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研究

2020-12-23 04:53吳俐娟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信仰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大學生

摘 要: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其信仰的塑造和教育尤為重要。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更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尤其在當前世界形勢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引導大學生從歷史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從情感認同角度深度認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從實踐認同角度加強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但目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狀不容樂觀,受到了來自國內外社會環境、高校教育傳統模式固化、以及學生自身主觀意識的多重影響,因此分析解決對策也應從這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信仰教育

一、信仰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及界定

(一)信仰的內涵

“信仰”,在詞典中,原始意義上的含義解釋為:天地信仰與祖先信仰。[1]哲學家定義的信仰:“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毙叛鍪切撵`的主觀產物,是個人的意識行為,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關愛,它是人類的一種情緒。同時,信念跟信仰是不同的,信念是堅信的東西或者事情,信仰則是人們靈魂的標注。

信仰不同于迷信。迷信也是一種關于世界某種個人性的確信,但這種確信缺少科學的依據和知識的基礎,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和反復的推敲。而信仰是普世的、有一般意義的、具有鮮明的科學指導的正確的給予人鮮明方向和精神動力的。

信仰不同于科學,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系統,是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茖W不是信仰,它依賴于證據??茖W是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是通過實踐檢驗形成的對世界某一部分的理論認識,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系統性。而信仰是人思想上的活動,是隨著知識的發展進步逐漸調整的思想認識,也是有著無限渴望的情緒意識。[2]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

若要堅信馬克思主義信仰,必然先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是什么。廣義來講,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來者所創立的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是迄今為止人類思想史上最科學最嚴密最有生命力的一整套世界觀方法論。狹義來講,它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觀點及其諸多學說。馬克思主義信仰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信仰來源和理論基礎,只有首先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以這一理論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才稱得上是堅實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

馬克思主義信仰不等于簡單的意識形態,雖然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政治意識形態、經濟形態或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但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關注的是世界的真理性,它超越了階級、民族及特定歷史條件的制約和束縛,以整個世界為其對象,面向人民群眾。

馬克思主義信仰不等于一般的社會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信念是關于世界的一種認識和堅定信心,不同于簡單的社會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有一定的虛幻性,可實現性相對于馬克思主義信念而言,偏小。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立足于實踐基礎的對于現實生活的切實關注,體現在實踐中方方面面的可實施性和可實現性。

二、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狀

(一)認識方面

馬克思主義信仰這一問題,不完全等于一般的社會意識形態,但也不可避免的要將它歸為意識形態層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復雜的社會環境會給身心正處于不確定時期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很多當代大學生認可馬克思主義,但是認識的途徑大多數來源于學校的思政課堂或者一些媒體的宣傳等。認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同時認識的程度不高,知識和對這一理論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未能表現出主動的、自覺的求知意識。同時有一些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但卻沒有非常強烈和堅定的將其作為自己的信仰,對于這種政治性或者思想性偏高的東西沒有太多的關注。

(二)認知程度方面

大部分大學生都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有鮮明的指引作用,將其作為自身前進的精神動力,通過課堂的學習、身邊優秀黨員的熏陶、以及家庭成員的感染,堅定的將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和耳濡目染,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并積極主動的遞交入黨申請書,并通過黨組織的考驗,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但是少數同學缺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充分認識,沒有將其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也有少部分同學信道教、佛教,或者迷信星座、相信宿命等一些時下流行于青少年之間的享樂主義觀念等。

三、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國際環境的復雜性

復雜的社會環境給大學生的信仰問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當今世界的格局還不是非常穩定,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個別國家的強權政治與霸權主義會給少數青少年帶來思想上的一些誤導,膚淺的認為個別國家的行為和做法非常霸氣,可以像西方電影當中弘揚的個人英雄崇拜主義那樣,是自己想要的類型以及自己追求的信念。

隨著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結構產生了一些影響,市場更大的起到決定作用,主要的經濟活力也來源于市場。因此,消費方式也逐漸多樣化,尤其是近幾年興起的線上購物,直播間帶貨刺激購物等容易讓人沖動消費的消費方式,引領了大學生超前消費的消費意識,甚至不少大學生用花唄、借唄、小額信貸等方式進行盲目消費等,造成了一系列惡劣的后果。

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大消費群體,面對多樣化的消費方式會缺少價值判斷能力在人們對于生產方式和生活日益多樣化需求的今天,沒有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會動搖一部分青少年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決心。

(二)高校教育開展的挑戰性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當代大學生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最主要的來源是通過思政課堂或者形勢與政策課程等,這也是為加強當代中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學校能夠做的最重要的部分。但現今,高校的教育開展卻沒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最主要的問題表現在:1.部分老師仍然將這門課程當成一種理論性非常強的內容,照書本讀文字,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感覺不到趣味性和參與性,就漸漸的對課堂產生乏味或者忽視的情緒,影響了課堂效果。2.部分教師講授的知識過于書本化和理論化,同學們不能感受到書本理論知識和實踐相聯系的關系度,認為學習理論知識就是增長見識,沒有很好的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或者用以提升自己的修養或加強自己的信仰。3.同學容易受到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和輿論的影響,尤其是在自媒體發展快速的今天,學生的價值導向和信念也會發生動搖,而高校的課堂教育課本上沒有更新到當下或近日網絡的熱門話題或者同學們最關心的八卦等,但同學又不知道怎樣合適的在課堂找到機會和課本內容相契合來提問,錯失了比較重要的加強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機會。

(三)當代大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教育問題上,我們知道,學習和信仰的堅持以及效果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當代大學生處于正在發展和思想由被動向主動、自由的轉變,因此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相比于我國《憲法》對于宗教的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這也在一定意義上尊重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選擇或者不選擇。因此,在當代大學生還沒有深入社會時,沒有實踐經驗和社會閱歷,又處在利益功利化的環境中,還沒有在實際的生活中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信仰帶給自己的益處,就不會做出選擇。同時也會造成一些同學沒有信仰的問題,認為生活就是平淡、安穩度日,按部就班做好學生該做的事情就行,進而影響了當下大學生抗壓能力下降、吃苦耐勞品質缺失、沒有人生目標、學業荒廢或者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等問題的出現。

四、解決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當前我們國家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各個方面都面臨著新挑戰和新機遇,國家要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包含新時代大學生在內的中國人民提供堅實的理論和制度后盾和旗幟性的方向引導,才能使人們更好的堅持“四個自信”,更加切實的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黨和國家可以通過會議精神的宣講、宣傳欄、畫報、報道等形式,向社會弘揚更多有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英雄和模范代表事跡及人物,通過榜樣的力量營造社會良好的文化建設風氣。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新時代的新力量,同時也是黨組織選擇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國家或教育部可以統一組織各大高校進行大學生精神文明比賽、社會實踐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比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同時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于大學生發展的關心和激勵。針對大學生黨員這一特殊的群體進行特殊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充分的發揮黨員同志的先鋒模范作用,配合學校和老師對于周圍同學的思想情況進行引領和帶動。

(二)創新高校教育內容和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高校教育內容不僅要圍繞課本,加強同學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道路和發展問題等進行講解,同時也要關注社會上的熱點話題以及時下或更近的或大或小的現象進行引導和講解,及時遏制一些因價值觀不正和信仰不堅定的同學容易出現的思想和行為上的錯誤傾向。

高校要創建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自身裝有一缸水并能傳遞給學生一碗水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將提高思政課老師的專業素養放在首位。教師上課時,要加強上課的互動性,尤其是大學生由緊張的高中生活過渡到大學生活時,渴望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自由性,因此吸引大學生的課堂興趣是最為重要的。老師應轉變身份和角色,與同學平等相處,尤其是思政課堂和形勢與政策課堂,只有與同學敞開心扉共同探討,才會讓同學們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更好的選擇相信馬克思主義,并進而將其確地為自己的信仰。

(三)加強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就學生本身而言,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由被動接受到主動了解、學習新知識,確立正確的個人信仰。在社會的良好氛圍中、學校教育的引領之下,通過對于課堂的把握,加深自身的理論知識基礎,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規劃,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指引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主動的向黨組織靠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用理論武裝頭腦。利用假期時間多參與社會實踐,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從實踐中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鮮明指引作用和它帶給我們的精神支撐作用等,更加從情感認可的角度切切實實的認可這一理想信念,從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肩負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重任。

參考文獻

[1] 王薪童,楊影《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區教學,2018,260(11):13-14.

[2] 李紅艷《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的新思考》[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9,28(1):88-92.

[3] 陳美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8:7-9.

作者簡介:姓名:吳俐娟;1994年9月;女;漢;籍貫:河南省長葛市;碩士研究生;單位:西南政法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信仰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現代化視域下個人信仰與社會信仰的關系
加強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意識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學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與實現途徑
網絡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問題探析
魯南地區青年大學生信仰現狀及信仰教育對策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網絡多元時代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