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優質護理在影像科檢查中的效果

2020-12-28 02:05李愛華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不良反應優質護理

李愛華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討將優質護理理念代入影像學檢查中,并分析其效果及價值。方法:選取120例于2019年6月-2020年4月接受本院影像科檢查的患者。應用數字隨機排序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60例,檢查過程中采用常規護理)和研究組(60例,采用優質護理),對比患者造影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SAS、SDS評分。結果:經檢查后對比可知,研究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對比患者情緒變化,研究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以上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優質護理理念應用于影像科檢查中,能夠進一步提升造影的安全性,同時給予患者更加舒適的檢查體驗。

【關鍵詞】優質護理;影像學檢查;不良反應;SAS;SDS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0175-01

隨著影像學診斷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使其與之相關的影像科在也越來越受院方的重視。但該技術以及相關科室并未在患者當中得到有效普及,使得不少患者在接受影像學檢查時存在消極配合或不配合的情況。為改善上述情況,本院將優質護理應用于影像科檢查中,并探討該護理為檢查帶來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20例于2019年6月-2020年4月接受本院影像科檢查的患者。應用數字隨機排序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在29-76歲之間,平均年齡47.6±6.6歲)和研究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在27-78歲之間,平均年齡47.1±7.0歲)。以上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次臨床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且所有納入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根據患者病灶位置進行影像學檢查,檢查前均應用相同的非離子型碘海醇對比劑造影,對照組在整個檢查中行常規護理,即檢查前檢查檢查患者生命體征和設備連接情況。同時進行相關宣教,幫助患者了解影像科檢查內容。

研究組則在檢查過程中行優質護理,該護理模式具體操作為:

①加強科室護理人員素質:對影像科護士按照其職業開展相關培訓,以保證科室內所有護理人員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護理知識,以提高護理、檢查的效率。并加強人員管理,建立完善的獎懲措施,以此來刺激護理人員,使其能以更負責任的態度投入工作。

②環境護理:營造練好的檢查環境,患者進入檢查室前做好室內清潔,收納與本次檢查無關的設備,盡可能保持檢查室的整潔,患者進入房間后根據患者要求調整室內溫度,使其能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檢查。

③心理護理:很多患者缺少影像科檢查的相關知識,對相關影像學檢查抱有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部分患者在造影后會感到不適,并影響其情緒。醫護人員需采用心理護理的方式來緩解上述情況。檢查前通過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以建立護患之間的互信,幫助患者回憶起之前宣教的內容,告訴其造影后出現不適感為正常表現,進入檢查室后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詳細介紹本次檢查設備的作用,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做好患者的心理引導,列舉以往成功案例,幫助其樹立自行,進而提高患者依從性。

④檢查后護理:完成檢查后將患者轉移至休息室,感謝其在檢查中的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尊重,盡量滿足患者要求,并嚴格檢查其生命體征,做好不良反應護理。檢查結果出來后第一時間匯報給患者,以緩解其在等待結果時出現的不安情緒。

1.3 療效標準

對比患者造影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SAS(焦慮自評)、SDS(抑郁自評)評分。不良反應統計皮膚瘙癢、頭暈頭痛、惡心嘔吐3項;SAS、SDS評分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焦慮/抑郁表現越顯著。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分析上述指標,SAS、SDS評分采用t檢驗,并以( )表示,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完成護理后,研究組患者(n=60)SAS、SDS得分分別為(29.6±5.7)分、(30.5±5.4)分,其中出現皮膚瘙癢的患者有1例,頭暈頭痛1例,無惡心嘔吐患者,發生率為3.33%(2/60);對照組患者(n=60)SAS、SDS得分分別為(38.5±6.8)分、(44.1±6.4)分,其中出現皮膚瘙癢的患者有4例,頭暈頭痛2例,惡心嘔吐3例,發生率為15.00%(9/60),以上兩組相關指標對比差異顯著(t=7.769,P=0.001)、(t=12.580,P=0.001)、(χ2=4.904,P=0.027)。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如今無論是病情的診斷還是治療都十分依賴于醫學影像科檢查,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上述檢查方式的適用范圍以及確診率逐漸提高,這使得影像科已逐漸成為除門診科、急診科、外科之外最重要的院內科室之一。但目前據大多數醫院影像科存在的問題在于對外的宣傳較少,導致大部分患者缺少影像科檢查的相關知識,從而導致在檢查過程中出現消極配合或拒不配合等情況,這不僅會影響檢查結果,還可能增大檢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

自2010年我國衛生部首次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目前有關優質護理的內容及理念已趨于成熟,通過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影像科檢查中,通過提高科室內護理人員素質能力和服務水平,改善檢查室環境并對患者實施規范有效的心理護理,術后對患者開展并發癥護理等方式,在為患者提供方便舒適的檢查環境的同時給予其足夠的尊重[2]。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理念應用于影像科檢查中,能夠進一步提升造影的安全性,同時給予患者更加舒適的檢查體驗。

參考文獻

[1]??? 史美麗,何秀麗.優質護理服務在影像科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19(02): 127-129.

[2]??? 夏青霜.影像科檢查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7):150-151.

猜你喜歡
不良反應優質護理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醫院集中監測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