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WOS的“一帶一路”文獻可視化圖譜分析

2020-12-21 18:46胡婷婷李樹勇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可視化一帶一路

胡婷婷 李樹勇

摘要:文章采用CiteSpace對WOS數據庫中收錄的2013-2020年間“一帶一路”相關英文文獻進行可視化圖譜分析,發現中、美、英三國在該研究領域居領先地位且研究熱點聚焦于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及“一帶一路”政策解讀等方面。國內學者仍需繼續發表大量實證研究以展示其發展成果,做到用數據說話,擲地有聲。

關鍵詞:“一帶一路”;CiteSpace;可視化

一、研究背景

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一帶一路”建設對于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意義重大。自2013年提出,2016年全面進入實施階段,中國政府、學界、媒體,無不積極參與其話語建構和傳播?!叭宋纳鐣茖W,作為知識與價值的統一體,是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和精神品格的體現,其學術話語的國際傳播,是話語權產生的源泉、軟實力生成的基礎”[1]“一帶一路”學術話語在國際學界的有效建構與傳播,對中國“一帶一路”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和中國實踐的國際話語權提升密切相關。整體把握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概況、研究熱點與趨勢,明確中西方研究的誤區所在,可以為我國后續的“一帶一路”國際學術話語體系建構研究提供線索和方向。

二、數據采集

文章選取web of science核心子集SSCI和CPCI-SSH,并構建檢索式(TI=road AND TI=belt)OR(TI=obor AND(TS=road AND TS=belt))OR(TI=bri AND(TS=roadAND TS=belt))OR(TI=b&r AND(TS=road AND TS=belt))

,同時限定年份為2013-2020,語言為英語,文獻類型為article和proceedings paper。2020年6月22日共檢索出826條數據,并采用Citespace5.6.R5對發文國家與機構、學科共現以及關鍵詞共現等進行可視化分析。

三、可視化圖譜分析

1.發文國家與機構分析

由圖1可見,發文國家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度與中國、美國和英國的關注度與發文量均居前三。中國發表文章數量之多,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密度之大,這是中國在國際上積極發聲,倡導合作共贏的表現。結合國內研究機構分析,北京交通大學、云南財經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科院等在相關領域貢獻較大,為“一帶一路”提供經濟決策、交通建設、人才培養及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支持。

2.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共現是通過探測文獻數據中關鍵詞的詞頻分布來獲取某一時期內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在導入826條數據后,進一步剔除與檢索詞直接相關的節點標簽(如“obor”“bri”“b&r”等),再合并處理同義詞和大小寫等詞,得到由301個節點和953條連線組成的關鍵詞共現網絡。

圖2中,“economic growth”“CO2emission”“international trade”“impact”“energy consumption”“silk road economic belt”“fd i”“infrastructure”“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關鍵詞節點較大,代表2013-2020年“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

結合表1學科共現分析,發現經濟學科、環境科學、社會科學與教育研究的中心性均較高,說明學科之間聯系緊密,跨學科研究成為學術話語傳播的主流;經濟學科領域出現頻次最高,中心性值最大,可見“一帶一路”的初心在于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結合高被引文獻分析,發現其可分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正面解讀、中性解讀與負面質疑,如“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規劃與愿景(NDRC,2015;Wang Yong,2016)、發展動機與風險評估(Huang Yingping,2016;Yu Hong,2016;Duan Fei,et.al,2017)、合作共贏全球化(Weidong Liu&Michael Dunford,2016)與海外直接投資(Du Julan&Zhang Yifei,2017)的正面解讀以及關于“一帶一路”倡議解讀較為中性的三大疑慮(Leonard K.Cheng,2016)。此外,還有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對外政策(Peter Ferdinand,2016)與經濟性質(Tim Summers,2016)的負面解讀??傮w上看,正面呼聲高于負面,但負面解讀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3.研究趨勢分析

在CiteSpace5.6.R5中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選擇LLR(對數極大似然率)算法,得到七大主題聚類,算出其Q值為0.5205,表明聚類結果具有顯著性[2]。

根據圖3節點的中介中心性及時間段分析,可將近七年來“一帶一路”對外話語構建的研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一帶一路”發起階段(2013-2015)。國內外學者圍繞經濟增長、國際貿易、生產要素流動、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分別闡述了“一帶一路”的經濟作用、貿易形式及發展模式。2015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英雙語版的正式發布,標志著“一帶一路”已初具雛形。

第二,“一帶一路”發展階段(2016-2018)。國內外學者轉而關注對外投資、引力模型、供應鏈管理、風險評估、經濟挑戰、全球價值鏈、“一帶一路”發展框架與政策等熱點話題,還包括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中國學者在國內外英語期刊上積極發表應對之策,同時習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也是引起全球共鳴,“一帶一路”隊伍得以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第三,“一帶一路”平穩階段(2019-2020)。軟實力、中亞地區、貿易潛力、貿易開放及雙重差分模型成為研究的熱點主題。在已有發展基礎之上,中國要深入挖掘“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潛力,以實現沿線國家均衡發展,同時也提高自身軟實力。運用大量科學的經濟測量模型,驗證“一帶一路”的發展成果,切實幫助參與國發展本國經濟,進而吸引更多沿線國家加入。

四、結論

盡管中國在“一帶一路”學術研究領域貢獻最大、研究成果最多,但主要集中于2017至2018年,該時間段前后兩個區間發文數量仍顯不足,尤其缺乏在影響力大的期刊上發文。在“一帶一路”研究熱點中,經濟和環境兩個關鍵詞自始至終都是關注重點,大量研究建構了經濟評估模型,繪制了環境質量曲線,結合與其相關的話題予以論證和完善投資模式,做到兩者協同可持續發展。從高共引期刊中負面解讀“一帶一路”的文獻來看,西方國家主要對其政策與經濟性質進行扭曲解讀,譬如以零和博弈解讀雙贏與共贏的發展目標,加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政治與文化等體制的不同,機遇與挑戰將持續共存。正如邱鵠和王華[3]指出,要加強自身國際話語權可以在國內外相關領域權威期刊上發文,及時消解有關疑慮,并正面回應各種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論調;以及對外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或設立國際合作研究組織,以吸納國內外學者的專業見解。

參考文獻:

[1]梁礫文,王雪梅.后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人文社科學術話語傳播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8(1):30-34.

[2]陳悅,陳超美.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3]邱鵠,王華.我國“一帶一路”研究述評——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文獻計量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51-63.

猜你喜歡
可視化一帶一路
數據可視化設計在美妝類APP中的應用
畫圖:數學思維可視化的有效工具
思維可視化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視化教學研究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共形映射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共形映射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