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寄宿制特教學校農村培智學生入校生活適應能力培養策略

2020-12-23 09:42宋志剛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培智學生寄宿制學校適應能力

宋志剛

【摘要】多數培智學校就是為了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生活能力而存在的,智障學生通過培智學校的學習,可以在之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并能實現生活自理。結合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特點,分析培智學生入校生活適應能力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寄宿制學校 培智學生 入校生活 適應能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孩子在出生時就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因為他們智力低下,長大也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陪智學校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每一個智障學生,都能夠提升其社會生活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

一、問題提出背景

多數培智學校的學生都存在著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和行為障礙。這些學生因為受到先天環境的影響,其身體狀況、智力水平和知識技能都會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僅學業落后一大截,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會變得極其之后。尤其是在農村的寄宿制學校,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在飲食起居上很大程度地依賴學生和老師。很多老師并無特殊教育的經驗,所以只能夠照搬普通學校的教學經驗,更不能夠對農村寄宿制的培智學生有效地進行關注。最后,這些在農村寄宿的培智學生實際根本無法更好地融入社會中,因此讓教育失去了本來的價值。讓智障兒童在接受教育之后回歸社會才能夠更好地發展特殊教育。常規的融合教育,指的是在實際融合之后讓社會可以接納更多的殘障人士。

對于健全的人來說,“社會生活適應能力”指的是為了能夠讓大家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而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出的一些改變,這樣才能夠在社會上達到一種和諧的適應性能力。如果確實有些患有智力障礙,其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動能力和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都會有所欠缺。因此,農村的寄宿培智學校都需要以提升智障學生自身的生活質量為最終的目標,這樣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擁有幸福的生活。

二、提升寄宿制農村培智學生入校生活適應能力的策略

1.重視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培智學校的學生不同于一般學校的學生,他們進入學校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在生活適應力的基礎上的。只有讓培智學校的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生活,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獲得科學知識。因此,農村的教師更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訓練其生活能力,注意將學生已經具備的生活經驗引入課堂內部,最終也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例如,每個農村寄宿培智學校的教師都需要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才能夠使得課堂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展。

一方面,不可以完全代替學生去完成一些事情;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對學生完全放手,只有采用“半扶半放”的策略,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給寄宿中的培智學生創造一定的生活氛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生活的適應能力。這種生活的場景其實是老師和孩子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多種豐富的教學手段甚至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好地提升學習的效率。

2.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智障學生掌握更多的技巧

其實,要讓農村智障的學生學會文字和語言確實有著一定的難度。但是,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確實能夠更好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寄宿制的培智學生沒有辦法和外界更好地進行接觸,所以多媒體可以改變以文字和語言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并用優美的圖片、真實的場景和動聽的音樂來更好地展現教學內容,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智障學生的注意力。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農村智障學生的注意力正慢慢提升,學生自身的多種感官可以并入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可以對學習的內容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也正是因為有了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所以智障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掌握有關的技能。多媒體內部強大的影像功能,可以將直觀的現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例如,智障的學生同樣可以和教師一起走進超市,并將“走進超市”“挑選商品”和“結賬”等多個環節融合在一起,并將這些片段更好地展現給學生本人。清晰的畫面和形象的人物不僅具有更好的親和力和吸引力,更能夠讓學生感覺很親切。學生在自身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一種主動性。當智障學生有了更強的體驗之后,學生就可以更好地體會購物本身的樂趣。

3.加強示范教育,讓智障學生學會自理

由于多數農村的寄宿制智障學生生活中缺少父母的指引,所以教師要想盡方法來讓他們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進行生活自理。雖然很多智障學生的智力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他們自身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對于存在于農村的寄宿制學生,教師需要通過示范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在讓農村的學生學習吃飯的過程中,教師同樣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正確地認識筷子、碗、勺子和盤子等物品,并親自講解各自的用途。因此,我通過親身示范,讓學生能夠上臺使用碗筷,甚至在學生中為他們樹立榜樣,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其正確的使用方法。在完成示范之后也可以讓學生親自上臺表演。如果我能夠評出表現好的學生,自然就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榜樣,也就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自身的成就感。

此外,教師如果教授了用筷子的方法之后,自己就要親身進行示范,千萬不能夠讓課堂上所講的與現實生活中不太一致。作為一個農村培智學校的老師,一定要懂得用每一個細節去感化學生,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生活。

4.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技能

對于寄宿制農村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因為平時一直住在學校,跟外界接觸也不是很多,所以采用常規的方法估計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即便是智障學生也是很喜歡游戲的,如果能夠將游戲引入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大多數智障學生在家里還是會受到家里人的特殊照顧,甚至被家里人照顧得很好,后續也不會自己吃飯。此時,如果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喂飯的游戲,自然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吃飯的樂趣。甚至,我也可以通過設置獎項來表揚那些在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后,大多數的學生都可以自己吃飯了。

5.聯系生活實際設計教學內容

農村寄宿培智學校的學生也要懂得生活。所以,最好平時能夠圍繞著學生生活適應能力來設計項目,這樣學生往往能夠更好地實現生活自理。注重有效地開發校本教材,并提升教學的生活化理念。例如,雖然是農村寄宿制的學校,但是每周六都是會回家的。因此,我可以設計專業的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訓練,并教會他們乘車和買票的技能,這樣,這些智障兒童就可以懂得如何乘車。

6.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

智障學生的大腦發育不太健全,水平也參差不齊,但是實際也會表現出很大的不同。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勢必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是會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深入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真正教學的過程中增加針對性。只有在圍繞著學生開展教育的基礎上,才能夠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

當然,在實際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選擇傾聽每個學生的心聲,并通過尊重學生的差異來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最終才能夠提出不同的標準和目標。如果遇到智障學生中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可以適當地降低標準。如果學生本人的自理能力比較高,則可以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得以提高。只有這樣特殊教育才能夠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并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7.全面應用新的教學模式

正因為多數智障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生活范圍狹窄,接受能力也較差。所以,教師必須讓每個學生都從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感性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農村留守兒童較多,教師可以定期聯系每一位在家照看兒童的人,打消一些照看人不敢將孩子帶到社區的顧慮,告訴他們不僅要在家看護好自己的孩子,更需要配合學校和社區去教育,確保每個孩子每天都能夠有所進步。作為教師,可以每個月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適的實踐地點和教學內容,并采用組織團隊的方式讓農村的智障學生都能夠外出體驗生活,引導每個學生靈活地運用游泳的生活經驗,逐步豐富學生自身的感性體驗。這種“學校與家長”以及“農村內外”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自然就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

三、效果分析

1.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針對農村寄宿制培智學校的學生采用了如上的策略之后,往往更好地調動了學生自身的積極性。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即便是培智學生,他們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變得更加愿意去適應學校內部的生活。例如,小王同學原本自理能力非常差,但是在培智學校內部運用了合適的策略之后學會了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變得更加愿意去學習別的新東西,也更愿意去適應學校內部的生活,多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更好地被調動起來。

2.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學生的智商

在采用了上述的措施之后,學生可以在培智學校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教師也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最終自然就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僅在之后學習了語文和數學知識,更提升了自身的身體素質。這樣,即便是培智學校的學生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其實,農村培智學校內部的課程體系也非常豐富的,所以培智學生可以獲得更多豐富的生活知識,并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將來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每一位智障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每個教師全面地進行關心和愛護。但是,相信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并在工作中有十足的耐心、細心和恒心,這樣才能夠讓寄宿在農村培智學校的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在實際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之后,自然就能為學生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59.

[2]王琳琳.淺析智障兒童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5):59.

[3]蔡瑩.淺談智障兒童教育中的主題教學[J].小作家選刊,2015,(5):89.

[4]劉迎杰.教育理論在智障兒童教育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6,(5):169.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教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西北地區寄宿制特教學校農村培智學生入校生活適應能力培養實踐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培智學生寄宿制學校適應能力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探索
寄宿制學校軟硬件資源改善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
論培智學生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淺論特殊教育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
如何使弱智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培智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初中生拖延行為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研究
高職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
天候地理與適應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