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

2020-12-14 00:58王曉民
錦繡·上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王曉民

摘要: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發展,教師一直致力于研究培養學生某一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其中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激發歷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本文通過對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現狀的分析,探討了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引言:歷史是高中教學的一門主要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能夠了解中外長期以來的發展歷程,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對于高中學生學好歷史知識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發揮我國的歷史文化優勢,增強文化自信,加大我國的文化輸出。

一、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現狀分析

大部分高中歷史課堂還滯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教材上的內容講述完后,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課堂上的重點知識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被動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養成,完全違背了培育學生全面發展的初衷,嚴重限制了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發展。此外,我國教育一直在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理念更加傾向于以教師為主,這限制了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加之歷史科學的特殊性,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記憶不同朝代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經過、內容和中心思想等,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的學習心理,長此以往會失去歷史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高中歷史教學現狀,深入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制定創新的教學方案,滿足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學生教育的要求【1】。

二、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歷史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

在歷史核心素養中,不僅強調要提高學生們掌握歷史知識的能力,還要兼顧學生們對待歷史的態度以及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然而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卻不知道怎樣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環境來開展歷史教學,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扎實自身的基礎知識,將淵博的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豐富且扎實的知識環境中學習,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研究歷史知識,善于與其他優秀的歷史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借鑒他們的教學方式,進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便于能快速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途徑,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明確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歷史學科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眾多,通過對高中歷史教材的分析不難發現每一課題中都包含了眾多的歷史知識點,由于高中學生即將面臨人生中的重要轉折,在強大的學習壓力下,缺乏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因此高中階段許多學生都將歷史視為最難的一門學科。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合理的布置教學任務,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給學生們布置相應的歷史學習任務,不僅要讓學生們時刻保持和歷史學科的接觸?還要引導學生們積極地學習歷史【2】。例如在“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明的形成”教學中,這個部分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民族遷徙的路徑、民族融合的產物以及民族遷徙對文化區域形成的雙重影響,所涉及的內容繁雜,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古代社會公元前印歐人大遷徙和公元后亞歐人民大遷徙內容用醒目的顏色標出,展示給學生,突出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感受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相互融合,讓學生知道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古代人類用智慧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能力

這就需要學生具備對歷史解釋的基本能力,有辨別史料真實性的覺悟,這是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學生在扎實歷史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的分析,能夠合理運用史料,用正確的觀點探討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教師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以扎實的基礎知識為支撐,進一步提高對史料真實性的判斷能力和敘述歷史以及認識歷史的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隨著歷史學科難度的不斷提高,大部分學生迫于學生壓力,失去了歷史學習興趣,這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學習思維,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去,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3】。例如,在“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從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國發展過程中政權的更迭,讓學生初步了解隋朝滅亡的原因,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一時期發生的種大歷史事件按照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建立時間軸,突出重要的時間節點,以“隋的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交融”為重點內容,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和梳理,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時間和空間上的聯系補充歷史事件中涵蓋的重點內容,夯實知識基礎,將繁瑣的知識進一步精簡,這樣的模式符合高中學生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學生養成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對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的學習能力,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提高個人修養,另一方面能夠及時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以積極創新、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進而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朱啟平[1],.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南北橋,2019,0(24)

[2]王東奎[1],.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6)

[3]謝麗貞[1],.歷史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5)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