相同的飼養管理及草場中混群放牧,固定放牧員精心管理,且在冬春季節進行適當補飼。待其產犢后按其初生、3月齡、6月齡分組登記、編號、記錄其生產性能,其中娟姍牛與本地牦牛的雜交F1代記為娟犏牛(JPN)、安格斯牛與本地牦牛的雜交F1代記為安犏牛(APN)、野牦牛與本地牦牛的雜交F1代記為牦牛I(YI)、本地牦牛自然交配的犢牛記為牦牛II(YII)。

1.2 試驗方法

人工授精時,通過試情公牛尋找發情母牛,并觀察母牦牛的外陰變化、生殖道的生理變化以及發情時間等。采用直腸把握輸精法,每頭牛進行2次輸精,早晚各1次,即早晨和上午發情的母牦牛,當天下午和次日上午輸精。下午和晚間發情的母牛,次日早晨和下午輸精。做好配種記錄,準確填寫母牛號、發情配種時間與凍精號等內容。此外,做好妊娠檢查,若最后一次輸精后30~60 d內有返情的母牛進行重新輸精。

1.3 犢牛飼養管理

犢牛出生后應將其放在5~10 ℃的環境溫度下,地面應干燥柔軟;應及時讓犢牛吃上初乳,以增加抗病力;當母牛的奶水不足時,用牛奶進行人工喂養。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用 Excel 2016 整理,采用 SPSS 23.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不同雜交組合間的差異,用 Duncan’s 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且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犢牛初生重、體尺

由表1可知,與當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姍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凍精雜交產生的雜交F1代的公母犢牛的初生重差異極顯著(P<0.001)。與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與本地牦牛雜交產生F1代公犢牛的初生重分別為21.86±1.21 kg、19.86±2.04 kg和19.02±1.15 kg,與本地公牦牛犢初生重相比,分別提高了30.12%、18.21%和13.21%;與本地母牦牛犢初生重相比,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和本地牦牛雜交產生的F1代母犢牛初生重分別提高了27.64%、29.65%和14.24%。此外,除管圍外,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和本地牦牛雜交產生的F1代公母犢牛間的初生重及體尺(體高、體斜長、胸圍)差異顯著(P<0.05)。

表1 雜交F1代與牦牛犢初生體重、體尺差異分析

2.2 3月齡牦牛犢體重、體尺

由表2可知,與當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姍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凍精雜交產生的雜交F1代公母犢牛的3月齡體重和體尺(體高、體斜長、胸圍和管圍)差異極顯著(P<0.001)。與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與本地牦牛雜交產生F1代公犢牛的3月齡體重分別為51.56±2.21 kg、49.56±2.11 kg和48.72±1.25 kg,與本地公牦牛犢初生重相比,分別提高了7.89%、3.70%和1.94%;而F1代的母犢牛3月齡體重分別為48.08±2.65 kg、48.37±1.87 kg和46.15±2.34 kg,與本地母牦牛犢初生重相比,分別提高了8.31%、8.97%和3.96%。

表2 雜交F1代與牦牛犢3月齡體重、體尺差異分析

2.3 6月齡牦牛犢體重、體尺

與當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姍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凍精雜交產生的雜交F1代的公母犢牛的6月齡體重差異極顯著(P<0.001)。與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與本地牦牛雜交產生F1代公犢牛的6月齡體重分別為81.26±1.23 kg、79.26±1.04 kg和78.42±1.13 kg,而母犢牛6月齡體重分別為77.78±2.26 kg、78.07±1.97 kg和75.85±1.32 kg。此外,除管圍和體斜長外,娟姍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和本地牦牛雜交產生的F1代公母犢牛間的6月齡體重及體尺(體高、胸圍)差異顯著(P<0.05)。

表3 雜交F1代與牦牛犢6月齡體重、體尺差異分析

3 討論與結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純天然、無污染、質量安全且優質的牦牛乳、肉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但由于牦牛自身的生產性能決定了其產奶量不高、市場缺口較大[3]。通過引進其他優秀品種,結合雜交優勢彌補牦牛產奶量不高、泌乳期短的缺點,畜牧工作者已通過大量研究和實踐,用普通牛種與牦牛進行雜交,獲得雜種優勢,以提高牦牛業的經濟效益[4-5]。娟姍牛是主要乳用牛品種中最小品種之一,也是世界畜牧業發達國家奶業生產的重要乳用牛品種;它以釆食性好,耐粗飼,乳脂、乳蛋白率較高而著稱,且成年母牛平均產奶量4 000 kg左右,乳脂率平均為5.5%~6.0%,個別甚至可以達到7%~8%,且乳脂肪顏色偏黃,脂肪球大,易于分離,是加工優質奶油的理想原料;同時,它的乳蛋白含量比荷斯坦奶牛高20%左右,加工的奶酪比普通牛奶高20%~25%,被譽為“奶酪王”。因此,娟姍牛是雜交改良、提高牦牛和犏牛產奶量、延長泌乳期的最佳選擇品種[3]。劉漢麗等[7]發現利用雜種優勢可顯著提高牦牛生產性能,提高牧民經濟效益。由表1可知,與當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姍牛與本地牦牛雜交產生的雜交F1代公母犢牛的初生重差異極顯著(P<0.001),且F1代公、母娟犏牛犢的初生重分別為21.86±1.21 kg、18.38±2.2 kg,與本地公、母牦牛犢初生重相比分別提高了30.12%、27.64%。同樣,郭淑珍等[4]發現利用娟姍牛雜交改良當地牦牛,與本地牦牛相比,其雜交一代娟犏牛初生重可顯著提高50%左右。此外,安格斯肉牛是英國古老的肉用品種之一,該品種早熟易配,性能溫和,易管理,體質緊湊,結實,易放牧,肌肉大理石紋明顯。徐尚榮等[8]通過引進安格斯牛凍精雜交改良當地牦牛,發現其雜交一代安犏牛的生產性能顯著高于當地牦牛(P<0.05)。本研究同樣發現,利用安格斯牛雜交本地牦牛,其F1代的初生重、3月齡體重和6月齡體重顯著高于本地牦牛犢和野牦牛雜交產生的牦牛犢。綜述所述,與當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姍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凍精雜交產生的雜交F1代的公母犢牛的初生重、3月齡體重和6月齡體重差異顯著(P<0.05),其中娟姍牛和安格斯牛均能很好的改善和提高犏牛的初生重和體尺,但其詳細的生產性能還需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野牦牛安格斯體尺
家畜體尺自動測量技術研究進展
酋長的答謝禮
肉羊體尺測量 用上“智慧眼”
安格斯和鴨子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長的體尺體重測定
馬站紅雞生長與繁殖性狀的主成分分析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罰單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
野牦牛 荒原的沉默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