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職業教育及面向市場多元化的現狀研究及經驗借鑒

2020-12-21 18:46潘自力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專任教師中等職業技能

潘自力

近幾年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2017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4)》指出,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高達上千萬人。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正值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培養大批技術技能人才。

一、中職教育發展的現狀

經過最近幾年國家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以及各中等職業學校的自身發展,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1.中等職業教育生源質量下降

中等職業教育的生源主要為15-18周歲的應往屆初中畢業生。隨著高校的連續擴招以及高校數量的增加,使得學生進入高校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這就使原來成績一般的學生也看到了進入高等學校的希望,從而更愿意進入高中學習;另一方面中等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較低使得家長都愿意讓學生進入高中,進而進入高等學校學習。中等職業學校進入無門檻加之生源有限,使得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適齡學生大多為成績很差、自我約束管控能力很低。

2.職業資格證書協調機制不足

如何證明一個經歷過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的能力?在學學歷上已經“低人一等”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只有拿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才會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是,現在我國已經公布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很多市場認可度不高,證書含金量不足。而大多數含金量或社會認可度較高的證書報考條件中關于學歷的要求已將把所有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排除在外,剩下的一些沒有學歷限制的技能證書即使學生辛苦考下來也得不到社會及企業的認可。另一方面職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單位較多,組織考試、社會保障機構等都可以發放該類證書,使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審核、發放工作責任不明、協調機制不足,影響了證書的實際含金量。

3.專任教師隊伍力量薄弱

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目前缺口較大,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關于專任教師數量的要求是師生比達到1:20,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生比在1:23.8,低于中小學、高中、高等教育的師生比,所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專人教師的數量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除了專任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外,還要優化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的結構。提高高學歷教師、中年教師、“雙師型”教師及企業兼職教師的比重。

4.中等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專業的銜接性較弱

對比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將中職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跨越為高職培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必須要保證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的前后一致性。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在符合企業需求的前提下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然而從目前兩者的專業設置來看,這個問題也亟待解決。

5.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依據于經濟發展的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的不同地域資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資源的集中程度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呈現由高到低分布的趨勢。從在校生規模來看中東部地區的在校生規模遠高于西部地區,教育部確定的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中,中東部地區也高于西部地區,另外,決定學生須素質的教師資源、圖書、儀器設備、校舍面積等軟硬件教學資源也是如此。

二、以就業為導向,中等職業教育面向市場多元化發展的經驗借鑒

對于職業教育,不同國家經過對職業教育的深入探索,逐步形成了適合自身國情、符合本國發展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BBS)”模式是一種國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建設的職業教育制度,“雙元”即學生一方面在職業學校學習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一方面以校外企事業單位作為實訓場所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是一種實用性、針對性都較強的職業教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學徒制。它的核心是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學生80%的時間在工作崗位接受工作技能訓練,20%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美國的“CBE”模式是一種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的教學體系,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就是如何讓學生掌握某一種職業所必需的能力,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這些不同的教學模式其共同點都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時掌握理論和實踐技能,針對性強,都是關于職業教育的較為成功的探索。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多元化發展路徑,就是以學生現在學習的專業與以后從事的職業、崗位、工作密切結合,并以此為依據所開發的教育教學模式,它能夠實現學校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與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相匹配,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目的。多元化發展路徑包括:(1)學校開設的專業與國家、企業的職業分類匹配,按照職業分類開設專業,專業設置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對接,根據企業對各類專業的需求確定、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及招生規模;(2)專業課的設置與崗位工作職責、任務相匹配,學校開設的專業課要與工作崗位所需求的技能對接,按照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開設專業課;(3)授課內容與職業能力相匹配,根據工作崗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要求確定授課內容;(4)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相匹配,以情境教學法、建構教學法為基礎建設學校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基地,有條件的可以建設校內實訓工廠,通過項目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教學方法,實施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教學;(5)學校的教學評價方法與企業的績效考核相匹配,把企業的績效評價方法融合到對學生的學業考評中,引導教師及學生參照企業的要求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并非是單一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一個涉及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體,只要對于學生就業有利的教育教學模式都可以囊括在內。在工作崗位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所需的技能相結合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需要不同的課程來滿足,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是一個多元化的發展路徑,這個發展路徑可以概括為涉及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標準、學生實訓基地、雙師型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

三、結論

結合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目前的發展的現狀,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多元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眾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吸取國內外的相關經驗,借鑒其可行的做法,逐步在職業教育各方面改革中加以運用,相信職業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將會越走越寬,不斷有新的創新和探索。

猜你喜歡
專任教師中等職業技能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十三五”回顧系列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
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專任教師結構(1991年—2017年)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師隊伍及其結構
小鮮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