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

2021-01-02 19:37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方 敏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8)

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闭n程思政的核心,是在授課的過程之中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潤物無聲地進行思想引領。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首先,課程思政并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而是要求把所有專業課程都納入“大思政”體系,各專業以及所有開設課程都要承擔起培育和塑造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責任,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全程育人的格局。

其次,課程思政不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思政理論知識。課程思政是指以課程專業知識為導向,在達到能力培養目標的同時,根據所授課程的內容和特點,挖掘與課程內容關聯、符合課程特點的思政元素[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國情懷、道德修養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無形地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讓學生產生共鳴,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情操、文化涵養。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當前,雖然高職院校在思政理論課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思政課程在思政教育方面仍存在“孤軍奮戰”的困境。課程思政要求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這就打破了長期以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狀態,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相輔相成、同向同行,是實踐“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補充完善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格局

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各種思潮以及非主流思想、網絡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帶來了沖擊。這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單純依靠思政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形單影只,這就迫切需要吸納其他非思政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形成同向而行的“小伙伴”,發揮各自優勢,全面展開思政教育。因此,課程思政進一步豐富了思政教育的主體,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形式,擴大了思政教育的范圍,強化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力補充。

(二)課程思政是協同育人合力形成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闭n程思政的提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進一步拓展到其他課程的建設實施之中,納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之列,使“立德樹人”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崗位職責和神圣使命。除了思政課教師,其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要擔負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其他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匯聚成強大的育人聚合力,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達到“1+1 >2”的良好效果,共同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服務[2]。

(三)課程思政是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需要

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達到新高度,除了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具備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家國情懷、文化修養、法治觀念等高素質能力。大學階段是青年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自我的關鍵時期,課程思政的實施,能充分發揮協同育人效應,將政治、歷史、人文、法律等多方面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中,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主流價值觀念的熏陶,避免他們被各種消極、錯誤價值觀念同質化,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使之成為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時代大學生,為國家的建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課程思政使專業建設更具深度和溫度

“課程思政”這一理念賦予了所有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責任,而所有課程在發揮育人功能后,也可以更好地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因為任課教師在挖掘本專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的同時,需要轉變理念,主動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關鍵環節進行教學改革,使教學更具深度和廣度。課程思政的實施,使學生不僅能學到專業理論、專業技能這些“冰冷”的科學知識,而且能接收到嚴謹的治學態度、質樸的家國情懷等精神力量,促使學生把個人的理想抱負與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相結合,這使得專業建設既具深度又有溫度[3]。

三、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問題

隨著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課程思政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各高職院校都在努力推行,但在當前課程思政的推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一)課程思政理念意識淡薄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教師偏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育觀念確實存在偏差。他們與思政教育聯系較少,缺乏思政教育意識,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程的責任,是思政教師的責任,自己更擅長嚴謹的實驗操作和技能培養。很多教師對課程思政這種新興的育人理念尚不理解,對思政元素沒有認識到位,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更沒有領悟。為了“完成任務”,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的實施上流于形式,甚至否認思政教育是自己的職責,對自己所教授的專業、課程中是否存在思政元素、能否進行思政教育存在疑慮,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課程思政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不完善

當前,除了“上海經驗”,思想政治教育向專業教學體系轉化缺少經驗做法。絕大多數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不完善:學校層面未能將課程思政納入整體工作布局進行統籌規劃,缺乏強有力的協同保障機制,盡管部分高職院校制定了相關制度,但有的過于籠統,并未將制度細化、系統化,可操作性不強;學校各部門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定位把握不清,沒有形成分工明確的管理體系,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跟進,工作之間缺乏有效對接,難以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合力;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力度不夠,“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仍然不能根植于心。

(三)各類課程之間融合度不夠

在以往的課程教學體系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兩者互不干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之間“兩張皮”的現象始終存在。很多教師的專業知識體系全面,但思政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夠,專業課教師無法有效找到“融入點”。尤其是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更注重實踐環節,理論知識的傳授深度不夠,較難發掘新穎的思政浸潤內容。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多樣的授課方式,專業技能與思政之間融合轉化難度更大。

(四)生源多樣化對教學帶來的沖擊

隨著擴招政策的貫徹落實,高職院校學生生源整體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由原來的普通高中、中職生源,擴展成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新型職業農民等不同類型的社會群體。一方面,他們在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方面有明顯差異;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學生在思想和價值觀上差距更大。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播者,不再是簡單的依據教材傳授知識,而是需要重視課程資源開發和教學過程設計,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掌握精湛的技術同時,感受“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和人文自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因此,如何在同一門課程中融入符合不同類型學生的思政元素以滿足不同類型生源學生的教育需求成為當前教師面臨的難題,這也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高職院校應精準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了解它的特點,深刻解讀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精確找出推進它的障礙,對癥下藥,只有從強化意識理念、做好頂層設計、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資建設等方面入手,才能高效地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

(一)強化“育人共同體”理念

高職院校應牢牢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凝神聚力,鼓勵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共同組建以育人能力提升為核心的教育團隊,通過研討教學內容、分享思政元素挖掘等手段不斷促進團隊達成課程思政的理念共識,逐步形成良好的課程思政教育生態。每一位教師應從思想上牢固樹立“育人共同體”意識,堅持教書和育人的統一。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肩負著用主流價值觀引領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責任和擔當。每一位教師都應改變傳統觀念,要深刻意識到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分工合作的關系,既互助合作、相互支持,又“和而不同”、各有側重。在高職院?!坝斯餐w”中,無論是思政課專職教師還是其他課程教師,承擔的育人使命都是一致的,要不斷強化“育人共同體”理念,共同營造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二)做好頂層設計,提供各項保障

高職院校應緊跟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趨勢,高度重視課程思政的工作,成立以黨委行政共同牽頭,以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教務處等相關職能部門、教學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從專業發展、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激勵機制等方面著手,整合校內的各項資源,做好統籌工作,制定可行性強的建設方案和指導意見,全面負責指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工作,為課程思政的實施保駕護航。教學部門則應當大力促進課程體系革新,將思政教育目標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修訂教學大綱,鼓勵各任課教師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改革、課堂應用等方面有所作為,拒絕課程思政“形式化”。同時,教學部門應統籌做好教學設計,創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和實訓實踐不同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充分根植自身的辦學定位與特色,使課程思政建設易開展、接地氣、有成效,形成有高職院校特色的“三全育人”格局。

(三)轉變教師觀念,加強學習,提升思政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苯處熓钦n程思政的踐行者,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思政能力,他們的政治素養、價值觀念和道德修養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因此,全體教師要在思想上拋棄傳統的教育觀念,要清醒地意識到課程思政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將課程教學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載體。每一位教師也應意識到,課程思政不會占用專業知識的傳授時間,如果應用得當,反而能夠成為專業課堂上的點睛之筆,增強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德育素養和人文底蘊,這是實施好課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課堂上能否展現出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獨具特色的個人魅力,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開展的效果。

(四)注重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

課程思政的實施要有針對性,對于不同的專業和課程,要避免講大道理。高職院校應引導、鼓勵專業課教師打破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藩籬,與思政教師“強強聯手”,共同挖掘、整理與專業課程相適應、相契合的思政價值元素:思政教師為專業課程教師提供理論指導,幫助他們挖掘課程中的思政素材關鍵點和閃光點;專業課程教師將思政元素關鍵點和閃光點融入實際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中,從小處和細處入手,結合專業發展新動態、產業轉型新趨勢等,及時更新完善理論教學內容,打造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需要注意的是,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機械嫁接或拼湊,而是以科學的專業知識為背景,以客觀的現實情況為依據,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踐行。此外,專業課程教師還應深入了解和分析當前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興趣,使知識傳授不再局限于專業技能的刻板傳輸,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樂于接受、主動接受思政教育。

(五)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載體

課程思政的實施要達到良好效果,使學生自發接受教育,主動踐行主流價值觀,就必須結合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以往的思政教育載體單一,缺乏創新,教學載體應用不夠豐富。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創新教育教學載體,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徑,選擇與時俱進、符合當代大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資源。在信息交流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將各種媒體作為教學載體,開展情景教學。例如,利用視頻、動畫等來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合理利用微課和慕課及在線開放課程,突出思政教育主題。開展以課程思政為專題的理論指導與經驗分享培訓會,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開展“課前十分鐘”思政教育活動,讓學生站上講臺探討時事熱點、播報行業新聞、介紹民俗風情等;邀請企業能工巧匠進課堂,讓學生領略真正的職業素養;運用“翻轉課堂”的優勢,把以教為主的課堂轉換成以學為主的課堂;打造課程思政“金課”;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使案例式教學更鮮活、探究式教學更直觀、體驗式教學更豐富、互動式教學更親密、專題式教學更深入。通過豐富和創新教學手段和載體,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讓學生不僅積極參與新知探索的過程,而且能在情境感染、氛圍熏陶下,樹立家國情懷、敬業精神、大國工匠等高尚道德品質,進而實現專業學習與道德培養、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