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作文插上地方特色的翅膀

2020-12-25 02:55劉兆玲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蒲公英鄉土景物

劉兆玲

【摘要】農村初中學生對作文的學習大多顯得較為吃力,究其原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缺乏作文素材。那么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師有必要盡可能的開發身邊的地方資源,就地取材,揚長避短,將其運用到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打造學生的作文特色,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鄉土景物 作文教學 地方特色

長期在農村中學任教的語文老師,對農村初中生的學情比較了解:這些學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拼,他們靠著祖輩長大,物質上不算貧窮,但學習上缺乏有效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這些學生基本沒有閱讀的習慣,同時缺乏一些旅游、參觀等增加閱歷的機會,再加上近幾年小升初時優質生源向民辦學校的分流,導致接到我們手中的學生語文能力較差。他們怕寫作文,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上是生搬硬套,東拼西湊,情感表達上含混虛假,甚至是不知所云。

那么,我們這些農村的初中語文老師要怎么做才能改變現狀?我覺得盡可能的開發鄉土資源,讓身邊的花鳥魚蟲、水鄉風光、民歌故事等進入學生的作文,不失為一個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打造學生作文特色,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辦法。且《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初中7~9年級)有這樣一條寫作要求:“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p>

在教學中,我按照下面的步驟,先物后景,由易到難,帶領學生觀察鄉土景物,讓這些帶有地方特色的景物給學生的作文抹上一抹亮色。

一、布置觀察任務,奠定寫作基礎

我先讓學生選一種在自己作文中出現過的動物或植物,認真觀察它的形、色、味、態,并留意它的生長環境,動物還要觀察叫聲和生活習性,做好筆記。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制作了本地常見的動植物的圖片,在學生交流時展示。因為要觀察的對象就是學生們熟悉的事物,這些檐下鳥、樹上花曾是他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所以對這一任務他們熱情高漲,甚至可以說是興高采烈地接受。在寫作交流的環節,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詩”不僅在“遠方”,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詩”。比如,《詩經》里的“薇”,千百年來承載著戍卒的思歸之情,其實就是我們這里春天開起花來紫霧霧一片的“老豆子”。我們的春天里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奶奶的菜園里它也是不請自來的???。它的種子比綠豆小,是做涼粉的好材料,奶奶自制的酸甜微辣的涼粉可能就是取材于它。一株小小的薇,能讓我們擁有多少美好的回憶?又能讓我們品咂出多少世間滋味?再如,我們這里常見(常聽見,少看見)的杜鵑,幾個同學交流的感受各不相同:四聲杜鵑的叫聲有人說是“割麥插禾”,催促人們抓緊時間勞動,有人說是“不如歸去”,是催促游子歸鄉;兩聲杜鵑就是“布—谷—”,很清脆。隨著學生的發言蒲公英、何首烏、馬齒莧、白鷺……同學們的眼前好像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原來我們的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彩!原來我們身邊有很多材料可以入文,它們是那么的美麗可愛又多情!

二、探究描寫方法,具體生動地呈現

做了以上鋪墊之后,我們的課堂要殺回本源:寫作。如何將要傳遞美好情感的小小“土物”抓住特征寫出來?只有繪其狀,摹其形,發其聲。因為不是狀物散文的訓練課,對物的描繪不求全,即可基于一點,也可推及其他。比如,桂花就寫其香;荷花就描繪其風中之態;白鷺就摹其青田云水間的優雅之姿。一般練習的字數要求在50~100之間。小片段的練習,學生壓力小,有話可寫。不過學生初始的語言比較質樸,仍需打磨一下。以田同學的小練筆為例:“蒲公英的葉子長長的,開一朵黃色的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種子,一簇簇的,毛絨絨的,活像一個個降落傘,風一吹,他們就飛向天空?!边@幾句對蒲公英的描寫,最生動的是對種子的描寫,對葉子和花的描寫可再加強些。修改后文字表現力有所加強?!捌压⒌娜~子綠油油的,邊緣微帶鋸齒形,狹長的葉片貼在地面。蒲公英的花是明亮的黃色,像一朵燦爛的笑靨。最有特色的是它的種子,一簇簇的,毛絨絨的,活像一個個降落傘,風一吹,他們就飛向天空,悠悠蕩蕩,最終又回歸大地?!痹趯W生完成小練筆任務后,需要讓學生在描寫的認識上有所提升:要想將景物寫具體、生動,心中最少要有兩問:有什么?像什么?要用準形容詞,還要輔以恰當的修辭手法。

這樣的訓練要多次進行,讓描寫的意識印入腦中。學生練筆的質量也大幅提高?!澳憧?,那調皮的梔子花悄悄的從綠葉叢中探出小腦袋,多么小巧、玲瓏、可愛!走近些,那一片片雪白的花瓣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特別嬌嫩,仿佛一碰就會折斷。真是潤如玉,柔如絹,白似雪??!”(謝同學)“清晨,我被一陣濃郁的花香‘吵醒,出門一看,原來是槐樹開花了,嫩綠的枝頭像鋪了一層新雪。一陣春風過后,帶著蜜糖甜味的花香撲面而來?!保ㄙM同學)

三、描繪相關場景,傳達真情實感

世間萬物非獨立,一花一樹皆有情。物是情的載體,情又和人相關。我們文中寫到的物與誰相關?又想傳遞什么樣的情感?在小練筆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把與練筆中的物有關的一個場景寫下來。也許是眼前的物觸動了學生心中的柔軟,觸發了他們關于親情、友情的回憶,一個個美好的場景順著某一物體的牽引,順暢的從他們的筆端流淌而出?!澳菚r,我大概五六歲,和爺爺在老家生活。春景泛濫之時,一片麥垅就能讓我忘乎所以。爺爺在家中做飯,我赤著雙腳,奔跑在麥垅上。腳底的春泥像藏著無數只小手,酥酥癢癢地撓著我的腳心。油綠柔軟的麥苗在風中搖擺,空氣里是麥苗淡淡的香氣。我把泡泡捧在了手心,噘嘴一吹,泡泡到處飛,在昏黃的燈光下泛著魔幻的光。奶奶露出慈祥的笑容:‘哈哈哈,小花貓!天空明月皎皎,庭院花香陣陣,那是多么溫馨的時光!”(程同學)除了上面的例子外,學生的習作中還有年年艾草的留香,田野里烤山芋的甜美,浩淼大湖上的片片帆影……這樣的場景描寫中,由物構成的景已經與人融為一體,就像一幅幅或亮麗或清雅或朦朧的圖畫,既有鮮明的地方的特色,又傳遞出濃濃的情意。

四、謀篇布局,提亮增色

學生有了鄉土景物入文的意識之后,寫作文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在批閱作文時,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努力和不小的改變。在《遠去的合歡花》中,我聽見了悠揚的秧歌調;在《艾香伴我成長》中,我聞見了伴隨小作者長大的艾草香味;在《藏在心中的時光》中,我觸摸到了河灘上沁涼而又潔白的卵石……他們的習作雖還有諸多不足,但看起來有了“文”的雛形,好些的還有一點散文的樣貌,足夠讓我欣喜。

當然,作文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鄉土景物入文,讓作文有地方特色也不是戰無不克的法寶。它只是我作文教學的一種嘗試,需要和人物描寫、結構安排、語言表達等系列訓練配合,才能取得讓學生作文有特色的效果。雖然在文題中我將“景物”并列,在實際教學中,我是先練“物”后寫“景”。它們的側重點不同,表達效果也有一些差異。一般情況下,以景為主,“物”在“景”中。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利用鄉土景物入文,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打造作文特色,提高作文水平的分析和探討,以期各位戰斗在農村一線的同仁們適時開發學生身邊的各種生活、社會和自然資源,讓學生做有心人,極大的調動他們學習作文的積極性,提高作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余映潮,張水魚.寫作教學的智慧[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10.

[2]王莉.初中作文教學創意[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歡
蒲公英鄉土景物
蒲公英
善用鄉土歷史資源 提高史料實證素養
鄉土分外妖嬈
蒲公英
可以吃的蒲公英
寫好家鄉的景物
最后的炊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