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育人模式構建

2020-12-15 06:53賈越峰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導師制三全育人

賈越峰

【摘要】高校是大部分學生結束求學生涯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公里”,為了能夠讓廣大莘莘學子不僅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目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一直處于常態化管理模式中,采用“三全育人”的理念,能夠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銜接更為緊密、聯系更為順暢。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思政教育;導師制

如果說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那么這些身處高校的學子們就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回眸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輝煌成績,有多少莘莘學子在各條戰線上默默奉獻,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不僅施展了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也展示出了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個人品德。充分地印證了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扎實且穩健的。

一、“三全育人”模式的內容及重要意義

聚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啟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指導建設32家省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設20個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40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大力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這里所強調的“三全育人”,需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視角上來分析,從狹義上來看,“三全育人”指的是學生在校期間需要老師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然而對于心智發育已經相對較為成熟的大學階段學生而言,其學習與生活的范圍其實已經緊緊局限于校園環境,所以“三全育人”的基礎范疇是有待商榷的;從廣義上來看,“三全育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以及自己的充分配合,這里所介入的第四元素“社會”,看似與學校并無關聯,然而由于身處高校環境中,已經成為鏈接校園與社會的橋梁與紐帶之后,社會對于學生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絕對是不容小覷的一個重要變量因素。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育人的優勢

高校思政教育在引入“三全育人”理念的同時,部分高校也同時確定了“本科導師制”的培養教育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來看,其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能夠較為全面地彰顯出其優勢。

其一,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以德育人”,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目的。當下所推行的素質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其中不僅僅特指學習成績,當剛入學大學生還并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生活,仍然習慣于中學階段那種課堂教育教學環境的時候,明確其思政教育的“導師”,既能夠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個過渡期,不至于對哲學范疇的相關概念有過于突兀的感覺,而且還能夠在自己的導師身上,透過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學到一些做人、做事的一定之規。

其二,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以德樹人”,完全符合高校的教學氛圍。高校的老師,不僅要承擔為學生授課的工作職責,而且還有很多老師從事著本專業乃至本行業內的高精尖學術研究工作,這屬于是高校老師的社會責任,當學生們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導師一起進行研究與探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地接觸社會的嘗試,這種模式自身其實就是一種絕佳的良好職業道德素養及品質教育的經歷。特別是考慮到思政教育的延續性和可持續性的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學生能夠有這樣的導師和這樣的學習經歷,與高校所營造的濃郁的學習氛圍也是完全相得益彰的。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育人過程中應規避的問題

盡管從實踐與應用反饋上來看,廣大師生對于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育人模式都極為認同,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也應當引起重視。

一是,導師應當注意學生的思想波動。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在某種層面上來說,的確與一些老師所從事的專業知識領域研究并沒有形成較為緊密的聯系,因此,一些老師在開展這方面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就以學生的專業知識優劣來作為其個人品德高低的唯一衡量標尺。這其實不僅完全走入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個誤區,而且還將思政教育與文化知識教育完全混淆在了一起,根本沒有起到思政教育應當發揮的作用,最為主要的是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作為老師,應當審慎看待思政教育工作,不僅要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特別是要針對大學剛入學前三個月和臨畢業前兩個月學生的情緒及心理變化等高度關注,避免學生有任何的過激言行出現,合理疏導學生所產生的心理障礙。

二是,導師應當注意學生同社會接觸的渠道和方式。盡管高校被視為“半個社會”,但是其與學生日后真實的就業環境乃至社會環境之間是存在著天壤之別的,而且也必須要承認的是,在信息化時代的社會大背景下,大學生接觸社會的“窗口”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與特點?;诖?,學生的導師作為思政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完全有責任、有義務對于學生接觸社會的渠道和方式進行必要的監督,務必最大化地幫助學生剔除掉有可能對其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能夠形成侵蝕以及影響的所有不利因素。

尤為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指的“監督”,絕非是要讓老師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斷絕學生與社會層面的溝通與聯系,這樣不僅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完全違背了思政教育的初衷,而且還極易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反彈,只需要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對學生的相關行為進行必要的說服教育即可。如果客觀條件完全具備的情況下,老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與學生建立全方位的溝通渠道,幫助學生用多個視角來認知和了解社會,從而讓學生在社會環境中找到自身精準的社會定位坐標。

結語:綜上所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高校思政教育能否有序開展,其動力源并非完全在老師身上,更需要在學生中深挖潛力,這樣才能夠讓師生之間形成密切的配合,假以時日之后學生到社會環境中求職、生活與學習才能夠如魚得水。

參考文獻:

[1]周學智.“三全育人”視閾下“育人共同體”話語體系的系統性建構[J].高教學刊,2020(27):69-72.

[2]朱春梅.“三全育人”的實現路徑和保障機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04):76-79.

[3]韓天煒.“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學風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16):218-219.

基金項目:傳統節日文化涵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工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青年專項項目”,課題編號:SZQN2017007。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教育導師制三全育人
精準導師制對學生的影響和幫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證研究
高職生導師制內涵研究①
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應然取向
從教育價值探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
不良網絡輿論對高校思政教育影響探析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