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類紀錄片的發展與核心
——從《自己的故事自己拍》到《早餐中國》

2021-01-03 17:54陳海寧
青年記者 2021年6期
關鍵詞:紀錄片創作

● 陳海寧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時間如河水一般一去不返。紀錄片的魅力和重要價值,就在于對特定的時間片段進行復制,用影像留下真實記憶,使逝去的一切成為可看得見的歷史。

觀察類紀錄片是紀錄片的一種,自上世紀60 年代出現并逐漸興起以來,一度刷新了紀錄片創作的觀念。觀察類紀錄片類似“直接電影”,其技術基礎源于便攜式攝像機和磁帶錄像機的出現,能夠將拍攝者隱匿于鏡頭與故事之后,沒有畫外音。主張充分運用運動長鏡頭、同步錄音、連貫剪輯等技術手段,以一種冷靜旁觀、無介質的態度,對現實事件進行完整的呈現。[1]所以,曾經出現過無背景音樂、無旁白、無采訪、無字幕的紀錄片。這些拍攝要求充分體現了觀察類紀錄片的特點,也是作為紀錄片最本質最原始的風格體現。

上世紀90 年代,紀錄片創作熱潮涌動,觀察類紀錄片在國內得到飛速發展,又有創新。專注現實生活的本質,冷靜地觀察人們的日常生活,捕捉具有震撼力的鏡頭。就主題而言,這種拍攝方式著重記錄小人物的生活過程與細節,借以討論背后折射出的較大的生存環境以及社會問題。

觀察類紀錄片的欄目化嘗試

1999 年,福建電視臺成立新聞頻道。當時有一個欄目《自己的故事自己拍》,是觀察類紀錄片欄目化的大膽嘗試?,F任福建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主任洪雷,當年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制片人,帶領9 位剛邁出大學校園的年輕編導,延續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創作模式,將攝像機大膽交給普通民眾,讓他們記錄下自己的生活。因為“真實”是紀錄片最重要的要素,這個核心理念從未改變。攝像機交到百姓手中,拍攝自己的生活,確實能得到很多鮮活的影像。

這檔欄目開播8 個月,就生產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收視率居高不下。比如筆者當時的作品《連體連心》:一位父親記錄他的一對連體嬰兒,拍攝了從住院、手術、看護的一整段完整的過程,展現出身為父母的愛心與擔心,醫護人員的善意以及經濟的壓力。拍攝者肯定是不專業的,片子是在編導的幫助和指導下完成的,很多重要的場面,編導必須親自上陣。但還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事件和情感的真實性。這樣的片子,即使在十幾年后的今天,拿出來看,依舊是打動人心的,因為內核沒有變,“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

知名紀錄片導演王圣志,當時也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創作出了一些角度新穎的紀錄片:《青春風暴》,拍攝青島一個關懷未婚先孕、做人工流產的機構;《南京大橋守望者》,講述南京長江大橋上面一個專門阻止自殺的人的不平凡故事。雖然敘事角度都是主人公講述自己的故事,由身邊的親朋好友拍攝,但片子的創作方向,是由編導牢牢把握的。創作者不刻意顯露自己的主題意識,讓觀眾自己去揣摩,去判斷,去尋找意義。

觀察類紀錄片的創新發展

1.極致的視覺畫面

時間到了21 世紀,攝影技術的革新為紀錄片注入了美學活力。隨著無人機使用門檻的降低,航拍大量出現在紀錄片中。航拍的缺點是敘事能力較弱,要敘事,要講一個故事,就要降下來,低一點,才能貼近人物,展現人物內心。所以在觀察類紀錄片中,航拍鏡頭多用于展現環境,渲染氣氛。

由于資本大量涌入紀錄片領域,出現了很多大制作的觀察類紀錄片。比如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就引發了全民關注,紀錄片的熱潮又一次席卷全國。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在這方面先行先試,擁有自己的紀錄片團隊,幾年來生產了許多口碑良好的觀察類紀錄片,如《早餐中國》《絲路百工》《福建茶文化》《文學的日?!返?。2019—2020 年,海峽衛視團隊制作的百集美食微紀錄片《早餐中國》被稱為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后,又一部現象級的美食紀錄片。每集短短5 分鐘,講述平凡人的煙火生活。片子雖短,但對于畫面的要求極高,對美食的拍攝達到了極致。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特寫,都是在攝影棚里,配合道具、燈光、高清攝像機拍攝出來的。其中也有很多的創新,比如微距攝影等,能夠非常近距離地拍攝出食物表面的紋理和質感。那些色澤優美、香氣四溢、質感十足的美食,在屏幕上雖然僅僅出現幾秒,卻常常要花費一兩個小時來拍攝。

2.旁白(解說詞)的變化

關于旁白使用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資深制片人卡瓦爾康蒂建立了十四條工作原則提醒制作小組:“不要相信憑旁白就可以講故事,結合畫面和聲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適?!盵2]國內的許多專家學者也提倡紀錄片少用旁白,認為不需要將所有的話都說盡,過多的解說,加入了紀錄片創作者個人的觀點和情感,影響觀看者的判斷。

但也有學者認為,旁白可以摧毀一部影片,也可以借助創造性的語言拯救一部影片。[3]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實踐,如今紀錄片創作中解說詞的運用已經百花齊放,并不拘泥于一種方式。許多電視人在旁白上狠下功夫,把解說詞處理得極富藝術性,字字珠璣。最為典型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甚至引領了一種非常文藝的表達方式“舌尖體”,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除了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片子中不乏這樣的句子:

東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們的遷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離合見證了人的聚散。

半世闖蕩,帶來家業豐厚,兒孫滿堂,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歸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這是中國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樸素,但有力量。

極富文采的解說配合精美的畫面,為原生態的食物增加了內涵和力量,相得益彰。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旁白永遠是隨時可用的資源。適時用旁白銜接與供應內容,能使片子的節奏更加緊湊,快速推進。不描述畫面,只做必要的補充,使用字幕來代替背景敘述,簡潔有力,畫龍點睛,都可以使旁白發揮更大作用。

3.選題的多樣化

近年來,許多關注生命本源的醫療紀錄片紛紛涌現并獲得較高口碑,例如《人間世》《急診室的故事》《生命時速 ·緊急救護120》《生門》等。這些發生在醫院的故事,追問著生生死死,在對患者之苦和醫者之難的冷靜呈現中,重建醫生與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在后疫情時代,多關注這類選題,一定能挖掘到不一樣的故事,獲得很好的口碑。

另外,還涌現出一批不按照常規套路出牌的社會觀察類紀錄片,在很受年輕人歡迎的B 站,這類紀錄片的點擊率很高。比如日本NHK 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紀實72 小時》,沒有固定腳本,設定一個事件,讓事情自行發展,拍攝過程中充滿不確定性。真實+未知,正是此類紀錄片的魅力所在。

2019 年,由優酷、云集將來聯合出品的觀察類紀錄片《我可以跟你回家嗎》在優酷和B 站開播。這是一部都市觀察跟拍式紀錄片,深入基層社會。系列紀錄片要求進入剛認識的拍攝對象的家中進行采訪、拍攝,被拒絕的可能性很大。這種紀錄片不追求戲劇性,而是呈現生活流,對觀眾來說充滿新鮮感。[4]

觀察類紀錄片的核心

北京電影學院司徒兆敦教授曾經說過:紀錄片工作者要有勇氣堅持客觀性,對于他們來說,最能引發創作沖動的,是把真實的人和事直接攝入自己的鏡頭,把作品的闡釋權交給觀眾。

觀察類紀錄片發展至今,變的是技術與表現形式,不變的是“真實”這個核心,依舊要靠“真實”吸引人,引發觀眾的共情與共鳴,打動人心。紀錄片創作者要有獨到的人文發現、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才能尋找到好的題材、真實的情感。

《早餐中國》在2019-2020 年一共推出三季,共完成了100 集的體量,豆瓣評分高達8.9 分,在騰訊視頻端視頻2 季播放量破6.4 億,獲得2019 騰訊視頻年度觀眾最佳選擇節目。節目的成功,離不開真實的煙火生活,創作者不動聲色的觀察與沉浸式的體驗。

正如司徒兆敦教授所說:真實是紀錄片的本質屬性,是紀錄片的基石和魅力所在。它要求創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獲取創作素材,以非虛構的方式從事創作。[5]紀錄片的重要價值,就是對真實進行復制,用影像留下時代的記憶,使其成為可看得見的歷史,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觀察類紀錄片的生命力在于:記錄生活本質,展現煙火人間,真實還原人們的生活百態和人性溫暖,貫徹“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的時代要求?;厮萦^察類紀錄片發展歷程,雖不斷創新求變,但不變的是“真實”這個核心。

猜你喜歡
紀錄片創作
超贊的自然紀錄片
咱也過回『創作』癮
一部微紀錄片的感悟
《如詩如畫》創作談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