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反哺:鄉土文化活力的培育模式—基于白沫江鄉土文化發育態型流變的調查報告》中鄉土文化建設對精準扶貧的啟示

2020-12-23 04:56徐木嵐黃曉鋒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文化扶貧精準扶貧啟示

徐木嵐 黃曉鋒

摘要:扶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精準扶貧”要求我們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熬珳史鲐殹辈粌H是物質扶貧,還是文化扶貧。農村貧困的根源是“文化匱乏”,如何發展鄉土文化,實現精準扶貧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調查報告中的相關內容及參考的相關文獻,具體分析夾關鎮熊營村鄉土文化的發展狀況,結合一般農村鄉土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探求白沫江鄉土文化發展模式對一般農村鄉土文化發展的借鑒意義,揭示鄉土文化建設對精準扶貧的啟示。

關鍵詞:精準扶貧;白沫江鄉土文化;啟示;文化扶貧

這些年來,國家對農村的發展尤為重視,先后提出了“精準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來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發展,但這肯定是不夠的,我們不僅要從上而下的引導,也要從下而上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做到農村文化活動的基層化,多樣化和廣泛化?!段幕床福亨l土文化活力的培育模式—基于白沫江鄉土文化發育態型流變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通過對岷江支流白沫江上游流域——石板廟及其周圍地區鄉土文化發展變遷的研究,分析鄉土文化發展的現狀,深入探究白沫江鄉土文化發展模式,尋找其中值得借鑒的方法和途徑,為我國其他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借鑒?!墩{查報告》雖然是以傳統文化為調研點,但它的作用卻絕不僅僅只在文化上面,它所提供的農村鄉土文化建設模式,間接影響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對“精準扶貧”的影響也是深遠而巨大的。

一、相關概念解析

(一)鄉村振興政策

近年來我國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后黨中央多次出臺有關鄉村振興的政策,到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做好“三農”工作特殊的重要性,細化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安排。為響應國家號召,邛崍市各鄉鎮開始了新一輪鄉村規劃全覆蓋工作。

(二)精準扶貧政策

2014年“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落地,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實施?!熬珳史鲐殹笔菍ω毨?、貧困地區進行精準辯別后進行的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有助于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由村到戶,逐步構建扶貧工作長效機制,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三)“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是對我國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全面脫貧的有效措施,是宏觀層面的,而“精準扶貧”政策是具體結合我國農村發展現狀提出的較為具體的政策,是中觀層面。從達成目標上看到,二者保持一致,都是為了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

“精確扶貧”政策要落地,要發揮作用,就在于抓住“精準”二字?!熬珳蕩头觥辈粌H強調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工作方針,它還涉及道路建設、危房改造、公共建筑、鄉土文化建設、水電氣能源的使用等方方面面。解決的是村民們的實際生活需求,提升村民幸福感。白沫江片區夾關鎮是邛崍市重要的扶貧攻堅地區,面對扶貧攻堅的任務,當地的鄉村規劃以鄉土文化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揮了對農村建設的引領作用。

二、熊營村鄉土文化發展狀況概況

(一)文化反哺

白沫江片區熊營村石板廟的鄉土文化發展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主體現為城市文化反哺農村文化。六七十年代,知青文化的反哺,將城市觀念、城市文化帶到了鄉村,使得許多農村文化都受到城市文化的影響。此后,2008年,公益性教育平臺——“果筐學堂”的創立,也實現了文化反哺,慢慢的由私下個人反哺帶動政府,并將扶貧政策也鑲入其中,實現了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相結合。熊營村通過文化的反哺,啟發當地村民民智,鼓勵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特色文化,鼓勵村民發家致富,推動經濟發展。

(二)文化再發展

早在民國時期,當地就流行“私塾文化”,現在主要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家庭刊物、家庭春晚和家族淵源的遺存?!案x傳家”以高氏家族為代表。家庭刊物《小荷尖尖角》,共出了21期。這些都受到“耕讀傳家”理念的影響,也是家族淵源的體現。除此之外,當地知識分子還組建了農村公益教育平臺——“果筐學堂”,為農村教育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

(三)民俗文化

50年代初,以熊光發為代表的文藝愛好者,成立了“初級社”的文化“俱樂部”。在老一輩文藝愛好者的帶領下,組織一幫年輕人,經常開展文娛活動。除了演出由“樣板戲”改演的川劇以外,還獨立自創鄉土題材的川劇和各類曲藝節目。

以高登甫為主導的熊營村“宣傳隊”,不僅為熊營村的文藝事業做出了貢獻,還帶動了周邊甚至全鄉的文藝事業的發展。1973年起,以高登甫的學生韓玉鵬、倪懷春、楊家祥等為主導的“魚壩村文藝隊”、“魚壩村馬馬燈”,成了繼“熊營村宣傳隊”之后,又一支很受歡迎的隊伍。

熊營村的文娛活動在政府、文化站的領導下堅持開展,為“馬馬燈”文化、川劇文化等民俗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三、一般農村鄉土文化發展的問題

當前,為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號召,各地鄉村文化建設總體上蓬勃發展,但因地區差異,難免十全十美,我們發現部分地區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文化事業缺人、缺錢、缺設施的尷尬局面。這成為當前農村開展精準扶貧的主要短板之一。

以墊江縣為例,當前一些農村鄉土文化發展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文化服務供給不足,缺乏文化基礎設施,雖然通過當地政府的努力,有的村莊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動室,但絕大多數的村莊還處于空白期,甚至沒有文化基礎設施的規劃地,條件相對落后,根本無法滿足當地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大部分農村的文化活動形式缺乏創新,千篇一律,缺少吸引力。缺乏興趣,村民活動頻率下降,對文化基礎設施的使用率就下降,于是造成了文化基礎設施的閑置。

3、文化消費群體弱化,文化產業發展乏力。大多數的村民收入拮據,因而不敢、不愿消費。除解決溫飽問題以外的消費都顯得沒必要,更別談文化消費了。這間接對文化產業造成影響,沒人進行文化消費,文化產業發展遲緩。

4、文藝人才嚴重不足,文化活動效果不好。這也是廣大農村鄉土文化發展所遇到的問題,農村的知識分子少,文藝人才更少,文化建設隊伍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四、白沫江鄉土文化發展模式對精準扶貧的啟示

1、開展精準扶貧,除了物質扶貧,還要堅持文化扶貧,文化工作需要盡快開展。除了在文化設施的建設上適當投入,完善相應的設施建設外,還應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當地的文化活動氛圍,建立科學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避免出現部分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的情況。只有高標準規劃設計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一個地方整體脫貧的重要內容后,才可能構建出有特色的、充滿活力的農村文化建設格局,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2、要借鑒熊營村和平樂鎮等地鄉土文化陣地建設的經驗,借助鄉土文化的吸引力,建設村民宗族祠堂文化載體,提升鄉土文化對村民的影響力。同時,廣泛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擴大宣傳力度,拓展宣傳渠道,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為農村提供滿足群眾所需的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

3、要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廣場的陣地作用,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范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群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

4、提高當地村民的文化素質,借鑒熊營村公益性教育平臺的文化模式,招募志愿者組建類似于“果筐學堂”的公益教育平臺,關注農村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使文化發展在農村發展中落地生根,努力培養鄉村不走的文化團隊,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帶動政府發展農村教育。同時,各文化部門要多為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群眾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就近讀書,提高讀書吸引力,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

五、小結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國各地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活動,從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而《文化反哺:鄉土文化活力的培育模式—基于白沫江鄉土文化發育態型流變的調查報告》讓我們了解到,開展精準扶貧,文化工作應該大有作為?!墩{查報告》中對熊營村鄉土文化發展狀況的研究,與“一般農村鄉土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形成了對比,揭示了白沫江鄉土文化發展模式對一般農村鄉土文化發展的借鑒意義,為“精準扶貧”提供了典范。

參考文獻:

[1]劉永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須率先振興鄉土文化[N].中國民族報,2018-12-28(007).

[2]蔡秀建:《基層農村文化的現狀及其發展建議》,《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年第9期。

[3]龍銀娟,文婉婷,周思佳,羅琳琳,楊靖.精準扶貧背景下的武陵山片區鄉土文化發展策略——以花垣縣騎馬坡村為例[J].智庫時代,2019(30):3-4.

[4]魏玉棟.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J].中共黨史研究,2018(3):14-18.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N].人民日報,2018-09-27(001).

猜你喜歡
文化扶貧精準扶貧啟示
“互聯網+”助力文化扶貧
貴州民族鄉村“文化扶貧”探析
精準扶貧勿忘“文化扶貧”
精準扶貧勿忘“文化扶貧”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