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2020-12-23 00:18范清華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微粒山路空氣

范清華

“探究性學習”既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去體驗探究過程中的快樂。那么,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取得了點滴效果。

一、創新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為活躍學生的思維創造條件,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全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努力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我總是認真挖掘教材,研讀新課標,不斷探索,深入研究,大膽創新,展現了獨具特色的教學設計,塑造了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比如《斜面的作用》一課,本是比較枯燥的內容,我在三個環節上采用了與眾不同的創新設計,分別是:1.歌曲導入,激發情感。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是教師與學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可為一堂課的講解定下基調。我用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歌曲演唱視頻設計了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聽過李瓊演唱的《山路十八彎》這首歌曲嗎?現在,就讓我們伴隨著悠揚悅耳的歌聲,去欣賞那蜿蜒盤旋的山路吧?。úシ叛莩曨l)學生伴著優美動聽的歌聲,欣賞著盤山公路。視頻播放完畢后問學生:視頻中的山路是怎樣的?學生的回答是:山路彎彎曲曲的,呈“S”型。問學生:那么,山路為什么要修建成這樣的呢?認真探究本節課的內容,這個問題你就會迎刃而解了。一首悠揚悅耳的《山路十八彎》演唱視頻,不但能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啟迪了學生的心靈,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而且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產生了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2.自制教具,突破難點。我進行了可操作性的模擬制作,自制了教具螺絲釘,發給了各組同學觀察比較,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在合作探究中發現,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了:螺絲釘的螺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也為解釋“盤山公路為什么修成S型”奠定了基礎,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將抽象的重點知識化難為易了。3.梳理重點,幫助牢記。我將本課的重點內容編成了一首自由小詩,獎勵給同學們,幫助他們記憶,既激發了學生牢記重點知識的興趣,又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牢記速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鼓勵自主設疑,點燃學生探究熱情。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留一些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去研究、發現,并大膽地提出問題。對此,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相信只要經過持續的訓練,一定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建立新型、民主、互動、共學的師生關系,創設充滿矛盾和疑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深入思疑,敢于創新。教師要正確地對待學生的奇思怪想,要通過學生一些“幼稚”的想法,看到背后創新的閃光點和無窮的潛力。如在教學《液體的熱脹冷縮》時,許多學生都舉出了生活中熱脹冷縮的例子:水燒開了會溢出來,飲料瓶里的飲料和啤酒瓶里的啤酒都不裝滿……,這時,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不是所有的液體都熱脹冷縮,有的液體不但不熱脹冷縮,反而熱縮冷脹”,對此我并沒有采取簡單的否認態度,而是鼓勵他繼續往下說,他接著說:“水結成冰體積不但不會縮小,反而會增大”。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聽后都表示贊成,議論紛紛:“是呀!冰吸熱變成水,體積反而又變小了?!薄半y道熱脹冷縮原理不對”?這時我表揚了這位同學。所以我們要以寬容之心去善待孩子們的不同見解,去激發學生點燃起創新的火花。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養成自主探究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組織模擬游戲,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在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中,我們要建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廣泛、多向的信息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溝通,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共同探究,為他們積極的思維活動創造條件。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如:教學《空氣的熱脹冷縮》一課,在觀察了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后,教材還希望學生能對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現象進行比較。因此教材內容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與水相比,空氣的熱脹冷縮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先讓學生自由匯報,然后我演示了一個“有趣的噴泉”實驗。實驗演示完畢后,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空氣受熱后迅速膨脹,將水擠了出來形成了“噴泉”,可見,空氣的熱脹冷縮變化速度更快,而且現象比水更明顯。

師小結:剛才的“噴泉”實驗,不但讓我們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了:空氣熱脹冷縮的特別之處,而且還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溫度變化了,水和空氣的體積也會發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釋它們熱脹冷縮的原因嗎?學生不能做出完整的解釋。于是,我出示了課件:微粒運動的科學小知識,讓學生知曉。

師:其實,物體的熱脹冷縮就跟微粒的運動有關,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游戲,感受一下吧!

這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一遍游戲規則,再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模擬活動。游戲結束后,我立刻原地進行了現場采訪:當吸熱升溫和受冷降溫時,微粒的運動速度和微粒之間的距離都是怎樣變化的?學生根據合作模擬游戲做出了準確的回答。此時,空氣的性質原理才挖掘透徹。

采訪后,為了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我又課件展示了:不同溫度下的微粒運動狀態。接著,我用框架圖示課件展示了物體熱脹冷縮的原因。最后,我讓學生看著框架圖課件,完整地解釋了物體熱脹冷縮的原因。他們既將原理挖掘得透徹,又獲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合作探究精神。

總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茖W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引領者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探究情感,提高學生的探究實效,為學生創設一片自主探究學習的廣闊天地,讓學生真正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

猜你喜歡
微粒山路空氣
[呼吸的空氣]Die Luft zum Atmen讓我們把它推遲到明日
三條山路
楊鶴鳴
我要買空氣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早晨的空氣真的好嗎
山路
山路乾坤
化學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