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建設信息管理系統的高等學校訪問學者優化管理研究

2020-12-15 06:53單徐紫薇黃澍玥張璟玥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訪問學者過程管理信息管理系統

單徐紫薇 黃澍玥 張璟玥

【摘要】本文從建設信息管理系統的角度探討了優化管理高等學校國內訪學項目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從雙向選擇、過程管理、考核評價三方面對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初步的功能設計,該研究對創新訪問學者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學術意義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過程管理

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人才競爭形勢日趨激烈,對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等學校教師國內訪學項目為其提供了寶貴的“充電”機會,作為以高校教師為主體、在培養單位導師指導下以開展科學研究為主要內容的職后繼續教育形式,各式各樣的訪學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開闊了教育視野,促使其有效應對職業生涯的困境與瓶頸期,對于完善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加快高校師資及研究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國內重點高校優勢學科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造高校人才“蓄水池”、推行人才強校戰略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自1984年教育部首次開展國內高等學校訪問學者試點工作以來,歷經探索與調整,高等學校教師國內訪學項目已逐步形成了規范的政策與完善的管理制度。1985年由國家教委教師管理辦公室制定、1986年頒布執行的《高等學校接受國內訪問學者的試行辦法》首次對高校訪學項目的培養對象、培養單位、培訓程序、培養目標做出了較為具體、明確的規定;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1998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強調了培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重要性,要求“設立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和教學獎勵基金,在高等學校試行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開放實驗室訪問學者制度?!保ɡ钪痉?、汪洋、柳亮,2018)2004年相繼出臺了《高等學?!案邔哟蝿撛煨匀瞬庞媱潯睂嵤┓桨浮放c《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實施辦法》,對高校國內訪問學者的培養目標、過程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更為詳細、具體的要求。在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下,國內高等學校訪問學者項目蓬勃發展,種類繁多,歷年來培養了大量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惠及眾多高校,在落實培養目標的同時深受高校教師歡迎,知名度與影響力不斷提高。

然而在訪問學者項目深入落實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顯露,根據高校訪學項目管理實踐經驗與梁競男(2017)、李紅菱(2015)、陳上寶(2014)、陳鵬(2011)等人的研究,可以總結出,目前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在前期溝通、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難點亟待解決,本文旨在通過設計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的角度嘗試對優化訪學管理做出一些探索與研究。

一、建設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的背景

目前,國內高等學校訪問學者項目種類繁多,主辦方各不相同,例如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武漢中心主辦的中西部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簡稱青骨項目)與國內一般訪問學者項目(簡稱一般項目)、人社部開展的少數民族骨干學員特殊培養項目(簡稱特培項目)、中組部主辦的“西部之光”項目、廣東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上海市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北京大學進修教師(訪問學者)項目、上海交通大學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復旦大學重點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計劃、上海健康醫學院師資人才百人庫項目等等。國家部門選派、省市級資助或高等學校自主創設的訪問學者項目各有不同的申請條件,也各具優勢,這為選派單位的篩選、訪學教師的申請與接收單位的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且2020年高校逐步開學后,出于衛生安全考慮,大部分高校選擇限制校外人員進出,對校內人員也加大了管控力度。校園封閉化管理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順暢、安全、有序完成訪問學者的各環節管理工作也對接收單位管理部門提出了一定考驗,因此產生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優化訪學管理的迫切需求。

二、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設計

高等學校是選派和培養訪問學者的主體機構,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高等學校有時既可能是主辦單位、接收(管理)單位或選派單位,也可能兼具主辦和接收(管理)單位雙重角色。從管理便利、順暢的角度考慮,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應由接收(管理)單位建設,在已有的校內人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增設高等學校訪問學者管理欄目,子欄目以項目名稱命名,并設置不同項目的選派單位,根據不同主辦方通知文件啟動各項工作,將發放通知、申請錄取、報到研修、中期檢查、考核結業等各環節全部納入系統流程管理,聯動主辦單位、各選派高校與申請個人,以便充分解決雙向選擇、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存在的問題。

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流程圖

在該系統管理流程推進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增進雙向了解 提高錄取效率

針對前期溝通不暢的問題,接收單位管理部門需要事先加強對本單位符合接收條件導師的宣貫力度,仔細、全面介紹不同訪問學者項目的特點、申請條件與優勢,建立規范完整、信息全面的導師庫,涵蓋導師姓名、所在學院、所在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專業名稱、二級學科專業代碼、學科情況、研究興趣、研究方向、課題名稱等內容。同時申請人注冊賬號時填寫以上信息,采集后分別制作導師庫與申請人基本信息庫,構建訪問學者、導師、接收單位管理部門信息互通的三方平臺,使申請人在選擇導師時有據可依,并幫助導師判斷是否可以錄取,雙向了解的同時也使管理部門及時掌握錄取進度、錄取情況,從而做出接收、調劑或退回等判斷,提高錄取效率。

2、優化過程管理 簡化辦事流程

高等學校訪問學者項目執行周期一般為一年,過程管理包含注冊報到、中期檢查、考核結業等多個環節,而且往往上一年訪問學者結業工作與下一年訪問學者錄取工作在啟動時間上有重疊,過程中容易產生人員混亂、管理松散的問題,這為準確、順利地完成訪問學者管理工作帶來一定考驗。

借助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進行線上申請來校并開通校園卡、線下注冊報到領取校園卡、線上開通校內圖書資源使用權限,上傳研修計劃表、中期檢查表、考核結業表等業務,便捷高效服務訪問學者,只需線下“跑一次”。同時加強導師、學院、校管理部門對訪問學者提交材料的層層審核,及時在系統中反饋審核結果,并及時通知未按系統設定的時間要求完成相關任務的訪問學者及其導師,在服務的同時增強對訪問學者的管理職能,使導師與訪問學者的聯系愈加密切。

此外,預計短期內,高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將持續一段時間,校外訪問學者若進入校園注冊報到需要由導師在校園管理平臺線上發起申請、全面填寫信息并上傳綠色健康碼,經風險評估、層層審批通過后方可來校辦理報到。

高校訪問學者信息平臺與校園管理平臺的對接有助于校管理部門掌握訪問學者來校報到的合規性與時間段,亦只需線下“跑一次”;同時校管理部門在信息管理系統可以為導師、訪問學者設置網課直播間預約、云端討論室等“云會面”功能,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

3、分類考核評價 設立回訪機制

隨著高校訪問學者項目的增多,高校教師訪問學科類型、學科特點、研究方向也進一步細分。原有唯論文、唯項目等單一指標的考核機制逐漸無法適應這些新變化,這也是前文梁競男(2017)指出的考核評價問題之體現。

以教育部武漢中心主辦的國內一般訪問學者項目為例,有外語學科訪問學者在研修過程中側重提升自己的現場教學能力,有工科方向的訪問學者希望在導師的帶領下深入實驗室進一步提升動手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也有一些訪問學者有意依托接收高校的平臺,與其直屬的從事成果轉化的企業、研究所深入交流學習,也有醫學學科的訪問學者主要在導師的帶領下參與臨床診斷與救治……訪學培訓過程的分類帶來關于考核多元化的思考,也促進高校訪問學者結業考核過程多元化的設想與轉變。依托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將同一個項目中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訪問學者分類,按照各類人員學科特點、學習過程分別制定相應的考核方式與標準,分類考核、多元評價,訪問學者在系統內上傳各類型代表性訪學成果,比如教學視頻、科研論文、專利、成果轉化項目書等,導師依據其多項代表性訪學成果做出客觀評價,使訪問學者真正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在結業環節可依托系統上傳結業證書、批量錄入結業證書編號,并設置調查問卷,請訪問學者填寫訪學期間的收獲與心得,收集訪問學者對接收單位的意見與建議,以便后續訪問學者管理工作的改進。

此外,亦可以建立長效反饋機制,設置三年回訪功能,請訪問學者填寫職業生涯近況,跟進訪問學者的職業發展,實現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的有機統一。

三、建設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系統的意義

高校建設訪問學者信息管理平臺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一種體現,也是高校訪問學者管理模式的一種創新,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與實踐意義。

首先,依托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優化訪問學者的申請、注冊、報到、考核等過程管理模式,簡化訪問學者辦事流程,完善訪問學者管理流程,提高服務效能,增強管理職能。為訪問學者順利開展學習與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其次,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可以為校園封閉管理時期的訪問學者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高校訪問學者信息平臺有助于信息透明化,方便高校管理部門提前掌握訪問學者來校報到的合規性與時間段,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有助于做好校園安全保障工作。同時,在校園重新開放后,信息平臺仍能給訪學者的辦事流程帶來便捷

最后,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可以促進形成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數據庫,便于接收單位管理部門統計歷年訪問學者基礎信息,收集訪問學者對校管理工作的評價與反饋,分析數據情況、推測發展趨勢,總結訪問學者管理工作的經驗,促進管理部門對訪問學者管理工作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結語:高等學校訪問學者項目是高校青年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與科研能力、開闊教育視野、開拓職業生涯的重要契機,也是學校建設高層次創新性師資隊伍、打造高校教育人才蓄水池的堅固基石。本文以建設高等學校訪問學者信息管理平臺的角度探究高等學校訪問學者優化管理策略,從“增進雙向了解 提高錄取效率”、“優化過程管理 簡化辦事流程”、“分類考核評價 設立回訪機制”三方面對該管理平臺進行了初步的功能設計。建立信息交互系統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的趨勢之一,也是高校貫徹“以人為本”育人理念的體現,高校職能部門需要進一步探索國內訪問學者長效管理機制,借助信息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管理模式,優化訪學培訓效果,充分發揮訪問學者的主觀能動性與國內重點高校優勢學科的示范引領作用,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制度基礎、平臺依托與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志峰,汪洋,柳亮.高校教師國內訪問學者政策:回顧與改進[J].高等教育評論,2018,06 (01):184-192.

[2]梁競男.高校訪問學者管理制度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7(12):67-70.

[3]李紅菱.國內訪問學者制度現狀及優化研究——以高校外語教師訪問學者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3):308-313.

[4]陳上寶.淺析高校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07):57-58.

[5]陳鵬.國內訪問學者管理:現狀與對策[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1 (01):7-10.

作者簡介:單徐紫薇(1994-),女,錫伯族,黑龍江富錦人,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人力資源處,碩士學歷,研究方向:高教管理。黃澍玥(1993-),女,漢族,江蘇海門人,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人力資源處,碩士學歷,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張璟玥(1993-),女,漢族,甘肅天水人,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人力資源處,碩士學歷,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猜你喜歡
訪問學者過程管理信息管理系統
交通運輸安全第三方評價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運用
公派訪問學者高校聯盟在京成立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正式啟用
病案首頁質量控制與信息系統實現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事務過程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教學過程管理信息化探討
國內訪問學者繼續教育實效性的實現途徑
資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