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尊嚴感現狀調查及對策

2020-12-14 04:15陳靜羅丹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農民工社區

陳靜 羅丹

在城市工作與生活中,農民工可能受到來自城市居民的偏見和歧視,面臨著就業困境、權益侵害、社會排斥、社會融入、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問題,讓農民工在城市中難以體會到有尊嚴地生活。提升農民工尊嚴感,讓他們能夠在城市中留下,乃至“扎根”,過上體面的生活,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市民共同努力,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方式迎接農民工進城,并為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社會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農民工是廣大人民中的重要群體,他們在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促進農村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理應得到應有的尊嚴,過上體面的生活。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采用自制問卷對N市農民工進行實地調查。共計完成有效樣本240份。調查對象男女各占有人數119(49.6%)、121(50.4%),年齡范圍為18至69歲,平均年齡35.04歲。從受教育程度上看,小學及以下47人,占比19.6%;初中70人,占比29.2%;高中或中專68人,占比28.3%;大專及以上55人,占比22.9%。從職業上看,工人81人,占比33.7%;商業服務人員35人,占比14.6%;機關、企事業單位臨時工24人,占比10%;個體工商戶28人,占比11.7%;公司職員40人,占比16.7%;專業技術人員19人,占比7.9%;企業管理人員8人,占比3.4%。從收入上看,月收入2000元以下19人,占比7.9%;2001-3000元73人,占比30.4%;3001-4000元61人,占比25.4%;4001-5000元40人,占比16.7%;5001-6000元30人,占比12.5%;6001元以上17人,占比7.1%。

尊嚴感調查數據分析結果

(一)農民工尊嚴感

本問卷共設計七個指標測量農民工尊嚴感受,采用Likert5 級評分,并根據指標的態度傾向,進行正反向賦分。進行計算,得分70.94(滿分為100)。

調查顯示,大多數農民工遭遇過尊嚴被侵犯的情形。2.5%的調查對象認為外來人口在城市生活中“很多次”遭遇尊嚴受侵犯的情況,12.5%的調查對象認為外來人口“經?!痹庥鲎饑朗芮址傅那闆r,55.83%的調查對象認為外來人口在城市生活中“偶爾會”遭遇尊嚴受侵犯的情況,“從來沒有”遭遇尊嚴受侵犯的情形僅為29.17%。

(二)農民工尊嚴感影響因素分析

在農民工尊嚴感影響因素調查中,工作情況與職業發展占比47.4%,公民權利占比18.9%,城市融入占比14.6%,與親人、朋友的關系占比13.2%,與市民的關系占比5.9%??梢?,良好的工作環境與職業前景成為影響農民工尊嚴感的首要因素。其次,公民權力、社會融入及人際交往成為影響著農民工尊嚴感的重要因素。

在公平與尊嚴關系調查中,調查對象認為,就業機會公平(21.30%)、社會保障公平(19.37%)、教育機會公平(18.53%)、收入分配公平(15.64%)、公平競爭環境(13%)、制度規則公平(12.16%)影響尊嚴感的提升。同時,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僅占9.17%的調查對象認為“有錢才能有尊嚴”,23.33%的調查對象認為錢是有尊嚴的前提條件,67.5%的調查對象認為,尊嚴與金錢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維護尊嚴的方式與途徑

數據顯示,調查對象認為積極捍衛自身人格尊嚴(21.22%)、合法權益(20.35%)、提升職業地位(15.26%)、是維護自我尊嚴的主要方式;其次是通過提高自我正義感(13.65%)、物質生活水平(13.02%)的方式保障自我尊嚴。再次是使自己變得有權有錢(9.3%)和在社會地位上超越他人(7.2%)。

在選擇維護自身尊嚴的途徑上,將采取強有力的方式回擊的占比18.14%、尋求法律幫助的占比15.99%、選擇忍讓的占比15.37%、尋求街道社區幫助的占比15.24%、向上級政府反映的占比15.24%、尋求同鄉親友幫助的占比10.20%、尋找中間人調節的占比9.82%。

尊嚴感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一)農民工尊嚴感有待進一步提升

調查顯示,城市農民工面臨著尊嚴問題。在城市工作與生活中,農民工可能受到來自城市居民的偏見和歧視,面臨著就業困境、權益侵害、社會排斥、社會融入、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問題。這讓農民工在城市中難以體會到有尊嚴地生活。調查顯示,45%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在城市生活并沒有經常感受到有尊嚴,同時超過70%的外來人口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尊嚴受侵害的情況。尊嚴感的缺乏,將進一步影響農民工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幸福感的獲得。

(二)諸多因素影響農民工尊嚴感的提升

調查發現,金錢并非是農民工獲得尊嚴的充分必要條件,即金錢并不必然帶來尊嚴感的獲得。就業、公民權力、教育、社會保障、城市融入及人際關系成為影響農民工尊嚴感的主要因素。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定勢、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都在發生著變化。然而,部分城市居民卻依然抱守著對農民工的固有印象與偏見。城市居民對農民工群體的偏見具體表現為政治偏見、經濟偏見、文化偏見和組織偏見等方面。在政治層面上,認為農民工不屬于市民,因而作為外來者的農民工不具有參與城市社區政治選舉、公共事務管理和決議的權力。在經濟層面上,認為農民工從事的是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這與城市居民所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存在差距,因而城市居民和農民工的工作報酬理應有所差距。

(三)農民工維護自我尊嚴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各種基本需要的出現一般是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順序。生存需求是基礎需求,尊重需求為高階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多數農民進城務工的動機已經由生存需求躍遷至尊重需求,農民工維護自我尊嚴的意識也與之提升。調查顯示,在遭遇尊嚴侵害的情形時,農民工會通過法律途徑,通過政府、親友、同鄉及中間人等較為理性的方式來解決,然而,也存在部分農民工企圖通過武力、忍讓的非理性的方式來解決。另外,農民工在企圖尋求法律、政府、社區等方面的幫助時,遭遇“尋路無門”、被相關部門“踢皮球”等情形,這讓農民工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我尊嚴面臨障礙。

提升農民工尊嚴對策及建議

提升農民工尊嚴感,讓他們能夠在城市中留下,乃至“扎根”,過上體面的生活,就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市民共同努力,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方式迎接農民工進城,并為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社會環境。

(一)政府

一是實現農民工體面就業。其一,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機會。地方政府要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激勵和扶持農民工進行自主創業,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競爭力。其二,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制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強制用人單位為農民工購買社會保險、工傷保險及其他特殊險種,實現農民工工資不拖欠,將惡性拖欠工資的用人單位拉入“黑名單”,并予以失信懲戒。二是保證農民工子女享有平等就學權力。針對部分公立學校拒收農民工子女就讀,或是收取高昂的“借讀費”等現象,政府應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加大對農民工子弟就讀學校資金扶持力度,對學?;A設施、教師人員配置、教學質量上進一步優化。三是建立城鄉銜接的社會保障制度。應根據農民工流動性強、收入偏低、勞動關系不清晰、社會保險參保面窄等特點,實行廣覆蓋、低繳費、易參保和易轉移接續、能與城鎮社保和農村社保相銜接的新型社會保險制度。

(二)社會組織

一是幫助農民工解決就業困境。通過積極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其獲得就業渠道;為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能力;積極與企業溝通,提升農民工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幫助農民工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知識,保護其生命安全。

二是提供子女教育服務。其一,努力為農民工子女爭取平等入學機會。社會組織積極與當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進行協調,促使農民工子女能夠在當地獲得平等入學的權力。其二,提升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績。一方面,與學校領導、任教老師進行溝通,讓他們能夠獲得學校和老師的關注,為農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學習支持系統。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通過個案和小組方法,激發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動機,提升其學習主動性。同時,針對個別家庭困難的學生,社會工作者努力為其鏈接資源,保障其學習條件。

三是促進農民工群體社會融入。一方面,社會工作者促進農民工與當地居民的社會交往。通過小組工作、社區宣傳、社區活動的方式增加農民工和城市居民相互接觸、深入了解的機會,化解彼此的誤解和刻板印象,促進城市社區居民從心理上、文化上和交往上理解和接納農民工,幫助他們融入城市社區。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幫助農民工樹立“社區居民意識”,將自己定位于社區的主人,熱愛其所在的城市和所在的社區;通過城市禮儀、生活習慣、娛樂休閑方式的倡導和教育,幫助部分農民工形成適合現代城市社會生活的行為;培養農民工的社區參與意識,促進他們參與社區的選舉和公共事務,讓他們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

四是為農民工提供法律維權和政策咨詢服務。一方面,社會工作通過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普及的教育培訓,幫助農民工增強權利和義務的意識,讓他們學會以法律正當途徑維護自我權益。另一方面,在農民工遇到侵權時,社會工作者積極介入協助其維護自身權益。在為農民工提供維權服務的同時,社會工作還為他們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由于對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政策缺乏了解,農民工難以享受到相關服務和資助,社會工作者通過政策宣講和政策咨詢,讓農民工了解政府的具體政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經衛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偏見研究:特征、類型、因素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2(18):119-120+150.

[2]馮慧娟.新生代農民工尊嚴缺失問題及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01):181-182.

作者簡介

陳 靜 川北醫學院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研究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農民工社區
社會工作者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現狀及對策
馬戲團
我國女性社會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研究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2015影像社區
公租房計劃中不能少了農民工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