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麻鉤藤飲聯合侯氏黑散治療高血壓眩暈的臨床研究

2020-12-24 14:05趙奇偉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陽上亢鉤藤天麻

趙奇偉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犁州中醫院,新疆 伊犁)

0 引言

高血壓眩暈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且多發疾病,在老年群體基數增大的大背景下,高血壓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嚴重者可導致機體重要器官出現衰竭,甚至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當前臨床有研究表明,經由中醫治療高血壓眩暈可具有非常好的療效,且安全性較高[2]?,F就天麻鉤藤飲聯合侯氏黑散治療高血壓眩暈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14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按照入院登記薄單雙號分組法將患者依次分入對照組和治療組,70例為一組。入選者中男性64例,女性76例,年齡54~80歲,平均(69.13±5.47)歲;病程3~17年,平均(9.45±3.15)年,Ⅰ期和Ⅱ期高血壓分別有56例、84例。對比兩組各方面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等均衡性較強,P>0.05,可實施對照研究。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標準:頭暈目眩、視物旋轉、晃動感;起病急驟或是進行性加重。②經由CT、MRI及X線等確診。③年齡54~80歲。④積極配合。

1.3 排除標準

①精神障礙及意識障礙的患者。②具有全身重要器官疾病者。③患有腫瘤、顱內外傷及全身性疾病患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

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商品名:絡活喜,規格:每片5 mg,批號:國藥準字H10950224,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為患者進行治療,穩定期和加重期日服次數均為1次,前者單次用藥劑量為5 mg,后者單次用藥劑量為10 mg,持續用藥3周后再次復查血壓指標并評估療效。

1.4.2 治療組予以中醫療法

采用天麻鉤藤飲聯合侯氏黑散加減為患者治療,基礎藥方內含菊花15 g,天麻15 g,鉤藤15 g,石決明30 g,黃芩12 g,葛根15 g,杜仲15 g,牛膝15 g,當歸12 g,白芍12 g,川芎12 g;肝火亢盛者可加梔子、夏枯草;痰濕盛者可加半夏、陳皮、茯苓、白術;頭昏者加茯神、遠志、石菖蒲、蔓荊子;肝郁者加柴胡、香附、郁金、合歡皮、薄荷;不寐者加酸棗仁、首烏藤、茯神、遠志;氣虛者加黨參、白術、黃芪、升麻、柴胡;陰虛者加生地黃、山茱萸。對癥稱量中藥材并入滿水煎煮,留400 mL濃縮汁,每天早晚2次各服用200 mL。持續用藥3周后再次復查血壓指標并評估療效。

1.5 觀察指標

①癥狀評分: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評價肝陽上亢型眩暈,以眩暈、頭痛、視覺障礙等6項癥狀,評分范圍為0~5分,分數越高臨床癥狀越嚴重。②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無需液體治療;有效:臨床癥狀緩解,需配合液體治療;無效:臨床癥狀未明顯好轉,需靜滴液體。③比較起效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癥狀評分

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癥狀評分( ±s, 分)

2.2 對比兩組療效

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療效[n(%)]

3 討論

分析我國歷代醫學家對于眩暈的發病原因的認識均具有明顯差異,陸氏認為主要是由于饑飽勞倦、嗜食肥甘導致,引起患者身體痰濕中阻、蒙蔽清陽。胡氏則認為是由于水濕內停,血瘀、脾陽不足導致[3],陳氏則認為是由于患者長期飲食肥膩引發的痰濕內生,此外由于現代人長期坐姿不良,因此會加重痰濕、阻滯氣機,由此會引發眩暈癥狀。另外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分析,引發眩暈的主要因素可見飲食不節、情志不暢、過勞損害等,在治療過程中當以平肝熄風、滋養肝腎、行氣活血為主[4-5]。

天麻鉤藤飲是中醫治風劑,最早可見《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記載,能夠治療頭痛腦脹、失眠心悸、耳鳴眩暈,具有潤肝養腎、平肝潛陽的功效[6]。另外經由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能夠減少血液流通阻力控制血壓[7]。侯氏黑散被譽為“中風門第一方”,縱觀古今醫家對此方的應用,多取之治療中風之類,可治療腦血管意外、高血壓病、偏頭痛、面神經麻痹等疾??;兩方合用,示方如下:菊花15 g,天麻15 g,鉤藤15 g,石決明30 g,黃芩12 g,葛根15 g,杜仲15 g,牛膝15 g,當歸12 g,白芍12 g,川芎12 g;水煮400 mL,早晚飯后溫服;以菊花為君藥,“味苦平,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如李時珍云:“春生夏茂,秋花冬實,備受四氣,飽經露霜,味兼甘苦,性稟平和,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得金水之精尤多,能益金水二臟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以平木,木平則風熄,火降則熱除”[8]。菊花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則風熄,火降則熱除,故以為君;天麻、鉤藤二藥,均人肝經,均有平肝熄風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暈之專長,共為臣藥。石決明性味咸平,平肝潛陽,除熱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陽,共為輔藥,以助平肝熄風之功。配黃芩清熱瀉火,使肝經之熱得清而不致偏亢;當歸、川芎以補血養血,既可養血治其血虛、填絡脈空虛,又能活血,血行風自滅;白芍補血調經,養陰平肝,主治肝陰不足,肝氣不舒的眩暈頭痛;葛根解肌退熱,解熱生津,現代用葛根治療高血壓、腦病,對改善頭痛、眩暈、項強等癥狀有效。諸藥合用,共奏平肝熄風,清熱寧神,滋補肝腎,引血下行之功,是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之良方。

天麻鉤藤飲聯合侯氏黑散治療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病機為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亢逆無所制,氣火上擾。其主要的辨證標準為癥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口苦咽干,舌紅,脈細數等。治宜平肝潛陽,滋陰降火。臨證應用天麻鉤藤飲聯合侯氏黑散化裁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時,應注重平脈辨證,依據脈診的細微變化進行方藥的加減化裁。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危險致病因素,嚴重威脅著中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肝陽上亢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中醫證型,臨床認為一般與遺傳、肥胖、煙酒、職業以及環境等有相關性,主要病機為患者肝陰陽平衡異常引發肝陽上亢,且屬于頭痛、肝風、肝火以及眩暈的范疇,屬于最多見的高血壓病癥,根本在腎,病變在肝部,病因可見肝腎陰虧、陰不制陽等引發。因此,中醫認為治療重點在于平肝潛陽、補肝益腎以及清熱活血[9]。目前臨床多采用西醫治療,但分析其應用效果未得到顯著改善,因此對于臨床治療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通過本次研究表明:天麻鉤藤飲聯合侯氏黑散化裁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確實可取較好的療效,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陽上亢鉤藤天麻
針刺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對高血壓頭痛(肝陽上亢證)的治療效果觀察
基于UHPLC-MS/MS的鉤藤生物堿在大鼠體內的組織分布研究
肝火旺和肝陽上亢,你會區分嗎
不同產地鉤藤的藥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溫度烘干的影響
天麻無根無葉也能活
拌蕨菜安神鎮靜
吳茱萸貼敷太沖涌泉穴輔助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天麻蜂蜜膏,頭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頭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別開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