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及人員防護技術規范(2020年版)

2020-12-30 03:42
四川畜牧獸醫 2020年5期
關鍵詞:野鳥致病性禽流感

1 診斷技術規范

1.1 流行病學

1.1.1 傳染源 主要為病禽(野鳥)和帶毒禽(野鳥)。病毒可在污染的糞便、水等環境中存活較長時間。

1.1.2 傳播途徑 主要為接觸傳播和呼吸道傳播。感染禽(野鳥)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飼料、水、蛋托(箱)、墊草、種蛋、雞胚和精液等媒介以及氣溶膠,都可傳播禽流感病毒。

1.1.3 易感動物 雞、火雞、鴨、鵝、鵪鶉、雉雞、鷓鴣、鴕鳥、孔雀等多種禽類易感,多種野鳥也可感染發病。

1.1.4 潛伏期 病毒毒力、家禽免疫情況、品種和抵抗力、飼養管理和營養狀況、環境衛生及應激因素等都會影響潛伏期。潛伏期可從數小時到數天,最長可達21 d。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陸生動物衛生法典》將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定為21d。

1.1.5 發病率和病死率 與宿主、感染毒株和禽群免疫狀況等因素密切相關,最高可達100%。

1.1.6 季節性 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冬春多發。

1.2 臨床表現 飲水量異常變化、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嗜睡,可見扭頸等神經癥狀;呼吸困難,有呼吸道癥狀;冠髯發紺、發紫,腳鱗或有出血;產蛋突然下降,軟殼蛋、畸形蛋增多;發病率高,發病急、死亡快;鴨、鵝等水禽可見腹瀉和神經癥狀,有時可見角膜發紅、充血、有分泌物,甚至失明。

1.3 剖檢變化 氣管彌漫性充血、出血,有少量黏液;肺部有炎性癥狀。腹腔有渾濁的炎性分泌物,腸道可見卡他性炎癥;輸卵管內有渾濁的炎性分泌物,卵泡充血、出血、萎縮、破裂,有的可見卵黃性腹膜炎;胰腺邊緣有出血、壞死。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腺胃肌胃交界處可見帶狀出血,腺胃乳頭可見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直腸黏膜及泄殖腔出血。

急性死亡家禽有時無明顯剖檢變化。

1.4 實驗室診斷

1.4.1 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盡量在發病初期采集具有典型臨床癥狀的禽只樣品。采樣過程中應避免交叉污染,并規范填寫采樣登記表。

1.4.1.1 血清樣品的采集 無菌采集禽類的血液,每只約2 mL,編號并填寫相應采樣單。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用于血凝抑制(HI)檢測。

1.4.1.2 病原學樣品的采集 活禽可采集咽喉和(或)泄殖腔拭子樣品,病死禽可采集氣管、肺和腦等組織樣品。

(1)拭子樣品:取咽喉拭子時將拭子深入喉頭及上顎裂來回刮2~3 次并旋轉,取分泌液;取泄殖腔拭子時將拭子深入泄殖腔旋轉一圈并沾取少量糞便。將采樣后的拭子分別放入盛有1.2 mL采樣緩沖液的2 mL采樣管中,編號并填寫相應采樣單。

(2)組織樣品:發病禽可無菌采集氣管、肺、腦、腸(包括內容物)、肝、脾、腎、心等組織臟器,裝入無菌采樣袋或其他滅菌容器,編號并填寫相應采樣單。

1.4.1.3 樣品保存、包裝和運輸 樣品采集后置保溫箱中,加入預冷的冰袋,密封,盡量24 h內送到實驗室。樣品的包裝和運輸應符合農業農村部《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運輸包裝規范》等規定。

樣品運抵后應盡快處理。病原學樣品在4 ℃下存放不得超過4 d,否則應在-70 ℃下保存;在樣品保存過程中,應避免反復凍融;盡量避免在-20 ℃下保存。血清學樣品如在一周內能檢測,則保存在4 ℃環境中,否則應在-20 ℃下保存。

1.4.2 血清學檢測 采用HI 試驗,檢測血清中H5 或H7 亞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抗體。HI 抗體水平≥24,結果判定為陽性。

1.4.3 病原學檢測

1.4.3.1 病原學快速檢測 采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或實時熒光定量RT-PCR 等方法。

1.4.3.2 血凝素基因裂解位點序列測定 對血凝素基因裂解位點的核苷酸序列進行測定,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比對。

1.4.3.3 病毒分離與鑒定 采用雞胚接種或細胞培養分離鑒定病毒。從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工作,必須經農業農村部批準。

1.4.3.4 致病性測定 靜脈內接種,致病指數(IVPI)大于1.2;或用0.2 mL 1∶10 稀釋的無菌感染流感病毒的雞胚尿囊液,經靜脈注射接種8 只4~8周齡的易感雞,在接種后10 d內能致6~7只或8只雞死亡,即死亡率≥75%。

1.5 結果判定

1.5.1 可疑病例 禽群發病率、死亡率超出正常范圍,且符合下述標準之一的,判定為可疑病例。

1.5.1.1 臨床判斷標準 (1)腳鱗出血;(2)冠髯發紺,頭部和面部水腫;(3)產蛋突然下降,軟殼蛋、畸形蛋增多;(4)出現神經癥狀。

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判定為符合臨床標準。

1.5.1.2 剖檢病變標準 (1)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廣泛充血、出血;(2)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3)卵泡充血、出血,可見卵黃性腹膜炎;(4)腺胃肌胃交界處可見帶狀出血。

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判定為符合剖檢病變標準。

1.5.2 疑似病例 對臨床可疑病例,經市(地)、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檢測為H5或H7 亞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的,判定為疑似病例。

1.5.3 確診病例 對疑似病例,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經RT-PCR或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復核陽性,且測序證實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的病毒核酸或病毒分離鑒定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可判定為確診病例。

2 人員防護技術規范

2.1 疫情處置人員

2.1.1 進入疫情處置相關場所時,疫情處置人員應穿防護服和膠靴,佩戴橡膠手套、N95 口罩、護目鏡。

2.1.2 離開疫情處置相關場所時,應在出口處脫掉防護用品,交工作人員集中處理,并在換衣區域消毒,回到駐地后要洗浴。

2.2 飼養人員 飼養人員一般不參與疫情處置工作,特殊情況下參與疫情處置工作的,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2.2.1 與可能感染的家禽及其糞便等污染物品接觸前,必須戴口罩、手套和護目鏡,穿防護服和膠靴。

2.2.2 工作完畢后,脫掉防護用品,交工作人員集中處理,并洗浴。同時,對可能污染的衣物須用70 ℃以上的熱水浸泡5 min 或用消毒劑浸泡,然后再用肥皂水洗滌,于太陽下晾曬。

2.3 健康監測

2.3.1 免疫功能低下、60 歲以上、有慢性心臟和肺臟疾病的人員,原則上不應參與與家禽接觸的疫情處置工作。

2.3.2 疫情處置人員和家禽飼養人員應及時報告健康異常情況。

2.3.3 所有暴露于感染或可能感染禽和場的人員均應接受衛生健康部門監測。

2.3.4 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的人員及其家人應盡快接受衛生健康部門檢查。

猜你喜歡
野鳥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FAdV-4分離株fiber2結構蛋白表達和細胞內定位的分析
我國大蒜主產區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離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野鳥與籠中鳥
野鳥
禽流感
美國7月禽流感頻發復關或延遲至明年二季度
北京野鳥
臺灣地區及多國發生禽流感,以色列發生新城疫
發現禽流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