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飛躍的理論闡釋

2020-12-18 04:19欒文娟
知與行 2020年4期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空想發展

[摘 要]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重讀經典,尤其是在當前的國際社會環境下重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經典著作的意義顯得格外深刻。社會主義發展至今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風雨雨,社會主義的每一次飛躍發展都既是轉折也是契機。以恩格斯所作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為基礎文本,可以從歷史回顧、文本耕讀和理論啟示三個方面來看深入考察其對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飛躍的理論闡釋。恩格斯對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態度、恩格斯評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巨大貢獻。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分析鞭辟入里,尤其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是達爾文主義的社會這一重要特征,以及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社會的一些未來作出展望。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以其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全面且科學地闡釋了馬克思對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理論飛躍的貢獻,特別是其在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和傳播過程中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深入研讀經典著作對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空想;發展;科學社會主義;達爾文主義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20)04-0018-06

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200年前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在德國萊茵省巴門市出生,后來成長為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并與馬克思一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更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批判資本主義的制度,為社會主義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奔波,為培養無產階級理論家和革命家無私奉獻。然而,對比馬克思的著作,對恩格斯的著作的研究相對較少。從哲學到政治經濟學再到科學社會主義,恩格斯都有著能與馬克思思想相媲美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從《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下簡稱為《發展》)一書在當時歐洲的翻譯出版情況來看,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和普及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恩格斯自己也在此文的1892年英文版導言中寫道:“這本小書已經用10種文字流傳開了。據我所知,其他任何社會主義著作,甚至我們在1848年出版的《共產主義宣言》和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沒有這么多的譯本?!盵1]499由此可見,恩格斯不僅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實踐中舉足輕重,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科學社會主義在歐洲的傳播中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歷史回顧——社會主義的三次歷史性飛躍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是人類為擺脫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剝削制度、實現美好社會制度的探索過程?!盵2]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以及資本主義現實的痛苦黑暗催生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大同社會”“桃花源”的設想表現了人們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社會的憧憬。在西方,社會主義發端于16世紀中期,隨著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和資本的擴張,到19世紀初期,社會主義思想已逐漸形成規模,一批思想家開始對未來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行詳細的設想并付諸實踐。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便是法國的圣西門、傅里葉和英國的歐文。如果將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于1516年發表的《烏托邦》一書作為社會主義的正式開端,那么到今天,這一偉大的社會構想已經走過了500多年的風風雨雨?;仡櫳鐣髁x的發展史,學者們通過定義和劃分三次歷史性的飛躍來說明社會主義發展的三個重要的階段。

社會主義第一次飛躍的主要任務是讓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現實。這主要歸功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這一次飛躍推動了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創立,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并為之后的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方針。

社會主義第二次飛躍便是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茖W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創立,又立馬投入實踐之中。這一時期可以從科學社會主義創立,即從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算起。1848年歐洲革命后,一大批社會主義性質的政黨,例如1869年李卜克內西、倍倍兒等人成立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1878年蓋德、拉法格等人成立了法國工人黨,等等。歐洲乃至全球的社會主義革命進入廣泛發展時期。隨著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開展和深入,社會主義革命者們深感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各種國際組織相繼而生。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共產國際等國際性社會主義組織分別在不同時期的社會主義運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由第一國際領導的巴黎公社運動給法國的資本主義政權以沉重的打擊,但是隨著巴黎公社的失敗,第一國際也宣告解散。之后,隨著革命運動的廣泛發展,第二國際成立。但是,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第二國際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化,部分黨派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一戰的爆發更促使長期被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腐蝕的第二國際解散。雖然在一戰后第二國際被重新組織起來,但是,1920年左右由社會民主黨領袖們復活的“第二國際”乃是改良主義和機會主義的產物。真正具有革命性質的社會主義國際組織乃是由俄國革命的領導者列寧組織建立起來的共產國際(又稱第三國際)。十月革命勝利后,共產黨或共產主義小組如雨后春筍般在世界各國建立起來,1919年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建立,列寧同以考茨基為首的機會主義作堅決的斗爭。

社會主義第三次飛躍便是社會主義從一國走向多國,隨著世界各國尤其是亞非拉國家反帝反殖民地革命的開展,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傳播,一些國家開始探索獨具本國特征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尋求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本國國情的結合。二戰結束后,東歐各國、南斯拉夫、中國、朝鮮、越南等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度成為與資本主義強國相抗衡的社會主義力量。隨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英美等國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開始對蘇聯實行冷戰。在冷戰期間,蘇聯過分強調工業生產,開展軍備競賽,蘇聯模式逐漸封閉僵化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浩浩蕩蕩半個多世紀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也隨即陷入低谷。但是,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中國秉持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邁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逐漸顯現,中國的蓬勃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開啟了世界社會主義的新征程。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力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資本主義國家自我調整的能力也逐漸增強,其社會中的部分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這些變化都沖擊著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這提醒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的同時仍需要警惕新一輪的“和平演變”和“文化滲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共產主義的最終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二、文本耕讀——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飛躍的認識

近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力飛速發展,世界文明突飛猛進,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但是無論怎樣變化,社會主義第一次飛躍的重大開創性意義都應當值得世人銘記,尤其是值得社會主義國家進一步學習。

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流派,尤其是在第二國際時期,例如,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等等。恩格斯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同這些思想作了堅決的斗爭和無情的批判。1880年,恩格斯應法國共產黨領袖拉法格之邀,將《反杜林論》(《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的部分章節重新修改和補充,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并且發表在了《社會主義評論》上,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來看,其澄清和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不可估量。在本書中,恩格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晰縝密的邏輯結構闡釋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一)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局限性

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理性的啟蒙主義者們紛紛標榜自己的利益為全部人的利益,標榜自己所建立的理性國家是永恒的正義和真理。資產階級通過將自身的利益說成是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的利益,來“團結”群眾。馬克思曾經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一針見血地指出資產階級是如何將自身的利益上升為普遍利益的:“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盵1]552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更是將其虛假性和階級性本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資產階級通過民主、自由等概念來籠絡人心。在革命時,他們通過許諾普遍的利益讓群眾尤其是無產階級為他們沖鋒陷陣;在奪取政權之后,他們所謂的平等自由民主卻又是資產階級內部的平等自由民主。他們賦予這些虛無縹緲的概念以普遍性,從而使自己的意識形態上升為普遍的意識形態。因此,恩格斯指出,在理性王國中充滿了各種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先進的思想家看出理性原則在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中的不徹底性,提出要將啟蒙理性貫徹到底,將啟蒙理性更進一步、更徹底地發展?;诖?,這些先進的思想家便提出了空想社會主義。

恩格斯并非全盤否定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從學理層面來說,科學社會主義的靈感來源和理論基礎之一就是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因此恩格斯在《發展》的第一部分占用了大量篇幅來分析和評析空想社會主義,特別是其三位代表人物。恩格斯在本書中將空想社會主義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6世紀和17世紀,這一時期英國的托馬斯·莫爾發表了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正式誕生。第二階段的代表學者是摩萊里和馬布利,他們思想的最重要特征就是直接提出了共產主義意義上的平等的概念。政治上的平等成為空想主義者們的基本要求,他們更加渴求在社會中方方面面的平等。這樣的平等追求必然要求消滅統治階級的特權,進而要求消滅階級本身。到第三個階段時,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到了巔峰,即圣西門、傅里葉和歐文所代表的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空想社會主義,這時資本主義大工業迅速發展,無產階級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剝削壓迫隨處可見??障肷鐣髁x者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也空前激烈。傅里葉就曾一語道破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困問題產生的深刻原因,“貧困是由過剩本身產生的”[1]532,并且提出了關于婦女解放問題的真知灼見,“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會解放的天然尺度”[1]532。另外,傅里葉還將社會歷史的發展劃分為“蒙昧、野蠻、宗法和文明的四個階段”[1]532,分別對應著史前文明、奴隸制文明、封建文明和當時的資本主義文明階段。從今天學界對馬克思的社會五形態理論的研究來看,傅里葉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給馬克思以一定啟發。而另一位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不僅在理論上批判資本主義制度,更是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實踐,進行社會主義的實驗。

無論是多么深刻多么諷刺的批判,或是現實的試驗,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的嘗試都以失敗而告終。恩格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意義的同時,分析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失敗的原因和其思想的局限性,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由空想走向科學的條件——“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1]537??障肷鐣髁x者們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僅僅在于他們沒有將自己的理論扎根于現實實踐之中,而且是由于當時他們所處的社會狀況,尤其是當時的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發展時期,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勢力差距懸殊,無產階級還沒形成規模和完成自我意識的覺醒。因此,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的學說還是不成熟的學說。恩格斯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角度批判空想社會主義者從頭腦中尋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從現實的經濟關系中解決現實問題的做法。

(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基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從更為深刻的本質層面來說,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真正契機在于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發現,即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創建。恩格斯在《發展》中首先從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間的對立來考察這兩大理論基礎,進一步梳理了辯證法的發展過程及其意義。

首先,辯證法在古代社會是樸素的。古希臘先賢們用聯系的、變化的觀點看待世界,但是樸素的辯證法還只是從總體上看待世界,看不到構成整個世界的各個細節。其次,隨著實踐的深化發展和研究“部分”的需要,形而上學逐漸代替了樸素的辯證法,形成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只考慮片面的、靜止的和孤立的方面,而忽視了總體的、運動的和聯系的方面。再次,黑格爾雖然恢復了辯證法的傳統,形成了思辨的思維方式,從運動的、發展的角度看待自然、社會、歷史等。但是他把自然、社會、歷史看作絕對精神的運動,這是一種本末倒置。最后,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基礎上,立足于唯物主義和現實的實踐,創立了唯物主義辯證法,并將其運用到社會歷史領域,形成了唯物史觀,這真正地實現了自然觀與歷史觀在唯物辯證法上的統一,為世界提供了新哲學,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基礎。

剩余價值學說的發現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另一偉大基礎??障肷鐣髁x者們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失敗,促使著馬克思、恩格斯去考察和探究資本主義社會黑暗背后的根本原因?!耙磺猩鐣冞w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盵1]547空想家們雖然能夠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各種表面沖突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產生的罪惡,但是受到時代和歷史的局限,他們無法解釋這些矛盾和罪惡產生的根源,更找不到解決這些矛盾、消除這些罪惡的正確途徑。這一工作和任務最終是由馬克思來完成的,馬克思在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時,立足于物質生產的發展,發現了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的發現解釋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本質,闡明了兩大對立階級形成的歷史經濟過程和根源,并且指出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由此,通過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發展,兩大理論基礎慢慢成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的關鍵。社會主義也有了科學的哲學世界觀和正確的方法論指導。

(三)達爾文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

恩格斯在《發展》一文中直言不諱地稱資本主義社會是無情的競爭社會,是達爾文主義的社會。以交換為生產前提的資本主義社會與以滿足自身需要為前提的前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在這樣的社會中,商品生產不斷擴展,資本在社會中越來越發揮強有力的作用。競爭不斷使得社會變成了達爾文主義的社會?!斑@是從自然界加倍瘋狂地搬到社會中來的達爾文的個體生存斗爭。動物的自然狀態竟表現為人類發展的頂點?!盵1]554這種達爾文主義的社會必然不能成為理想的社會形態,因為在這種社會下,個體的人不只是抽象的人,更是倒退到了自然狀態下的人。那么這樣的達爾文主義的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恩格斯做了以下分析。

首先,恩格斯認為雖然“社會化生產使全部舊的生產方式發生革命”[1]550,但是,生產資料和生產仍然被資本家們占有。這種生產資料的社會化,不是生產資料的社會共有,而是隨著分工、競爭的發展,分散的小生產者被集中起來共同使用生產資料,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這種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其實質仍然是私有制的,通過分工協作,資本家占有了社會化的生產資料,部分被剝削的小占有者變成了無產階級,通過剩余價值的壓榨接受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恩格斯定義了資本主義最根本也最普遍的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資料是工人的社會化,而生產資料由資本主義私有,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與自己相異化,資本家通過壓榨無產階級的剩余價值而變得越來越富裕,而無產階級則越來越貧窮,生存境況越來越悲慘。無產階級積累的強烈不滿慢慢顯現出來,并導致其與資產階級的對立。

其次,當封建社會被資本主義社會替代之后,資產階級建立了所謂的以“自由”為基礎的社會制度。由于商品生產、交換、競爭等“自由”的規律深入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自由”的競爭便使社會上的生產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但是,部分企業為適應社會化的生產、提高商品的競爭能力,而不斷加強自身的組織能力和效率。這就形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另一個沖突,即“個別工廠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1]554。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以及社會化的大生產又使得越來越多的無產者產生。

最后,恩格斯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生產資料和產品的過剩是社會化大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以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危機必然會加深兩大階級的對立。資本主義社會由于其生產方式中固有的矛盾而使自身不斷地陷入“惡性循環”[1]556之中。然而,每一次危機過后,資本主義也不斷地調整著自身。隨著社會中各種矛盾的激化,新的生產力不斷要求擺脫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為了緩和矛盾,資本家們開始部分承認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并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改良機器是其中的手段之一。但是,這又使得更多的無產者產生。恩格斯將這些無產者稱為“產業后備軍”,資本主義經濟學家卻無情地將他們稱為“過剩人口”。而解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矛盾便是消除這些“過剩人口”。隨后,股份制、托拉斯、國家財產等也不斷成為資本進行調整的工具,但是這些工具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資本的改良不但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究其原因,這些改良和緩解之策沒有真正觸及資本主義的本質——私有制。

自由競爭的達爾文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深入發展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國家資本主義。而資本在當世的真正代言人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在此之中,資本的關系只是被掩藏,而從來沒有被消滅。恩格斯認為在國家資本主義中工人仍然是雇傭勞動者,無產者。國家資本主義的產生為無產階級的革命提供了線索,即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就要直接掌握國家的政權,讓全部的生產力歸國家所有,讓生產資料被整個社會而不是部分資本家占有,達到這樣的程度之后,國家便會自行消亡。恩格斯在此簡略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觀和國家觀。

那么,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與達爾文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有何不同呢?恩格斯概括地指出了未來社會主義的一些基礎特點:其一,物質極大豐富。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通過社會化大生產,不僅能夠創造出極大的物質豐富,也能夠使人的體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地運用和發展。其二,國家的消亡。如前文所述,當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獲得國家政權之后,便會組織有計劃的生產,并且以社會名義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彼時,階級和國家都將自行消亡。其三,在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最終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人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而不再是資本的奴隸,而完成這一偉大事業的重擔則落在了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無產階級肩上。

三、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第一次飛躍的理論闡釋的現實意義

恩格斯在《發展》中科學地闡釋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指明了馬克思的兩大發現是第一次飛躍的本質和核心。他說:“這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余價值解開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都應當歸功于馬克思。由于這兩個發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盵1]546除此之外,恩格斯還在《發展》中概括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的兩大基本表現,他對科學社會主義內涵作了基本的界定,指出了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飛躍的全人類解放任務,這一任務也是無產階級所承擔的歷史重擔。這對當時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沒有第一次理論飛躍,也就無從談起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以及之后的第三次飛躍中的從一國到多國,更沒有如今中國的蓬勃發展。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仍然不斷地從第一次飛躍中汲取營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便是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有機結合的最新理論創新。追本溯源,重新回顧社會主義發展從空想到科學的歷程時,讓我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2020年伊始整個人類便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流行病——新型冠狀病毒,面對災難,中國與西方國家采取了顯然不同的應對態度。在這不同的態度背后,體現的是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的根本不同,在不同路徑所產生的巨大差異中凸顯了科學社會主義本身的優越性,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優越性。身處疫情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這不同態度背后所隱含的本質原因。此時,中西方國家面對疫情的不同態度和措施,也讓我們更加堅信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更加堅定地在這條道路上開拓創新。

[參 考 文 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世界社會主義500年[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204.〔責任編輯:田丹婷〕

[收稿日期]2020-06-28

[作者簡介]欒文娟(1992—),女,安徽阜陽人,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研究。

猜你喜歡
科學社會主義空想發展
規劃人生
哲理漫畫
小老虎種花
警惕“空想”
區域發展篇
民主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區別探討
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堅持
圖說共享發展
當代社會政治思潮對中國的影響
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