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層層遞進地引領學生建構科學概念

2020-12-28 02:31王憲芳
湖北教育·科學課 2020年6期
關鍵詞:松手彈力彈簧

王憲芳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小組交流一下玩彈簧或利用彈簧做游戲的方法。

生:用手拉或壓,一顫一顫的很有意思。

生:手指捏住彈簧兩端可以使它彎曲變形。

生:彈簧上放個乒乓球,可以做彈球游戲。

生:蹦蹦球可以任我揉捏而不會壞。

生:豎起有彈簧的圓珠筆,按一按,它會跳起來。

師:這么多有趣的玩法,有的同學已躍躍欲試了,先別急著動手,玩也要玩出學問來。要邊玩邊觀察,邊觀察邊思考:在你壓縮或拉伸彈簧時要留心觀察彈簧有什么變化,不用力時又怎樣了?在彈簧發生變化的過程中手的感覺是怎樣的?通過玩彈簧、做游戲你有什么發現?

(發放《游戲記錄表》,學生分組做游戲,之后匯報。)

師:下面請大家談談玩法,分享你的發現。

生:手拉彈簧時,彈簧可以伸長,松手時又變短了;手壓彈簧時,彈簧變矮了,松手時彈簧又變高了。

生:彈簧有彈性。

生:手拉彈簧時感覺很費力。

生:不對!應該是彈簧拉得越長越費力,拉粗一點的彈簧時會更費力。

師:我提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彈簧被拉伸時會變長,松手后又變短,短到什么程度?彈簧被壓縮時會變矮,松手后又變高,高到什么程度?

生:彈簧又復原了!

師:科學語言講究準確,彈簧能伸長或變矮是指什么在發生變化?

生:彈簧的形狀在變化。

師:彈簧能復原是指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我們把彈簧的這種性質稱為彈性。我們來完整地說一下什么是彈性。

生:彈簧被壓縮或拉伸時,形狀會發生變化;松手時,彈簧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我們把彈簧的這種性質稱為彈性。

師:說得非常好。像彈簧這樣有彈性的材料還有哪些?

(學生列舉皮筋、海綿、橡膠管、竹片、鋸條等。)

師:同學們對于能夠看得到的事物或現象說得比較多。我要提的第二個問題是,在壓縮或拉伸彈簧時,誰能把手的感覺具體說一說?

生:我用手向外拉彈簧時,總感覺有一種力向里拉我的手,拉得越長感覺越明顯。

師:手壓彈簧時有什么感覺?

生:手向下壓彈簧時,有一種力在向上頂我的手,好像不讓我壓它,慢慢松手時,有一種力頂著我的手往上來。

生:形狀變化越大的彈簧力量越大,乒乓球被彈出得就越遠。

師:你們說得真形象。你想過沒有,使彈簧恢復原來形狀的力是怎么產生的?

生:是彈簧產生的彈力。

生:是彈簧在被壓縮或拉伸形狀發生變化時,產生的恢復原來形狀的彈力。

教學分析

在科學概念的教學中,我們曾用到過講解式、驗證式、探究式、發現式等教學方式,從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從學生的科學前概念出發,經歷創設問題情境、收集整理信息、歸納建構的過程。然而,如何引領學生層層遞進地建構科學概念,仍是一個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以上教學片段對我們有如下啟示:

1.收集信息要手腦并用

由于小學生天生好動,認知事物的能力有限,如果沒有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課堂上往往呈現出“動手有余,動腦不足”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玩彈簧、做游戲之前提出了“邊玩邊觀察,邊觀察邊思考”的要求,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既要留心觀察現象又要關注切身感受,為建構彈性和彈力概念收集豐富的信息,獲得充分的感知。學生的探究活動是否有明確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導,學生是否能手腦并用,將會直接影響他們收集信息的數量與質量。

2.順勢引領至關重要

學生對獲取信息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的,思考也往往不夠深入,教師順勢點撥、適時追問是引領學生思維向前邁進的有效方法。教學片段中,學生能對彈性概念用比較規范的科學語言進行簡略的描述,能形象地感受彈力并建構概念,與教師設計的兩個啟發性問題密切相關,彰顯了教師的引領作用。

3.思維加工要循序漸進

學生彈力概念的建構大致經歷了以下過程:玩之前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他們對“彈力”的有意注意;玩的過程中進行充分體驗,讓學生對彈力的感受進一步強化,“彈力”概念呼之欲出;玩之后的歸納整理讓彈力概念得以建構。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是層層遞進的,科學概念的建構水到渠成,師生在預設與生成的經歷中享受著成功的快樂。

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中心小學(273503)

猜你喜歡
松手彈力彈簧
巧用彈力帶提升立定跳遠能力
畫與理
畫里有話
如何求串聯彈簧和并聯彈簧的勁度系數
彈簧路標
雪域
春涯
胡克定律與測力計
彈力球
彈力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