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圍術期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

2020-12-24 14:07項文琴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腓骨水腫肢體

項文琴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0 引言

脛腓骨骨折屬于較為常見的骨折現象,尤其是對于10歲以下的兒童來說,其身體發育尚未成熟,骨密度較小,在受到較大打擊力時容易發生骨折。脛骨是連接股骨下方的骨頭,起到支撐體重的作用。腓骨是與小腿肌肉相連接的骨頭,日常生活中,腓骨肩負起全身1/6的體重。調查顯示,脛腓骨骨折中,脛骨骨折最多,其次是脛腓骨骨干骨折,腓骨單獨骨折的事件很少見。大多數情況下,脛腓骨骨折都是在受到沖擊性較大的傷害后發生骨折,一般發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暴力引起,由于受到沖撞、擠壓、打擊導致的骨折。骨折線一般為粉碎性骨折,發生骨折后,軟組織的損傷較為嚴重,易發生開放性骨折。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較為嚴重,間接暴力一樣也可引發骨折,比如在進行較為劇烈的運動時,跳高、跳遠等瞬間受到沖擊力較大,發生骨折,骨折線多為斜型或螺旋型。針對于此,本文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0名脛腓骨骨折患者,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使用何種臨床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30名患者,使用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所選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15名。觀察組中,有男11名,女4名,最大80歲,最小20歲,平均(38.5±8.2)歲。對照組中,有男10名,女5名,最大76歲,最小22歲,平均(37.2±7.6)歲。對于不同骨折類型的患者,在患者骨折部位消腫后選擇合適的消腫時間。比較兩組患者其他方面資料,發現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此實驗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與過程均在獲得全體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實驗才開始進行。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記錄好患者的病情變化數據,作為本次實驗的實驗數據使用。觀察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主要方式如下。

1.2.1 術前心理護理

患者在骨折后,心理上面臨巨大的壓力,一部分由于骨頭斷裂帶來的疼痛引起,另一部分則是對于未知的擔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好轉,擔心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健康。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主動講解與骨折有關的相關事宜,了解患者心中的疑惑,為患者解疑。并在日常的聊天中向患者多講述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在以后的治療中主動配合醫師,提高治療成功率。

1.2.2 術前體位護理

骨折部位會發生嚴重的腫脹、淤青、淤血。在臨床休息時,需要將患者受傷肢體提高,并給予跟骨牽引,用海綿墊包裹患者腳裸,將其固定。并按時檢查患者腳趾顏色、溫度、足背的脈搏跳動情況,觀察患者有無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情況發生,檢查患者足部是否有神經損傷。按時為患者進行按摩,促進血液流通,防止出現壓瘡[2]。

1.2.3 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測,包括X線片、血化驗、配血等,做好備皮、試敏、導尿及禁食、禁飲等,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檢查手術有無安全隱患,保證手術的安全性。

1.2.4 術后護理

1.2.4.1 術后體位

手術后保證固定支架位置,并按時對支架的牢固性以及安全性進行檢測,仔細檢查有無松動,是否發生變形。手術之后將患者病肢抬高20°~30°,并詢問患者是否舒適,當患者感到不適時,將細微之處進行調節,改善患者舒適度。對于患者受傷部位進行調整,保證血液的正常流通,防止因血液堵塞而發生肢體腫脹。告知患者在熟睡時一定保證正確的睡姿。并叮囑患者,不要私自更換臥姿。向患者講解正確的臥姿對于手術治療成功的幫助,發現患者出現不對的臥姿,及時調整[3]。

1.2.4.2 一般護理

患者在養病期間的飲食需要多攝入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對于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也要維持在一定水平,保證患者維生素以及纖維素的攝入量,防止患者發生便秘?;颊唣B病期間切忌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護理人員需要全責蔬菜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輔助患者飲食以及清理個人衛生。

1.2.4.3 疼痛的護理

骨折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感[4]。對于骨折手術來說,需要在手術時多次觸碰骨折傷口,增加患者的痛苦。護理人員在進行工作時不僅需要觀察手術傷口,還需要對骨折固定不確切、傷口感染、神經血管損傷、組織受壓缺血進行注意,上述情況都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以下有幾種方式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1)受傷之后24 h內創口附近進行冷敷,熱脹冷縮的原理是局部血管收縮,較少水腫,降低痛苦;(2)受傷之后24 h內對于骨骼肌等肌肉進行適當熱敷,可以降低骨骼斷裂帶來的痛苦;(3)手術之后將受傷肢體固定抬高,增加血液流通,降低痛苦;(4)對患者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時動作輕柔,語言溫柔,力度適中,降低患者的不適感;(5)患者實在難以忍受痛苦時,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鎮痛藥物進行緩解。

1.2.4.4 患肢水腫的護理

骨折導致肢體軟組織血管等出現創傷或擠壓傷,導致肢體的靜脈回流堵塞、骨折內出血時患者肢體發生水腫,或者由于手術時對于患者肢體包扎過緊,血液不回流,血管修復過晚或者局部止血時間過長導致的肢體水腫[5]。主要護理辦法有:(1)幫助患者調整到正確的體位進行休息,提高患者的患病肢體,增加血液回流,降低肢體水腫程度;(2)外出血的患者應采用正確的止血方式,并在止血時觀察患者的肢溫、膚色、肢感等情況。

1.2.4.5 牽引患者的護理

按時監測患者的傷口情況,對于使用穿刺針進行治療的部位,每日按時檢測穿刺孔,防止發生感染。禁止用碘制劑清潔針道,因為碘會腐蝕金屬[6]。

1.2.4.6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需要在出院前預留患者的聯系方式以及住址,方便日后的回訪調查。同時對于身體出現不適的患者,必須叮囑患者及時入院檢查。同時每天需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運動強度適中即可,以微微出汗為最佳,促進血液流通,加快痊愈時間。日常飲食可多側重動物內臟等器官,對于新鮮蔬菜攝入量也要保證在一定水平。骨折患者禁煙禁酒。出院后30 d、90 d,到醫院進行復查,主要確定骨折愈合情況。

1.3 數據處理

對數據的處理使用數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當結果顯示為P<0.05時,證明數據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并發癥發生率、肢體功能恢復、患者滿意度及疼痛評分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s]

3 討論

骨折會影響血液供應[7],對于采用圍手術期護理的骨折患者,對于疾病的改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很好地改變患者肢體腫脹、水腫等情況[8]。護理人員在進行圍手術期干預后,將患者病肢固定在一定高度,有效降低了肢體水腫,同時降低患者在手術時承受的痛苦,提高了患者配合度,患者治愈率較高[9]。同時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起對抗疾病的自信,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并在治療中主動配合醫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疾病的治愈,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最后證明,圍手術期護理在對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幫助巨大,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腓骨水腫肢體
不同部位的水腫,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高頻超聲診斷急性踝內翻腓骨肌腱脫位的臨床價值
MRI診斷鞘內型腓骨肌腱半脫位的價值
崴腳千萬莫忽視
我不胖,只是有點腫——妊娠水腫
腓骨肌腱損傷診療進展
水腫是怎么回事,該怎樣消除水腫呢?
肢體語言
肢體寫作漫談
做個瘦子 送走水腫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