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觀察

2020-12-24 13:56洛嘎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髓內股骨頸螺釘

洛嘎

(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西藏 拉薩)

0 引言

股骨粗隆間骨折(ITF)為骨科臨床多發病,多發于老年群體,其發生率約占髖部骨折的六成左右,骨質疏松和跌倒均為ITF的危險因素[1]。粗隆部有豐富的血運,骨折后容易愈合,因此可采取保守治療,但非常容易發生髖內翻以及下肢縮短等不良后果,另外,老年ITF患者多合并基礎疾病,若采取保守治療勢必延長治療時間和骨愈合時間,且治療期間需要長期臥床,可引發壓迫性潰瘍、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常導致預后不良[2]。據研究統計,手術治療死亡率在0.9%左右,而保守治療的患者死亡率高達35%,因此在患者機體條件允許下進行手術治療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方式。動力髖螺釘曾是治療ITF的臨床經典治療方案,屬于髓外釘板的一種,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髓內固定系統比髓外系統有更優的生物學特性,因此對各類ITF均適用,而微創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就是髓內固定系統的經典代表之一,為探究不同固定系統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擇了我院1年來收治的80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40,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與對照組(n=40,采取動力髖螺釘治療)。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62~83歲,平均(72.15±9.05)歲;AO/ASIF分型:9例A1型,18例A2型,13例A3型;骨折至手術時間(3.44±1.07)d。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61~85歲,平均(72.06±10.87)歲;AO/ASIF分型:8例A1型,19例A2型,13例A3型。骨折至手術時間(3.28±1.03)d。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各方面對比均未見明顯差異(P>0.05),提示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符合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CT、X線等影像學檢查證實;②單側骨折者;③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適應征;④患者年齡>60周歲。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系統疾病者;②陳舊性及病理性骨折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動力髖螺釘進行治療,在此不做贅述。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創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進行治療,術前麻醉采用全麻或硬腰聯合麻醉,患者取仰臥位,使用骨科牽引架將患肢進行固定,正常下肢外展,對抗牽引,患側肢體內收內旋。C型臂X線機平面透視檢測,復位滿意,于股骨大粗隆頂端之上取一約為4 cm的外側縱行切口,切開皮下組織,將臀中肌分離,使大轉子充分暴露,進針點選擇大轉子頂部中央或稍前外側,將導針插入,在C型臂透視下調整導針至髓腔內合適位置,充分擴髓,將防旋髓內釘主釘旋入,取螺旋刀片對主釘進行調整,深度位置滿意后,經保護套筒將股骨頸內導針置入股骨頸中央偏下的位置,直至關節下5 mm,測深,打開骨皮質,將長度合適的螺旋刀片打入標記的深度,C型臂下確認位置后鎖釘,透視骨折位置并將尾帽擰入,關閉切口,置引流管常規引流,取無菌紗布覆于切口表面。

1.3 觀察標準

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引流量及住院時間以及骨折臨床愈合時間進行詳細記錄。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

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并分別于術前、術后1月以及術后6個月采取Harris量表對患者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滿分100分,≥9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為可,<70為差,分數越高,表明髖關節功能越好[3-4]。

1.4 統計學分析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各項指標對比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的臨床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術中失血及術后引流量較對照組更少,兩組各方面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患者的圍術期指標情況對比( ±s)

2.2 手術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對比

術前采取Harris量表對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進行對比,結果提示兩組患者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1個月再次評分,兩組患者評分均有優化,觀察組患者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隨訪6個月后評分,兩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組別患者手術前后Harris評分對比( ±s, 分)

2.3 術后并發癥情況

患者術后并發癥種類主要包括延遲愈合、髖內翻、股骨頸縮短、股骨干骨折、股骨頭切割。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5.00%(6/40),1例延遲愈合,2例股骨頸縮短,2例髖內翻,1例股骨干骨折。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7.50%(11/40),1例延遲愈合,3例股骨頸縮短,4例髖內翻,2例股骨干骨折,1例股骨頭切割。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669,P<0.05)。

3 討論

股骨粗隆是股骨頸與股骨干之間的連接部分,也稱作股骨轉子,是位于髖關節外側體表可觸及的骨性隆起,股骨粗隆有許多肌肉附著,完成髖關節的各種活動。當股骨粗隆間受到外界嚴重撞擊可發生粗隆間骨折。隨年齡增加,人體的各項功能出現退行性改變,老年人協調能力下降,肌肉收縮能力減弱,易發生跌倒事件,加上其骨質抗擊程度大不如前,極易因跌倒引發骨折。據相關研究顯示,跌倒是90%左右老人年發生髖部骨折的原因[5]。早期給予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固定手術治療能夠盡快使骨折穩定復位,從而盡早開始功能鍛煉以恢復患肢功能。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均為臨床治療粗隆間骨折的常用方案,而防旋髓內釘是在動力髖螺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改良產品,其更符合人體生物力學,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上更據優勢,其創傷小,防旋髓內釘大多情況下無需暴露骨折部,因此對局部血運影響小,有利于骨折預后,且操作步驟較少,因此手術時間也得以縮短,可提升患者預后[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的臨床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中出血量與引流量也少于對照組,提示防旋髓內釘在臨床治療中較動力髖螺釘有更明顯的優勢,能夠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另外,在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而6個月后兩組患者評分差異不明顯,表明防旋髓內釘能夠在較短期內就發揮更佳的治療作用,而中遠期也能與動力髖螺釘達到相近的效果,充分證實了防旋髓內釘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有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手術切口小、術后康復速度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髓內股骨頸螺釘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髓內釘加鋼板鋼纜聯合植骨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骨不連
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的研究進展
侵徹彈體尾部聯結螺釘失效的影響因素
3枚空心加壓螺釘在股骨頸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療Pauwels Ⅱ型股骨頸骨折,股骨頸系統(FNS)比Hansson釘穩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并發癥研究進展
內固定螺釘要取出嗎?
交鎖髓內釘聯合鋼板內固定治療脛腓骨多段骨折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