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種教法并用,學好高中數學

2020-12-14 04:19唐浩
讀寫算 2020年33期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唐浩

摘 要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教師發現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并為學生打造真正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高中數學課堂,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本文注重從自主探究教學、生活情境授課、小組合作教學以及信息網站構建四個角度進行簡要解析,以到達增強教學多元性,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多種教學;高中數學;新課標;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009-02

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對新課標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不能處理好“教”與“學”的收放關系,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學習熱情,而學生的數學學習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得到限制。為此,本文注重從多元的角度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打造具有普適性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自主探究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培養清晰邏輯

邏輯性是高中數學的主要特征。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一頭蒙”的現象。他們往往不能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也不能真正地消除個人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心理,從而導致整體的高中數學學習效果不太好。針對這種狀況,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真正為學生打造屬于他們的自主學習空間,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思考,真正讓學生的數學問題探究更具有邏輯性,提升整體的自主探究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集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體驗進行結合,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更為清晰地分析數學中的問題,真正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在一次文藝視頻的觀看過程中,教師想讓學生統計喜歡音樂和歌舞的具體人數,從而根據相應的人數,安排對應性的場地。在此次統計的過程中,小明發現如下的問題:已知這個班級的學生人數為42人,其中喜歡音樂的人數有29人,喜歡歌舞的人數有25人,為什么統計的人數比總人數要多出12人?你們可否運用集合的知識解釋此部分內容?第二點,開展自主探究。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性地引導,真正讓后進生在此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整體自主探究教學的有效性。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自主探究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小洛主動站起身說:“通過我的研究以及教師的引導,我可以運用集合的知識解釋這部分內容,即多出的人數,為既喜歡音樂也喜歡歌舞的人數。這部分人數實際連續計算了兩次!”教師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時間和空間,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真正地研究問題,并結合教師的指導構建知識與問題的連接,真正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二、生活情境授課,提供探究空間,發現數學奧秘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在高中數學教師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在此基礎上真正地將生活情景融入數學授課中。在此過程中實現生活情境問題與數學知識授課的無縫對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究空間,真正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奧秘,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授“概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入如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思考:某商場舉行大促銷活動,為了提升商品的銷售量,商場要求,只要消費者購滿500元,就可以進行抽獎的活動。此次抽獎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猜測硬幣的正反。已知一共有兩枚硬幣,并提供三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讓購物人員進行選擇性的猜測。第一種情況是兩枚硬幣朝向正面;第二種情況是兩枚硬幣朝向反面;第三種情況是兩枚硬幣不同向。問題是為什么第三種情況出現的概率為50%,而不是30%?這其中出現了什么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將準備好的硬幣發放給學生,并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適時地走入學生的討論中,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性的引導。在大部分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為學生提供展示他們思維方式的舞臺。小洛積極地舉手說:“我通過實驗發現,硬幣正反一共出現四種情況,商場提供的第三種情況,其實暗含了兩種可能??赡軆擅队矌乓徽环?,也可能兩枚硬幣一反一正?!蓖ㄟ^運用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教師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探究空間,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真正讓他們感受數學學習的獨有魅力。

三、小組合作教學,搭建交流平臺,提升分析能力

在傳統的小組合作過程中,部分教師并不注重為學生搭建自主性的交流平臺。教師往往為了盡快結束課程,并不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問題中的生成,也不注重為學生提供相應解決生成問題的空間,導致學生成為高中數學學習的機器,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便成為空談了。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注重轉變原有的授課觀念,并在此基礎上真正為學生搭建師生和生生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真正地從不同的角度探究問題、分析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真正讓學生然而,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智慧科學課堂,科學實驗并不僅僅限于此。學生在傳統科學實驗中注重實驗的當下過程,而忽略科學實驗前期及后期活動。

學生在科學實驗中只重視活動本身,而且單方面地依靠現實操作,對于科學實驗的前期過程和后期總結記錄不做或不知道,其實驗陳述過程中語言不完整、不準確,缺少科學嚴謹態度。

老師應充分利用教學助手及科學學科相關軟件,讓學生在現實操作中注重對實驗前期、當下和后期過程的科學記錄,這其中包括數字描述、文字記錄、圖片留存、視頻音頻拍攝和心得記錄等。所有實驗活動過程、總結和感受在線上產生數據,以此指導下線現實操作,并為線下現實操作總結經驗。

四? ?多元互動智能互聯加強交流

多元互動的教學策略,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綜合構建的能力,進而促進每一個學生能夠全面和諧發展、個性充分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如何“多元”互動?除了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以及生生互動交流,還應充分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教學助手、云校家等信息技術,讓家長也參與科學實驗和學習討論中,可以和其他學校的學生,還能與高校的科學專業教授和學生,甚至與科技協會等社會科技組織進行交流討論等。這樣才達到多元互動智能互聯的智慧科學教學模式。過程中可以借助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進行探討。

如此智慧的互動互聯,讓學生科學的學習走出教室、走出校園,互聯家庭、互聯社會等各個方面的人群交流和形式互動,讓科學真正成為全面實踐而不僅僅是教室里的一個學科。

小學科學課程中創新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打破學科固有框架模式,而且需要信息技術的智慧支撐。在實踐中,創新素養的培養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也要留有空間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

參考文獻:

[1]陳龍.培養小學生科學精神與實踐創新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005):55-57.

[2]梁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創新實驗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4(42):233-234.

[3]樊世靜,王家乾."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0).

[4]琪其格.重視小學科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006):261.

猜你喜歡
新課標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