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0-12-30 14:03劉艷玲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1期
關鍵詞:早期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應用效果

劉艷玲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的應用效果及影響。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5月- 2017年1月期間干本院就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設為研究組,并隨機選取同期入院接受體檢健康者共38倒設為對照組,開展臨床對比研究。兩組人員入院后均接受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其后對比兩組臨床檢驗結果。結果:經對比兩組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結果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數值明顯高于健康者.P<0.05;且經隨訪兩年后,隨著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劇,紅細胞分布寬度數值與死亡率均出現明顯增加,P<0.05。結論: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可實現對患者病情進展的早期有效診斷,采取治療措施,為患者死亡風險的降低及臨床療效的提升,提供檢驗依據。

【關鍵詞】 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診斷;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6. 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 21-050-01

臨床中將心力衰竭定義為由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癥或心臟血流動力學負荷變化等多類因素影響下而誘發的心肌損傷性心臟病,患者可隨著病程進展及心力衰竭癥狀持續時間的不斷延長,逐步進展為慢性心力衰竭,加劇患者呼吸困難、體乏、尿潴留等臨床癥狀,并出現心肌重構現象,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故需選取有效診斷方式,實現對患者病情的早期有效診斷及進展評估,通過早期有效治療的實施,降低患者安全風險[1]。因此,為探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的應用效果及影響,特開展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間于本院就滲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設為研究組,并隨機選取同期人院接受體檢健康者共38例設為對照組,開展臨床對比研究。

對照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范圍54-83歲,平均年齡(68. 51±6.42)歲。研究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范圍52-81歲,平均年齡(66. 54±6.27)歲,病程2-5年,平均(3. 51±1.22)年。研究組患者經NYHA分級后,Ⅱ級患者13例(男/女,7/6),Ⅲ級患者14例(男/女,7/7),Ⅳ級患者(男/女,6/5)。經統計學方法對比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后,結果P>0. 05無差異性,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兩組人員均在知情前提下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類型心臟疾病者;排除無法配合后續治療、復診、隨訪者。

1.2方法兩組人員均于人院當日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液2ml,放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備用,其后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型號BC-5000)及配套試劑盒進行檢測。采血及檢驗操作過程均需嚴格按照臨床操作要求及儀器使用說明進行操作,避免誤差[2]。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臨床檢驗結果,即對比兩組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數值差異性及不同心力衰竭等級患者間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數值及預后2年內的死亡率差異性。

1.4統計學方法觀察指標各項數據中,連續性變量資料為紅細胞分布寬度,用(x±s)表示,t檢驗,定性資料為預后2年內的死亡率,用(n,%)表示,x2檢驗。同數據組間對比結果均使用SPSS23.O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若結果P<0.05且差異顯著,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檢驗結果對比經對比兩組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結果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數值明顯高于健康者,P<0.05。見表l。

2.2不同心力衰竭等級紅細胞分布寬度、死亡率對比經隨訪兩年后,隨著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劇,紅細胞分布寬度數值與死亡率均出現明顯增加,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具有心臟病史,其中以冠心病、高血壓等老年基礎性疾病為主要誘發原因,故患者在治療預后期間可由病情進展引發心肌重構后出現急性心衰增加患者死亡風險,對此需借助有效診斷措施對患者實施早期滲斷,延緩病情進展,降低風險。目前,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主要采用心電圖及影像學手段進行檢驗,雖可通過較為直觀的圖像變化監測,實現有效診斷,但多于患者病情進展監測無特異性作用,故仍存在較大應用局限[3]。

研究結果表明:經對比兩組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結果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數值明顯高于健康者,P<0.05;且經隨訪兩年后,隨著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劇,紅細胞分布寬度數值與死亡率均出現明顯增加,P<0.05。分析原因: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是主要應用于貧血分類的臨床檢驗方法,通過對人體紅細胞體積異質性參數的分析,進行辨別,且可通過對紅細胞分布寬度變化寬度的有效反映實現對多類病情變化的監測。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慢性心衰患者發病后由于心肌炎癥刺激外人體周血炎性因子的分泌,進而對對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一定抑制,并具有對迷走神經的刺激作用,進一步對腎臟血管造成缺血性損傷,加劇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降低紅細胞數量,對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造成影響,故可將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作為對慢性心力衰竭進行早期診斷及病情進展監測的可參考依據[4-5]。

綜上所述,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可實現對患者病情進展的早期有效診斷,采取治療措施,為患者死亡風險的降低及臨床療效的提升,提供檢驗依據。

參考文獻

[1] 陳端英,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9,28 (01):38-40.

[2] 柯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學術版),2018 (12):55-57.

[3] 李夢文,姜坤宏,王健,張明龍,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對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 (30):158+160.

[4] 李敬,華琦,羅鴻宇,朱瑋瑋,王鋼,劉建峰,老年收縮性與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的對比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08):794-797.

[5] 巫雪飛,李巧,趙連山,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 (02):235-237.

猜你喜歡
早期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應用效果
B超診斷早期宮外孕患者30例的臨床分析
CRP和PCT在醫院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