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研究綜述:2005-2019

2020-12-24 10:46朱鵬飛
化學教與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課程結構實施建議面臨問題

朱鵬飛

摘要:對2005年到2019年國內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研究的35篇文獻進行綜述,歸納出4個方面的研究,分別是: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特點和功能、高中化學課程結構實施現狀和出現的問題、對高中化學課程結構改進的建議、國際化學課程結構對國內化學課程結構實施的啟示,對四個方面的研究概況進行了梳理。針對17版課標課程結構中的三類課程,指出了相關的研究方向和主題,建議化學教育研究者加大對課程結構研究的力度。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程結構;面臨問題;實施建議

文章編號:1008-0546(2020)10-0021-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20.10.005

一、引言

對《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1](以下簡稱“新課標”)進行文本分析,可以發現與以往的高中化學課程相比,新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評價方式等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其中課程結構的變化成為化學教師關注的焦點之一。課程結構是課程系統中的核心要素[2],也是課程內容選取與組織的前提,同時與考試評價相互制約和影響,對于課程改革的成敗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3]。與《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4](以下簡稱“舊課標”)提出的由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組成的課程結構相比,新課標設置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等三類課程,同時課程組織的形式也從單一的模塊轉變為主題、模塊和系列。如何科學合理地開設三類課程是新課程實施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化學教育研究者在課程結構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的總結,探討相關研究成果對新課程結構實施的啟示。

為了解國內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研究進展,筆者于2019年12月以“高中化學”和“課程結構”作為關鍵詞,反復查詢中國知網等國內主要的網絡學術文獻數據庫,共得到相關主題的期刊論文30篇,碩士學位論文5篇,最早的論文在2005年發表。通讀這些論文的主要內容,對論文進行內容歸類,從目前文獻中提煉出四個研究視角:(1)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特點和功能;(2)高中化學課程結構實施現狀和出現的問題;(3)對高中化學課程結構改進的建議;(4)國際化學課程結構對我國課程結構實施的啟示。部分文獻同時涉及到多個研究視角,結構特點和功能角度有5篇次,占14.3%,課程結構實施現狀和出現的問題有20篇次,占57.1%,對模塊課程結構的建議有10篇次,占28.6%,國際化學課程結構有3篇次,占8.6%。

二、研究進展

1.課程結構特點和功能的研究

舊課標提出的課程結構(以下簡稱“模塊課程結構”)由必修和選修兩個層次的螺旋式課程組成,共設置了8個不同領域取向的模塊,這是我國高中化學課程第一次設立模塊這一課程組織形式。舊課標指出學生在學完化學l、化學2兩個必修課程模塊后,再從選修課程中選學1個模塊,獲得6學分,從而達到高中化學學習的畢業要求,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向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而有志于化學及相關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課標研制組組長王磊指出模塊課程結構具有多樣化、可選擇性等特點,其豐富了化學課程的多樣性,體現“每一位學生學習化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化學”的理念,同時希望實現學生基于自己潛能和學習性向進行課程選擇[5]。另一位課標研制組組長王祖浩也持相同的觀點,其認為除了多樣化和可選擇性外,基礎性也是模塊課程結構的特點,必修課程是每一位學生完成規定學業要求必須學習的課程,是學習其他知識和發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礎,選修課程則是根據學生的興趣、職業傾向等設置的課程,由學生自主決定是否選擇[6]??梢钥闯龌A性、選擇性和多樣性是模塊課程結構的特點。

在課程功能方面,何永紅指出過去化學課程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化學基本知識的增加、基本能力水平的增長和化學科學方法的掌握,模塊化學課程結構不僅具備同樣的功能,而且通過“化學與生活”“實驗化學”等模塊的設置以及構建模塊間的新型關系促進學生開展交流合作、關愛自然世界、理解化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7]。王磊認為模塊課程結構的重要功能在于能夠展現出現代化學的學科發展趨勢、21世紀社會發展的時代特色和學生未來發展的個性之間的有機結合,化學課程內容更加注重支持科學素養發展的多元化內容線索,更加重視化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內容組織編排從線形化到螺旋上升、分流處理等[8]。

2.模塊課程結構實施現狀和存在問題的研究

模塊課程結構在全國各地區實施的現狀如何,這是一些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吳俊明等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了十多個?。ㄊ校└咧谢瘜W選修模塊開設和選擇情況,發現各模塊的開設與選擇意愿冷熱不均、一些模塊設計對實際情況估計不足、個別模塊難度偏大、模塊選擇受高考左右陽[9]。蒲云霞對全國不同省市出臺的“選學指導意見”“高考考試說明”等進行研究,發現選學模塊在政策層面中存在必選模式和非必選模式,在學校實踐過程中出現“選修課程必修化、選修模塊選學不均、高考較大程度影響模塊選學”等現狀[10]。宋玲敏通過調查發現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大多數學校在面對《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兩個選修模塊時,幾乎都選擇《有機化學基礎》模塊[11]。陸軍、任雪明分別闡述了模塊課程結構在江蘇、浙江等地的實施現狀。陸軍指出江蘇地區參加選修學業水平測試學生需要在《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實驗化學》兩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而實施過程中全省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選擇了《物質結構與性質》,其進一步分析了棄選的原因,介紹了省內不同地區在實施三個選修模塊教學時教學順序的不同[12]。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浙江省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對模塊課程結構調整的力度較大,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先后頒布了三個不同的高中化學實施方案,任雪明對上述方案特點、實施效果、調整模塊課程結構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進行了分析說明[13]。張立偉通過對全國各省市出臺的考試說明進行研究發現“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幾乎是所有省份高考化學規定必選或限選的模塊[14]。

對上述研究分析可以發現,舊課標的模塊課程結構在學校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較大的挑戰,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首先學生乃至學校較少具有模塊選擇的權利,較多是由相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其次選擇選修模塊的模式基本以文科和理科兩分法,理科方面比較難將理工類專業方向和化學相關專業方向的學生區分選擇,由此就會導致理科生學習的模塊偏少或偏多[15],最后高考方案對模塊課程結構的實施影響較大,尤其是選考模塊。近十年來各地高考普遍按“必考+選考”的形式框定考試范圍,將必修、一個或兩個選修模塊作為必考內容,其他若干個選修模塊作為選考內容,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模塊進行作答[16],由此導致的結果是由于各個模塊的容量、難度并不一樣甚至差異較大,學校就會跟風式地去選擇難度較小或實施較為便利的模塊如“化學與生活”等,而像“實驗化學”這樣實施難度較大的模塊較少人進行選擇,除非教育行政部門將其作為必選模塊。

3.對模塊課程結構改進的建議

基于模塊課程結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①必修模塊應體現共同基礎性,全體學生應該學習一樣的內容,將化學l和化學2作為一個整體打通安排,不應安排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這樣會導致畢業考試的標準不一致[17]。②限制選修模塊的數量,將一些選修人數較少的模塊與其他模塊進行整合。有研究者指出如果直接任選,僅就測試試卷而言,化學方向理科考生的試卷需要15種[18],在實踐層面難以操作,因此應該精簡和重組課程模塊,適當減少選修模塊的數量,將“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這樣的模塊進行有機融合[19]。③增強模塊選擇的限制性,選擇化學作為高考科目的考生應學習“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三個模塊的主要內容,劉寶劍認為從有利于知識體系的相對獨立性以及彰顯模塊特色的角度考慮,安排這三個模塊是比較合適的[20],龔正元也提出相似的建議[21];④各地出臺的《高考考試說明》與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兩者應相統一。實驗版課標規定報考化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最多選擇不超過6個模塊,對于選修模塊選擇的數量闡述較為模糊,這就給各地出臺的《高考考試說明》的制定帶來了較大的彈性處理空間,有的省份規定選擇4個模塊,還有的省份規定選擇5個模塊;再如從分值比例和可選擇模塊數量的角度看,一些省份出臺的《高考考試說明》中給予選修模塊的選擇空間都比課程標準規定的要低,具有象征性走過場的特點[22],可見兩者之間出現較多不一致的地方。而由于高考的特殊地位,當前一線教師更加關注的是《高考考試說明》,較少關注課程標準,因此兩者的不一致應該得到改進。

4.國際化學課程結構的介紹研究

除了上述方面的研究外,也有一些研究者通過對國際化學課程結構的研究反思我國模塊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姜言霞等對多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的高中化學課程結構進行分析,發現國際高中化學課程設置比較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基礎,高中化學分科課程多屬于選修課程,且以軌道式選擇為主流,其進一步對對我國化學課程結構進行了反思,認為模塊課程結構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然而化學模塊的數量較多,對學校管理制度、教學資源等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沖擊,同時不同模塊之間的價值和水平并非完全等值,因此通過學生選擇學習的模塊數量確定學生的學習水平顯得不太合理[23]。王磊等通過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中化學課程結構得出如下結論:我國高中化學課程設置必修和選修層級是合理的,選修課程進行了橫向類別劃分,但在縱向水平層次劃分上略顯不足,在實驗化學部分,我國的模塊選擇方式值得商榷[24]。

三、研究建議與展望

新課標設置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必修課程依據主題組織課程內容,全體學生都需要學習,選擇性必修課程設置“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3個模塊,學生如果選擇化學作為選考科目,就需要學習這三個模塊,選修課程設置“實驗化學”“化學與社會”“發展中的化學科學”三個系列,學生可根據興趣和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學習??梢园l現新課標中課程結構的變化與相關文獻中提出的關于模塊課程結構的調整建議是大體一致的,這充分說明了化學教育研究者關于課程結構的研究成果對課程改革的促進作用。

反思過去十五年關于化學課程的研究,可以發現:與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相比,有關化學課程結構研究的成果還較少,且研究者大多為課標研制者、大學教師和各地化學教研員等,一線教師對課程結構研究的成果很匱乏,這或許是因為一線教師在諸如選修模塊的選擇等方面沒有話語權進而影響其從事課程結構研究的積極性,然而課程結構的實施情況對于課程改革的成效影響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對課程結構研究的力度。

展望未來,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化學課程結構的研究:首先,17版課標在必修課程方面,取消了個性化選擇必修課程,全部為共同必修,同時不再分模塊,因此可以以學年為單位進行整體安排,而在新高考方案下,較多的學??赡茉诟咭荒昙壍诙W期就根據學生的選科方向重新進行分班,因此如何安排必修課程的教學以及對于化學班而言如何適當考慮必修課程與選擇性必修課程進行整體教學是值得探索的話題;其次在選擇性必修課程方面,由于所有的學生均需要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三個模塊,而三個模塊的教學順序沒有一定之規,可以多種多樣[25],因此教師可以探索不同的模塊教學順序對本校本班學生及其學習某一課程內容的影響,進而探索適合本班、本校學生的模塊教學順序,如有研究者研究模塊課程結構下不同模塊教學順序對學生學習“有機物分子結構與性質”的影響,結果發現采取先“物質結構與性質”后“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順序,更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機物分子結構與性質”知識[26];最后在選修課程方面,由于其與高考沒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目前尚缺少嚴格正常的課程監管機制的大環境下有可能會面臨較少學校開設的尷尬境地,然而選修課程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認真對待、科學合理地設置選修課程,選修課程的開設時間、開設主題、開課模式、學分設置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磊.高中化學新課程課程結構的變化[C].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天津,2008

[3][15][22]王磊.化學教育課程改革10年進展與反思(下)[J]化學教育,2010(5):20-2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8]王磊.化學教育課程改革10年進展與反恩(上)[J].化學教育,2010(4):15-21

[6]王祖浩.對我國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施和修訂的審視[J].基礎教育課程,2010(4):56-66

[7]何永紅,王祖浩,從課程結構變革看高中化學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困境[J].中國教育學刊,2006(9):56-58

[9]吳俊明.對高中化學課程模塊的調查與思考[J].化學教學,2012(5):6-9

[10]蒲云霞.普通高中化學選修模塊開設現狀及影響因素[D].重慶:西南大學,2014:49-50

[11]宋玲敏.高中化學選修3、選修5選擇情況分析——以呼倫貝爾地區高中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7-9

[12]陸軍.江蘇高中化學新課程實踐的回顧與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8):3-7

[13]任雪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化學學科實施方案解讀[J].化學教育,2013(6):19-21

[14]張立偉,我國高中理科課程結構的合理性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19-22

[16]王磊,宋萬琚,陳穎,化學新課程高考方案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考試(研究版),2008(1):55-59

[17][20]劉寶劍、任雪明,高中化學課程模塊設置的反思及建議[J].化學教育,2009(10):15-17

[18]叢立新.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5(4):11-17

[19]陸軍,姚天勇.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實施現狀與改進策略[J].化學教育,2009(9):20-25

[21]龔正元.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4):25-28

[23]姜言霞,王磊,蘇伶俐,國際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6(2):87-93

[24]王磊,黃嗚春,王維臻等.從國際比較的視角來看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穩定性和趨勢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3(11):98-107

[25]房喻,徐端鈞,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6]王素珍.《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教學時序對“有機物分子結構與性質”學習影響的研究[J].化學教學,2014(6):16-19

猜你喜歡
課程結構實施建議面臨問題
中美兩國教師教育培養目標與課程結構的比較研究
漳州市對臺經貿合作面臨的問題
關于計算機專業軟件方向課程改革及實施的建議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優化的三種導向
營改增的新形式下施工企業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
試析我國中小學課程結構與類型改革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湖北民間舞蹈課程體系的建構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油氣開發專業定員工作分析及建議
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