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秶H貿易實務》課程思政路徑探索

2020-12-15 06:53江文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高職院校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給外貿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對高職院校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職院?!秶H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的現狀,并對其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進行了探索,旨在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國際商務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路徑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背景、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非思政類課程也要充分重視思政教育,要在思政課程的引領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確了方向,即應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中,把思政教育與專業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和職業精神的樹立結合起來,這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現狀分析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高職院校專業老師應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但目前的狀況不容樂觀,專業教師普遍課程思政理念淡薄。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老師大多專業知識功底深厚,重視專業技能培養,但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匱乏,沒有形成知識體系,課程思政理念跟不上時代步伐。為了更好地適應課程思政背景下外貿行業發展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施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課程思政的關鍵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使教書與育人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國際貿易實務》而言,應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教學全過程,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倡導課程思政,不是說每一次課、每一個知識點都要生硬地融入思政元素,而是應結合本課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進行選取,在恰當的機會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融合,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自然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只有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遵循高校思政教育的規律,才能使國貿專業學生悅納課程中所蘊含的價值觀,達到春風化雨般的課程思政教育效果,把學生培養學生成具有愛國情懷、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守法意識,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和良好溝通能力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國際商務人才。

1、強化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提升課程思政水平

傳統的由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課程思政改革需求,需要打造一支具有跨學科背景,既熟練掌握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又兼具思政教學技能的教師隊伍。為此,學??沙浞诌\用專題培訓、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專業研討、外出研修、老教師帶新教師等手段,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2、凝練、挖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元素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應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挖掘課程中所蘊涵的思政元素,逐步形成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新格局。專業教師應在“挖掘、融入、滲透”上下功夫,把隱性的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把素質目標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統一起來,通過深入研討、巧妙設計、創新方法,科學運用和借鑒“互聯網 + 課程思政”等手段來達到浸潤式的教學效果。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外貿業務員,平時與外商接觸較多,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外貿業務操作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

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引導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國情,讓學生體會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地位,更加熱愛祖國,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史、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讓學生感受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并肩負起貿易強國的歷史使命。在講授市場調研,開發新客戶及建立業務關系時,應養成事先進行調查研究的習慣,培養學生勇于開拓的精神。當遇到開發新客戶困難的問題時,鼓勵學生應不氣餒,并加強挫折教育,培養耐挫能力。通過商品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在貿易中要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質量,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在講授交易磋商商務談判時,教育學生與國外客戶談判時要不卑不亢,樹立大國自信。談判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還要教育他們注意談判的禮儀素養,重視業務談判過程中的心理素質的調節,培養他們的職業談判能力,并在模擬談判中錘煉學生的快速應變能力。

通過合同的簽訂與履行,讓學生逐漸養成嚴謹細致、誠信守約的職業精神。嚴格履行合同是外貿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行業準則和要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作為外貿人應具有的法律意識和契約精神、嚴謹務實的作風、按合同辦事的素養,教育學生按照法律和國際慣例開展貿易活動。

在講授報關報檢環節時,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明白業務員在從事報關報檢業務操作時,應實事求是,規范填制報關單、報檢單,不能瞞報、虛報。

在講授爭議、索賠與理賠等環節時,教育學生樹立守法意識,依法合規辦理各項外貿業務,認真簽訂合同,完善合同各項條款,保護自身權益,規避不必要的風險。一旦發生爭議,協商無效的情況下,也要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講授審證、改證時,審證依據是外貿合同和《UCP600》,信用證的開立需遵循國際慣例,從而引入從事貿易活動要有法律意識,應遵守法律和國際慣例。

在講授外貿單證制作的環節時,應考慮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培養學生外貿單證制作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如養成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責任意識,誠信品質和敬業精神等。

3、利用第二課堂拓展課程思政平臺

開展課程思政,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把專業課學習延伸到第二課堂中去。具體可開展以下活動:邀請知名專家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如有關“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美貿易摩摩擦、自貿區與自貿港建設等熱點問題;邀請具有實戰經驗的行業專家、優秀校友代表來校開設講座,與學生分享他們的個人成長經歷,通過互動,用鮮活生動的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樹立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和團隊合作的職業精神。組織學生參觀校企合作單位,熟悉單位的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提供與國際貿易相關的公眾號或行業網站,對學生進行分組,開展專業調研,撰寫后疫情時代的行業調研報告,并在期末組織一場專題匯報。每月進行一次外貿行業發展動態的內容分享,養成關注外貿行業發展實時動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職業敏感性。

4、構建科學的課程思政考評機制

《國際貿易實務》應制定明確的課程考核標準,建立以知識評價、技能評價、思政評價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在考核方式上,進一步推行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相結合,不僅考核課程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還要評估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綜合評定課程成績,具體可包括平時成績、理論考試、POCIB實訓表現、考證情況、企業導師評價、技能大賽、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等?!秶H貿易實務》以前的成績評定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為了對學生做出科學精準的思政評價,可以將考核模塊調整為平時成績占20%,期末成績占60%,思政評價占20%。 思政評價內容一方面考核學生平時上課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另一方面考察學生在項目活動中展現出的法制觀念、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誠信品質、團隊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以及參與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的表現情況。評價方式采用自評、學生互評、老師點評、企業導師評價相結合。通過多維度的評價方式,體現考評機制的公正性。

總之,《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老師應積極探索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課程思政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利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等渠道,拓展思政教育的時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為社會輸送更多德才兼備的國際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靜靜.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展望[J].西部素質教育.2019(14).

[2]李天賀.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

[3]李楠.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與育人路徑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6).

作者簡介:江文(1968-),女,江蘇常州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猜你喜歡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高職院校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的國際貿易實務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