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應用效果

2020-12-30 07:11高美香王曉慧李秋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2期
關鍵詞:神經內科導管護理人員

高美香 王曉慧 李秋璐

【摘 要】 目的:分析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以確定該方法對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的影響。方法:將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常規組、預警組,分別以常規護理模式、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實施護理。結果:預警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預警組生活質量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P<0.05);預警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安全預警護理模式用于神經內科護理,可增強護理人員的預警意識,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并促進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安全預警護理模式;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

神經內科護理中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的風險較高[1]。這類問題的形成不僅會加劇患者的痛苦體驗,還容易破壞護患關系,引發投訴、糾紛等問題[2]。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方案的制定與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存在密切關聯[3]。安全預警護理模式是一種強調保障護理工作安全性的管理方法。為確定該方法的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114例患者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神經內科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1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常規組(57例)和預警組(57例)。常規組男:女=27:20,平均年齡(52.9±17.4)歲。預警組男:女=26:21,平均年齡(52.4±17.5)歲。差異不顯著,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常規組以常規護理模式開展護理。預警組則以安全預警護理模式開展護理:1)風險評估。神經內科全科護理人員結合既往護理經驗及相關資料,分析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風險性及隱藏的安全隱患。結果為:壓瘡、墜床或跌倒、導管脫出或意外拔管。2)原因分析。①壓瘡?;颊叻矫妫豪夏昊颊咂つw屏障功能下降,多需長期臥床,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護理人員方面:體位護理、受壓皮膚護理不當,對患者及家屬宣教不足。②墜床或跌倒?;颊叻矫妫夯顒庸δ軠p退,家屬監護不足;護理人員方面:日?;顒又笇Р蛔?,未能充分發揮家屬的陪同及監督作用。③導管脫出或意外拔管?;颊叻矫妫簩Ч茏饔昧私獠蛔?,受意識狀態影響而出現意外拔管行為。護理人員方面:導管固定不當,巡視及檢查不及時,未做好神經內科患者、家屬的導管宣教。3)建立安全預警機制。采用預設彩色警示牌形式,于神經內科管理工作中建立安全預警機制。①壓瘡安全預警。為伴壓瘡高風險因素(高齡、需長期臥床、有壓瘡史等)的神經內科患者提供紅色預警身份卡,將這部分患者納入重點觀察對象,強化對患者、家屬的宣教,囑家屬及時匯報患者的局部皮膚異常;適當增加這類患者的巡視頻率及體位變更頻率,并預防性給予患者使用具有保護作用的藥膏。②墜床或跌倒。于神經內科病房、走廊顯眼處張貼藍色“謹防跌倒”、“注意避免墜床”的標識,從環境方面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良好的警示;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家屬的認知狀態,開展個性化宣教,確保其能夠充分認識到預防墜床、跌倒的重要意義;囑家屬養成全程陪同患者的習慣,借助家屬的作用,降低上述護理不良事件的形成風險。③導管脫出或意外拔管。在意識不清神經內科患者床頭懸掛黃色預警卡,將其納入意外拔管高風險管理群體;耐心為患者、家屬講解各類管道的作用,引導家屬掌握導管異常的識別方法,若發現導管彎折、脫出等問題的第一時間,及時匯報;加強導管固定,頻繁檢查患者,尤其是設置黃色預警卡患者的導管固定狀況,及時增加固定膠布,以提高患者導管固定的穩定性。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包含壓瘡、跌倒或墜床、導管脫出或意外拔管;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及住院時間,前者以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統計;分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對神經內科護理人員態度、護理安全性、護理質量均滿意;一般滿意:對護理人員態度、神經內科護理安全性、護理質量中至少1項滿意;不滿意:對護理人員態度、護理安全性、護理質量均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

常規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17.54%,高于預警組(P<0.05)。

2.2 生活質量及住院時間

常規組生活質量(53.26±6.15)分,低于預警組(P<0.05);常規組住院時間(9.21±1.77)d,長于預警組(P<0.05)。

2.3 護理滿意度

常規組神經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80.70%,低于預警組(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神經內科接診量的增加,科室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性,逐漸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4]。神經內科護理中容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為:患者健康狀況較差、依從性較低,且多伴錯誤認知,而護理人員則常常超負荷工作,在患者、護理人員兩方面因素的聯合影響下,患者極易面臨相關護理不良事件的干擾[5]。

安全預警護理模式是一種以識別風險、消除風險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法。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該方法可按照風險評估、確定原因、優化方案的流程,有效消除風險問題、安全隱患對神經內科護理工作安全性形成的負面影響。

本研究通過對安全預警護理模式的實施,表明預警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住院時間低于常規組,生活質量評分與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相比于傳統護理模式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安全預警護理模式的應用優勢在于:1)抑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引入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后,護理人員可借助不同彩色警示標識的預警作用,為不同風險等級的神經內科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管理。此外,安全預警護理模式還將患者家屬納入護理管理工作中,隨著家屬監督、陪同等作用的發揮,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形成風險也可得到良好控制。2)促康復。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對各類護理不良事件風險的控制作用,可確?;颊叩捻樌祻?。3),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壓瘡、墜床等護理不良事件,是造成神經內科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6]。引入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后,護理人員可結合上述不良事件的形成原因,從健康教育、導管管理、環境優化等方面,有效遏制上述問題對神經內科患者生活質量的不良影響。4)提升患者滿意度。住院期間,神經內科患者的滿意度水平主要受病情康復速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住院時長等因素的影響[7]。常規護理、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對神經內科患者病情康復速度的影響差異不大。但相較于常規護理模式而言,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可有效抑制各類護理不良事件的形成,滿足神經內科患者對住院時間的要求(避免住院時間延長),因此,其滿意度水平較高。隨著神經內科接診量的增長,如何優化護理工作質量,逐漸成為神經內科護理管理面臨的關鍵難題[8]。常規護理模式下,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多按照既往經驗,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制定護理方案。部分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尤其是缺乏安全意識、低年資者,其所制定的護理方案極易存在疏漏,進而影響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安全性。而安全預警模式則要求神經內科護理人員依據篩查護理風險、確定風險原因、制定風險防控方案的流程,為神經內科患者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在該方案下,神經內科患者宣教質量、導管護理質量等均可得到良好保障。由此可認為,安全預警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神經內科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宜于神經內科護理中,引入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借助該方法對神經內科安全隱患的識別及糾正作用,保障神經內科患者的康復安全性,并提升其滿意度水平,幫助神經內科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

[1] 卜豫.安全預警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02):181-182.

[2] 張鳳菊.護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4):65.

[3] 龔叢芬,吳慧慧,劉琴,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與SBAR溝通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9):23.

[4] 鄭超.晨間護理質量評分表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4):121.

[5] 馬景,梁娟,賈良萍.風險預警防御機制在對神經內科患者進行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3):280-281.

[6] 孟曉霞,姜冬華.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2):94-95.

[7] 范春燕,張林燕.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安全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0):179-180.

[8] 王敏,劉必琴,周雯,等.全程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在預防神經內科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03):54-57.

猜你喜歡
神經內科導管護理人員
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中康復護理體會
神經內科患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臨床觀察
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
當代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品質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系統論SPO模型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干預實踐
婦產科護理糾紛原因及對策
護理人員獎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護理人員焦慮狀況調查與對策
飛機高壓導管布置探討
施樂扣固定抗高壓PICC導管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