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2020-12-14 04:17謝英杰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聲勢律動應用探析小學音樂

謝英杰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音樂、體育、美術等非主科學科逐漸受到學校和家長重視,如何提升該類學科的教學水平和效果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全面提高小學生領悟音樂能力,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聲勢律動教學方式被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本文通過對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特點和應用進行分析,探討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聲勢律動;應用探析

隨著課程標準的實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已逐漸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道具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做到情景交融,使音樂課深入人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其中,利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引導小學生領悟音樂節拍,感受音樂律動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是實現趣味教學重要方法之一。

一、聲勢律動教學法的含義和運用價值

所謂聲勢,就是把自己身體當作樂器,通過各種不同動作和姿勢,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腳及捻指等動作來制造出不同聲響,它是人類宣泄、表現、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產生于語言、音樂之前,且至今仍被人們運用著。

《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庇纱丝梢?,早在人類原始時期,人們就通過拍手、跺腳甚至舞蹈等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律動指的是借助有律動的身體動作或姿態表達對音樂的體會和感受。

隨著瑞士音樂家達爾克羅茲創立律動教學法,聲勢律動教學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熱情和積極性,釋放學生天性,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領會和提高肢體協調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音樂教學大多采用領唱、學唱、試唱等呆板方式進行教學,甚至存在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學一句的機械化教學模式,簡譜認知更是像天書一樣高大上。小學生對這樣枯燥沉悶的學習方式容易厭煩,無法領會音樂的美感和節拍,漸而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本應更好塑造音樂審美能力的小學階段出現遺憾空白。而聲勢律動教學遵循了人類的天性。研究發現,年紀小的兒童在聽到音樂后身體會自然做出一系列動作,而年齡越大的兒童對音樂節奏節拍的感受能力就越低,做出動作的協調性就越差。聲勢律動教學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個體天性,調動學生自我表現欲望和抒發情感,對提升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通過聲勢律動感受,小學生能不斷加強自身反應和記憶能力,通過身體對節奏的模仿、感受,可以更好地掌握樂譜,提升動作記憶和音樂情感領悟能力??傊?,聲勢律動教學對小學生正確理解音樂,提高音樂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打好音樂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二、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通過“身體”樂器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

人類從胎兒時期起對節奏就有感覺,從最簡單行走到復雜舞蹈動作,都蘊含著節奏。例如,在欣賞小學音樂教材蘇教版第十二冊的歌曲《小鳥,小鳥》時,在聽到體現小鳥歡快跳躍的節奏xx│x0xx? x0xx? x0xx? x0│時,大部分學生身體會跟隨音樂自然而然地做出動作反應,如用手掌在膝蓋上輕輕打拍,或者手指在膝蓋上按節拍點擊,或者用腳掌或腳跟點地等,這些都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與生俱來的音樂節奏感。年紀越小的兒童對音樂節奏反應越自然,無拘無束。年紀越大的兒童對節奏反應將會越來越收斂含蓄。因此,聲勢律動教學應在更小年級中開展。通過實際音樂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旋律、節奏和速度等反應到身體動作上,讓學生通過身體跟隨音樂節奏做本能反應,調動音樂細胞,感受音樂節奏感和魅力。

(二)通過肢體語言和音樂相結合,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是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徑,人類通過音樂能不斷了解人生和情感的奇妙之處,因此音樂教學是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聲勢律動完美地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通過補抓音樂節奏、節拍等要素,利用不同的動作來體會音樂的速度和情感變化,從而提升音樂欣賞能力。一般而言,歡快活潑、節奏鮮明的音樂作品最容易激發學生肢體動作共鳴,而悲傷憂郁的音樂節奏較緩慢,動作表達上波動幅度就較小。因此,在聲勢律動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音樂作品的節奏速度和情感類型來做出與之匹配的律動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節奏變化。例如,在教授蘇教版二年級音樂教材中的《鐘》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通過擺手或搖擺身體等方式,聽辨“x-”“xx xx”等節奏,或用“當-”“嘀嗒 嘀嗒”等擬音來感受音樂作品中關于時鐘的表達。學生通過身體動作節奏來感受音樂節拍變化,體會音樂對鐘的形象化展示,能感受到時間寶貴,容易流逝,要珍惜的人生哲理。

(三)通過音樂作品意境和學生心靈感悟相結合,提高學生表達音樂能力

音樂是文字加曲調相結合的作品,是人類思想創造的結晶,蘊含豐富的文學內容和深厚的情感。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更是將音樂審美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音樂教師要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教授,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心靈和音樂表達的意境達到高度統一,激發情感上的共鳴。

研究發現,很多音樂作品都有撫慰人類情緒、穩定浮躁情感的功能。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聽到引起心靈共鳴的歌曲時,容易產生搖頭、拍打膝蓋或手掌等動作,當遇到速度變化快,情緒激昂的音樂作品時,產生的律動動作幅度較大,甚至會出現熱烈到控制不住內心的澎湃,大力鼓掌或拍打同伴等的情況。這一切都說明美好的音樂作品可以促進學生對音樂意境的理解并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外婆的澎湖灣》時,學生通過對歌曲的學唱,對澎湖灣這個地理環境有一定理解,同時通過男女分唱、合唱等方式來感受第一段、第二段歌曲中難唱的樂句,通過打手拍等動作來感受節奏變化和切分,并感受歌詞和歌曲節奏變化帶來的情感暗示。通過如此引導,學生對歌曲表達的外婆給自己人生帶來喜悅和成長的情況很容易產生共鳴。

(四)科學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因為音樂作品實際表達的內容與主題均有所不同,所以其相應的意境也會存在差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聲勢律動的方法來創設教學情境,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例如,《我是一名粉刷匠》該首曲子活潑風趣,利用簡單的旋律將小小粉刷匠的性格特征生動地描繪出來,將小粉刷匠在勞動時的歡快與忘我勞動的精神生動地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將部分粉刷墻壁的動作融入該首曲子的歌唱當中,這樣不但可以體現學生活潑向上的狀態,并且還能教育學生要樂觀、熱愛勞動的精神,進而促進學生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結語

總之,聲勢律動教學已成為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教學方式。該種方式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并且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教育工作者應大力探討此方式應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身體樂器”、肢體語言和音樂相結合、音樂作品意境和學生心靈感悟相結合、科學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等方法來促進學生對音樂內涵的感悟,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其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旭紅.淺談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教育,2017(13).

[2]紀昌寶.淺議小學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的應用[J].學科教學研究,2017(9).

猜你喜歡
聲勢律動應用探析小學音樂
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微
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初中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的運用探討
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
扁平化設計在網頁版式中的應用探析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