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應用新型溶血素和傳統溶血素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研究

2020-12-23 13:13馬銘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1期
關鍵詞:血紅蛋白血常規檢驗白細胞

馬銘徽

【摘 要】 目的:分析新型溶血素和傳統溶血素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體檢健康的56例健康受試者,行傳統溶血素檢驗的28例患者為傳統組,行新型溶血素檢驗的28例患者為新型組,觀察兩組血常規指標及滿意度。結果:新型組患者在血常規檢驗中,血小板數據為(194.71±8.32)×109/L,白細胞計數數據為(3.54±0.27)×109/L,數據值與傳統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新型組血紅蛋白計數數據為(141.75±3.82)g/L,數值和傳統組有差異,且與常態分布相符(P<0.05)。對溶血素使用的滿意度數據進行觀察,新型組為96.43%(27例),然此數據在傳統組中僅有78.57%(22例),差異顯著(P<0.05)。結論:新型溶血素在血常規檢驗中會得到較高的血紅蛋白計數,其糾正簡單方便,且具有無毒環保的特點,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應用價值高于傳統溶血素。

【關鍵詞】 血常規檢驗;檢驗滿意度;血小板;傳統溶血素;血紅蛋白;白細胞;新型溶血素

血常規指標能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態,是臨床疾病診斷鑒別的重要途徑,還能作為患病者治療方案調整的依據。血常規檢驗中,溶血素使用和檢驗質量緊密相關,但溶血素也可能造成安全事件的發生。傳統溶血素,在血常規檢驗中雖能確定相關指標數據,但其中的亞硝基鐵氰化物等毒性成分會危及檢驗人員安全,使用存在局限性[1]。近年來,新型溶血素得到有效開發,其無毒、環保的特點易于患者及檢驗人員接受。在血常規檢驗中,檢驗人員心理壓力小,對檢驗工作能保持高度責任意識,且血液標本經檢測后處理更為簡單,讓檢驗準確性和檢驗方便度得到提升,在醫學技術高速發展后有廣泛的適用范圍[2]。故本研究選擇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體檢健康的56例健康受試者,行傳統溶血素檢驗的28例受試者為傳統組,行新型溶血素檢驗的28例受試者為新型組,觀察兩組血常規指標及滿意度,旨在分析新型溶血素和傳統溶血素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體檢健康的56例健康受試者,行傳統溶血素檢驗的28例受試者為傳統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為(36.42±5.97)歲。行新型溶血素檢驗的28例受試者為新型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為(37.08±5.46)歲。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

入組標準:體檢結果均正常;對課題實施有知情權,且簽署同意書;對血常規檢驗無禁忌;課題獲得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暈血者;對血常規檢驗不配合者。

1.2 方法

兩組均抽取空腹肘靜脈血(3mL),常溫狀態下在抗凝管內保存,傳統組在其中添加傳統溶血素,新型組在其中添加新型溶血素,兩組均加入稀釋液,根據操作流程通過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對56例健康受試者行血常規檢驗時,均由同一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檢驗,以防止人為因素造成的血常規檢驗結果異常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常規指標及滿意度。

血常規指標: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其中血小板指標的正常范圍區間是100~300×109/L,白細胞指標的正常范圍區間是4~10×109/L,血紅蛋白的正常范圍區間是110~160g/L。

滿意度:由檢驗科行問卷的制定,對血常規檢驗中溶血素的檢驗結果進行滿意度評估,維度有溶血素使用準確性、溶血素使用安全性等,血常規檢驗后遵循其意愿行問卷填寫。血常規檢驗者問卷回收后量化數據,90~100分,血常規檢驗者非常滿意;80~89分,血常規檢驗者滿意;60~79分,血常規檢驗者基本滿意;0~59分,血常規檢驗者不滿意。最終血常規檢驗者的滿意度是前三者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以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對血常規檢驗中溶血素使用的滿意度)以%表示,統計學檢驗值是χ2,計量資料(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指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學檢驗值是t,P<0.05代表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血常規指標

新型組和傳統組的血常規指標中,血小板及白細胞計數無顯著差異,P>0.05。新型組和傳統組的血紅蛋白計數有顯著差異,數值更高的一組是新型組,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滿意度

對溶血素使用的滿意度數據進行觀察,新型組是96.43%(27例),然此數據在傳統組中僅有78.57%(22例),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作為檢驗科的重要檢驗項目,血常規可為疾病診斷提供可靠依據,其檢查結果還會對患者的治療方案及預后恢復產生影響。在血常規檢驗中,傳統溶血素中的活性劑成分能結合紅細胞進行溶解,紅細胞內部血紅蛋白被釋放出來,通過氧化作用可轉化為高鐵血紅蛋白,與氰化鉀相互反應,提高了高鐵血紅蛋白的穩定性,能有效檢測出血紅蛋白濃度[3]。但傳統溶血素中的亞硝基鐵氰化物、氰化物含量較多,雖能獲得較高的準確性,但會影響檢驗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性較差,臨床應用受限[4]。此外,血液標本經傳統溶血素檢驗后,標本中有一定的氰化物成分,為控制氰化物毒性成分的擴散,需對樣本行凈化處理后才能排放,此過程中,樣本處理風險增加,血常規檢驗成本也會加,逐漸被血常規檢驗者及檢驗科摒棄。

后新型溶血素應用于臨床檢驗,其主要成分是貯存液和緩沖液,貯存液中含有醫用乙醇、16-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等物質,緩沖液中含有檸檬酸、磷酸二氫鈉等物質,具有無毒環保的特點,檢驗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控制了檢查成本,提高了檢驗的經濟性[5]。本研究中,新型組受試者在血常規檢驗中,血小板數據為(194.71±8.32)×109/L,白細胞計數數據為(3.54±0.27)×109/L,數據值與傳統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新型組血紅蛋白計數數據為(141.75±3.82)g/L,數值和傳統組有差異,且與常態分布相符(P<0.05)。范偉利等[6]對80例血常規檢驗者進行觀察,使用新型溶血素的研究組,其血小板(202.66±76.32)×109/L及白細胞計數(3.58±0.25)×109/L與對照組無差異,P>0.05。研究組血紅蛋白計數(141.6±4.68)g/L比對照組高,P<0.05。結果和本課題一致,表明新型、傳統溶血素對血小板、白細胞均能保持較為準確的診斷效果,而在血紅蛋白計數檢驗中,新型溶血素的檢驗結果欠佳,分析其原因發現,在新型溶血素檢驗中,紅細胞的離散能力及溶解能力較強,可促進紅細胞的快速破裂及血紅蛋白的釋放,故血紅蛋白檢測結果與傳統溶血素存在差異[7]。由于新型溶血素更易被檢驗人員接受,其應用廣泛,在檢查中應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真實性,操作時應保證空氣的流通狀態,提高檢驗過程的安全性。此外在廢液處理時應對混合液接觸情況進行控制,促進生物安全性的提升,以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本課題還發現,對溶血素使用的滿意度數據進行觀察,新型組為96.43%(27例),然此數據在傳統組中僅有78.57%(22例),差異顯著(P<0.05)??梢娤啾扔趥鹘y溶血素,新型溶血素雖會提高血紅蛋白水平,但能實現較高的檢查滿意度。對其原因發現,新型溶血素對血紅蛋白檢測準確性欠佳,但對其他血常規指標仍能保持較高的檢查準確率,且有環保性和安全性的特點,更易被血常規檢驗者接受,因而獲得了較高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血常規檢驗中,新型溶血素對應的滿意度更高,雖會提升血紅蛋白水平,但能通過醫療技術進行糾正,應用廣泛。

參考文獻

[1] 廖博.新型溶血素與傳統溶血素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56,60.

[2] 代小川,張健.臨床血常規檢驗中新型溶血素與傳統溶血素的對比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16):1920-1921.

[3] 謝福生,趙蓮,高恬,等.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07(22):195.

[4] 朱曉穎.新型溶血素和傳統溶血素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4):2646-2647.

[5] 郭雪蓮,張燕,柏玉.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8):326.

[6] 范偉利,桑秀華.新型溶血素和傳統溶血素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對照探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6(46):14-15.

[7] 祁月英.新型溶血素與傳統溶血素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7,38(02):197-199.

猜你喜歡
血紅蛋白血常規檢驗白細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細胞介素6、CRP表達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探討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白細胞減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嗎?
基于血紅蛋白—納米磷酸鈥復合材料的過氧化氫生物傳感器
血液分析儀測定靜脈血和末梢血血常規的結果對照分析
調血方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23例
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嬰幼兒血紅蛋白與微量元素鐵的相關性調查
脂肪肝與健康人血常規的檢驗結果比較觀察
雙側同期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發熱與血紅蛋白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