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實錄

2020-12-18 22:43張佳欣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期
關鍵詞:我的叔叔于勒瑟夫于勒

■張佳欣

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通過“變”與“不變”,初步掌握人物形象。

2.通過“信”,把握人物性格的無助與卑微。

3.還原小說本相,從敘事者角度揣摩作者的諷刺與同情。

【教學方法】

話題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是一個敗家子。父母去世時給他留下過一筆錢,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一份,就連哥嫂的那份也不放過。于是,按照當時的慣例,他被送去了美洲。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二、話題一:變”與“不變”

師:“文似看山不喜平?!币怀刹蛔兊钠降瓟⑹?,無法成就一篇好小說。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的第一個話題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變”。請大家細讀文本,開動腦筋,找找小說中有哪些方面是在變化著的。大家可以從人物的自白、對話、動作、心理等方面來思考。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交流。)

生:父親見到于勒前后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沒見到于勒時,他盼望于勒回來;見到于勒后,卻緊張,惶恐。

生:父母對于勒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前期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后期是“賊,討飯的,流氓”。

生:搭乘的輪船發生了變化?!拔覀兓貋淼臅r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生:對未來的期望發生了變化。遇到于勒之前的每個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散步”,沉浸在于勒發財歸來的美夢中;遇到于勒之后,我們回歸了帶著“紫色陰影”的現實。

師:那么,同學們再思考一下,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這些變化,都源自于勒財富的變化。

師:其中有沒有不變的成分呢?

生:不變的是菲利普夫婦的形象——冷漠,刻薄,自私,勢利,貪婪……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轉變,歸根結底是源于他們一直未變的本性——貪婪,勢利,冷漠……

三、話題二:信

師: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發生了兩次轉變。第一次是從“全家的恐怖”變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那么,是什么促成了這次轉變呢?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重要物件是什么呢?

生:是信。

師:于勒一共寄來幾封信?

生:兩封。第一封信是于勒有錢的信號,大家一下子轉變了對他的看法。

生:第二封信是“我們家里的福音書”。

生:在“我”看來,第二封信促成了二姐的婚姻。

師:于勒寫的兩封信有何共同點?

生:生意賺錢,可以賠償父親的損失。

師:兩封信有何差異?

生:第二封的內容比第一封更豐富。

生:小說對第一封信的內容是轉述,對第二封信的內容是直接引用?!拔摇奔依锶艘挥袡C會就把第二封信拿出來念,見人就遞給他看。

師:這表現出菲利普夫婦怎樣的特征?

生:愛慕虛榮。

師: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怎樣的特點?

生:表現了當時人們嫌貧愛富,渴慕和艷羨財富的特點。

(教師補充講解時代背景。略。)

師:如果我們把自己想象成菲利普,仔細研讀于勒的第二封信,會有什么發現或者疑惑?

生:信中說“買賣也好”,但又說“發了財會回阿弗爾”,那么,到底買賣好不好,有沒有發財呢?

生:“動身去南美去作長期旅行”,為何就不能寫信呢?

生:既然有錢,為何不寄錢回家呢?

師:大家初讀此信時,一定和沉浸在發財美夢中的菲利普夫婦一樣,不會仔細思考這些問題??芍灰氉x細思,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破綻。這些細節其實是在為后文做鋪墊,暗示菲利普一家巧遇于勒后會發現的真相。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1.于勒說謊背后,心疼家人又想維護自己尊嚴的復雜心理;2.于勒的形象——可憐、可悲,掙扎在社會底層,卻又不失善良……)

師:讀這封信時,菲利普夫婦是真的沒發現問題,還是假裝不知道呢?

生:菲利普夫婦的反應,恰恰暴露出人性的虛榮與貪婪。他們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自欺欺人。

師:“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前面的種種,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對金錢泯滅人性的諷刺、可是,這篇小說真的只是為了表達一種諷刺、一種批判嗎?

四、話題三:還原

師:翻閱原著,我們發現《我的叔叔于勒》在選入統編教材時有所刪減。下面,老師為大家還原一下原著的開頭和結尾。

(PPT顯示兩段文字。略。)

師:讀了原著的頭尾,大家有哪些發現?

生:若瑟夫遇到窮苦的老頭,慷慨施舍,把對叔叔的同情和憐憫延伸給了更多的人。

生:課文是成年后的若瑟夫講述的童年往事。

生:除了若瑟夫之外,原著中還有一個“我”。

師:原著中,若瑟夫既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參與者;而“我”則作為敘事者,講述若瑟夫為“我”講述的故事。從原著的開頭和結尾中,我們可以看到若瑟夫已經長大,但依舊善良。生活的困窘和社會的冷酷,并沒有腐蝕他的善心。在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莫泊桑對人性的期許。同學們,通過原著,我們重新理解了小說中的人物之一——若瑟夫。下面,我們再通過還原的文字,換個角度看看菲利普夫婦。

(PPT顯示原著“我母親因為我們生活得不寬裕很感痛苦”一段文字。略。)

生:這是成年后的若瑟夫重新回憶童年往事時的感受。

師:他此刻對父親是一種什么情感?還是課文中所表現出的不理解嗎?

生:成年后的若瑟夫可憐父親,理解父親,心疼父親。

師:長大的若瑟夫對父親的做法漸漸理解和釋然了。那么,他對母親又是什么情感呢?其實,克拉麗絲身上除了可憎可恨,也不乏可憐的一面。大家能仔細閱讀文章,找到這一面嗎?

生:吃牡蠣時,她說“怕傷胃”,只讓兩個姐姐吃。她是為了整個家庭的生計,不得已才錙銖必較。生活的潦倒使她容易暴躁,她的唯利是圖也并非源于一己私利。

生:一個生活拮據的普通家庭主婦,幻想著小叔子發了財后,可以受到他的接濟,改善一下生活,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后來她因為心理的落差、幻想的破滅而破口大罵,也反映出作為窮人的辛酸。

師:作者創作這篇小說,是否僅僅局限于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性的泯滅呢?

生:還有對底層小人物的同情,以及對善良人性和光明未來的期盼。

師:是的,小說的主題不僅是諷刺和批判,還有同情和希望。我們通過補充原著內容,更清晰、更準確地了解了作者的創作意圖。

(PPT顯示作業:1.你覺得于勒當時發現菲利普夫婦了嗎?請說說依據。2.如果要續寫小說,你會如何創作?)

猜你喜歡
我的叔叔于勒瑟夫于勒
優雅的秘密
優雅的秘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庫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錢
我的叔叔于勒(縮寫)
《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人物分析
別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