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劑量多層螺旋CT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價值

2020-12-30 08:22張樹桐陳燕浩甘棋心劉海芬陳道川鐘倩男
中國醫學裝備 2020年12期
關鍵詞:片狀征象低劑量

閆 菲 張樹桐 陳燕浩 甘棋心 劉海芬 蔣 祺 陳道川 鐘倩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孕婦及兒童亦為易感人群[1-2]。為保證COVID-19的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同時盡可能減少患者尤其孕婦及兒童的射線暴露,本研究對低劑量CT(low-dose CT,LDCT)診斷COVID-19的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整理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3月1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1600例)和湖南中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的(400例)患者,其中男性1 082例,女性918例;年齡15~89歲,中位年齡52歲。依據CT檢查時掃描劑量的不同將其分為低劑量組和常規劑量組,每組1000例?;颊哂邪l熱、干咳及肌肉酸痛癥狀,CT診斷COVID-19均經痰標本和(或)咽試紙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核酸檢測為陽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及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患者有發熱、干咳及肌肉酸痛3個常見癥狀之一;②有COVID-19流行病學史。

(2)排除標準:①影像學資料缺失;②患者呼吸控制差,圖像不清;③未行RT-PCR核酸檢測。

1.3 儀器設備

采用Definition AS型64排128層螺旋CT(德國西門子公司)。

1.4 檢查方法

(1)CT檢查:①低劑量掃描參數。管電壓為120 kV,并應用自動管電流調制技術調節管電流,且在掃描選項卡中勾選CARE Dose 4D選項,管電流為15~75 mAs,螺距為1.2∶1,視野(field of view,FOV)為35 cm×35 cm,球管旋轉一周時間為0.5 s,層厚為2 mm;②常規低劑量掃描參數。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55~250 mAs,螺距為1.2∶1,FOV為35 cm×35 cm,層厚2 mm。

(2)圖像重建:①采用原始數據迭代重建法對肺窗與縱膈窗進行圖像重建;②肺窗縱膈窗橫斷位重建層厚為2 mm,間隔為2 mm,并重建肺窗冠矢狀位,層厚為2 mm,間隔為2 mm,且重建出肺窗1 mm薄層圖像;③肺窗窗寬、窗位為1500 HU和-500 HU,縱隔窗窗寬和窗位分別為350 HU和50 HU;④患者體重、身高不同等原因,導致掃描參數不同,統計低劑量組與常規劑量組患者掃描劑量及管電流,并進行比較。

(3)掃描參數:低劑量組容積CT劑量指數(CT volume dose index,CTDIvol)為(1.78±0.33)mGy,其權重CT劑量指數為常規劑量組(7.32±0.56)mGy的24.3%;低劑量組的掃描總管電流為(38.91±8.27)mAs,為常規劑量組(148.30±0.27)mAs的26.2%。低劑量CT掃描參數合理使用低劑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優化原則,且同時應用自動管電流調制(combined application reduce exposure,CARE)Dose 4D技術調節管電流,使用CARE Dose 4D動態劑量調制技術,符合多數專家學者研究的肺部低劑量掃描參數[2]。

1.5 觀察與評價指標

(1)掃描參數及CT征象:分析兩組CT掃描參數及CT征象,所有圖像均由2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影像診斷醫師進行閱片,包括病變的形態、分布、征象、縱隔淋巴結和胸腔積液情況等,意見不同時經討論后取得一致。

(2)診斷檢出:對比分析兩組診斷檢出率。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兩組掃描參數對照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病例診斷情況對照及CT征象對照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檢出率比較

(1)病例檢出情況:兩組COVID-19患者CT診斷均經痰標本和(或)RT-PCR核酸檢測陽性確診,低劑量組CT檢出陽性為176例,常規劑量組CT檢出陽性為194例,兩組CT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07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情況比較(例)

(2)病例分期情況:兩組COVID-19患者的CT圖像早期、進展期及消散期的分期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CT圖像分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病變分布及征象

分別統計低劑量組及常規劑量組患者病灶累及單側肺葉或雙側肺葉,病灶胸膜下分布為主,3~8 mm磨玻璃密度小結節灶,細網格狀磨玻璃密度灶,實變灶,纖維條索灶,合并胸腔積液,合并縱膈肺門淋巴結腫大。兩組CT征象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CT圖像征象表現情況(例)

2.3 典型病例分析

(1)病例一:患者女性,68歲,因咳嗽12 d、發熱1 d收治,影像學表現為LDCT示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見圖1。

圖1 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LDCT影像

(2)病例二:患者男性,79歲,因咳嗽7 d,發熱1 d收治,影像學表現為LDCT示左肺及右下肺多發片狀磨玻璃密度影,右中肺多發3~8 mm磨玻璃小結節灶,典型馬賽克鑲嵌征;最小密度投影顯示病灶分布,見圖2。

(3)病例三:患者女性,65歲,因咳嗽7 d收治,影像學表現為LDCT示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最小密度投影顯示病灶分布,見圖3。

(4)病例四:患者女性,50歲,因關節、肌肉酸痛3 d收治,影像學表現為LDCT示左肺多發片狀磨玻璃密度影,典型鋪路石征,最小密度投影顯示病灶分布,見圖4。

圖2 右中肺多發磨玻璃小結節灶及左肺馬賽克鑲嵌征LDCT影像

圖3 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LDCT影像

注:圖中A、b為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C為最小密度投影的病灶分布

圖4 左肺多發片狀磨玻璃密度影LDCT影像

3 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是以肺部炎性病變為主的疾病,較少引起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目前已致全球公共衛生處于緊急戒備狀態[3]。因此,2019-nCoV感染的早發現、早隔離及早診治尤其重要。近期一項大樣本研究[4]顯示,2019-nCoV感染者中男性多見(占58.1%),癥狀中最常見為發熱(占87.9%),其次為咳嗽(占67.7%),罕見癥狀有腹瀉(占3.7%)、嘔吐(占5.0%)。但這些臨床表現并不具有特異性,對于2019-nCoV感染的早期識別價值有限。

核酸檢測陽性是確診的金標準,常用標本有咽試紙、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以及血液標本等。但實際操作表明核酸檢測的假陰性率較高,可能與早期標本病毒載量低、標本采集質量不好以及檢測過程不嚴謹等因素有關[5-7]。對影像學表現高度疑似者進行反復核酸檢測[7]對于疾病的監控和早期診斷意義重大。疫情期間,專家強烈推薦容積CT掃描薄層重建取代胸片檢查以免漏診。常規容積CT掃描輻射劑量大,給絕大部分的非COVID-19篩查帶來較大劑量輻射。本研究數據表明,不論是病例的檢出率還是CT征象的診斷,低劑量組與常規劑量組間均無統計學差異,所以,LDCT在COVID-19篩查中具備明顯的優勢,可以部分取代常規劑量肺部CT檢查。

2019-nCoV診療方案第七版指出,病灶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狀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1]。肺磨玻璃影表現為肺密度輕度增加,支氣管和血管輪廓可見,形似磨玻璃,在2019-nCoV感染早期即可出現,隨病情的進展,實變增多?;旌夏ゲA芏仍顑瓤梢姾撩准壖毦W格樣改變,網格即為均勻增厚的小葉內間隔??諝庵夤苷鳛椴≡顑燃氈夤鼙谳p度增厚,走形僵直,管腔內清晰、通暢,管腔不狹窄。病灶以雙肺野外1/3分布為主,且近后胸壁處肺野病灶較近前胸壁處肺野病灶多。COVID-19較具特征性的表現為馬賽克鑲嵌征為病灶與未受累肺以小葉、亞段及肺葉為界,分界清晰[8-9]。

4 結論

LDCT技術在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通過專用重建算法技術有效去除偽影,保證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達到對肺部病灶的診斷要求,為影像診斷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LDCT優勢在于對肺部顯示圖像質量接近常規CT,而劣勢在于對縱隔、胸壁等顯示相對較差[10]。COVID-19的影像學表現主要為肺實質的多發病灶,胸腔積液及縱隔淋巴結增大罕見。因此,將LDCT應用于COVID-19的篩查,在充分發揮其優勢的同時規避其劣勢。低劑量CT可在減少患者醫療輻射傷害的情況下滿足診斷需求,對該病的篩查和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片狀征象低劑量
產前超聲間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體發育不全診斷中的價值
320排CT低劑量容積體部灌注成像強化峰值時間對孤立性周圍肺病變診斷價值
Lung-RADS分級和CT征象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價值
片狀變燃速發射藥燃燒性能的數值計算
片狀電阻器開短路失效模式淺析
血清腫瘤標記物CA125、HE4與多層螺旋CT征象聯合對卵巢癌的診斷價值
蝶鞍分區聯合影像征象對鞍區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術對低劑量CT冠狀動脈支架顯示的初步研究
16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腹部中的應用
有機物凝膠—助熔劑法制備片狀鋇鐵氧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