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社會”關系視角下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3個維度

2021-01-03 11:15陳叢刊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體育社團家國情懷

摘? ? 要: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是我國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深化體育社會組織體制機制改革的難題。運用文獻研究法、邏輯分析法,從“國家-社會”關系視角的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3個維度進行分析,認為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主要面臨的困境是: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是頂層強、基層弱,滿足體育服務需求力有不及;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是官方體育社會組織穩定、草根體育社會組織弱小,體育社團建設無力兼顧;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推廣運動項目側重集中示范、忽視分散推進,引導運動項目發展力有不足?;谝陨咸岢觯汉霌P家國情懷,引導我國各級體育社會組織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從行政調撥到市場機制,深化我國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改革;厘清公私界限,兼顧公益性和私益性,進一步促進我國社區體育社會組織改革。

關鍵詞:中國體育社會組織;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體育治理;體育社團;基層體育社會組織

中圖分類號:G 80-053?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re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a difficult topic in deepening sports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official-civilian relations and public-private boundaries are analys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dilemma of China’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reform is that the function of all levels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strong at the top and weak at the grassroots, and their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sports services is not good en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that the official is stable, the grassroots wea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too busy to supply. National individual sports associations attach importance to centralized demonstration and neglect scattered promotion of sports events, leading to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research promote the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take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guide the reform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in China;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deepen the reform of China’s grassroot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from administrative logic to market logic; clarify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grassroot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Keywords:Chinese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official-civilian relations; public-private boundaries; sports governance; sports associations; grassroot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已列入《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確定的九項重大工程之一,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有了新機遇。近年來,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迅速,在2012—2017年之間數量規模由23 000個增長至48 000個,增幅達到1倍多[1],并且類型在不斷增多,對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體育社會組織的治理方式因國家與社會互動程度的不同而各不相同[2]?;诖?,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檢索到2011年以來的相關期刊論文和碩博士論文近 300 篇,并重點閱讀了其中的 64 篇;同時閱讀相關專著28本,以及在民政部網站、國家體育總局網站、中國奧委會網站、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網站查閱了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相關資料。筆者對與體育社會組織有關的歷史資料進行整理時發現,較少將體育社會組織置于“國家—社會”關系視角下進行研究。而“國家—社會”關系視角是研究體育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國家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是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 該理論視角下的國與家、官與民、公與私3個關系維度,為解決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中的一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試圖從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維度,分析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困境,并同時剖析其困境形成的深層次歷史原因和經濟原因,以期在新的歷史方位下為促進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以及推動我國體育社會組織體制機制創新提供理論參考。

1? ?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是我國“國家—社會”關系構成的3個維度

在學術界,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存在“國家高于社會說”和“社會高于國家說”兩大流派[3],分別圍繞國家嵌入、社會組織自治展開,這兩者具有高度的關聯性?!皣摇鐣笔且粋€整體, 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具有全局性和動態性[4]。國家與社會組織的關系具有互嵌性、同質性的特征,兩者之間的互動影響著社會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有學者從中國歷史的視角研究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提煉并概括出3個維度,即國與家、官與民、公與私[5]。而新中國在發展中與社會形成的相互依存關系則體現于國與家、官與民、公與私的互動過程中,分別從3個維度形成了3對關系,深刻影響著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形態,成為認識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的重要邏輯起點。其中,國家、官方、公共是宏觀層面,具有頂層設計的意義;家庭、人民、個人屬于社會微觀層面,是對頂層設計的重要支撐。3對關系的互動彰顯出新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特性,使國與家在結構上、官與民在相互關系中、公與私在界限內,不斷深化著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并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

1.1? 家國情懷凸顯國家榮譽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號召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6]。家國情懷則是一個人對其祖國體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其祖國繁榮富強、民族興旺、人民幸福所體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其祖國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及振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7]。一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包含一種強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體現出來的是為了中國繁榮和富強而奮斗的責任感。家庭與國家密切相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8]。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9]“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10]。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曾提出“設立國家榮譽制度”,這就是家國情懷的重要體現。家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具有強大的政治引領力和組織動員力,在新中國,國家榮譽和集體主義精神成為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沒有國家的繁榮與富強,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安康就難以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2? 官民關系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形態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官與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平等的等級關系,并且這種關系維系著基本的社會秩序,皇權話語體系長期發揮重要作用[11],社會秩序受皇權話語支配和統治正是官民關系的表現形式[12]??梢?,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社會秩序是依賴皇權而建構的[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法制建設掀開新篇章。中國現代化社會是法制社會,法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推動新中國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14],因此,依法構建官民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處理好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的重要前提。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根基[15],也是官與民建立良好關系的重要法寶。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促進官民關系和諧。

1.3  公私分界是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動態平衡

公與私分別代表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兩個具有界限的利益維度,公與私的關系同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相生相伴[16]。從權利主體而言,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社會層面通常會有一定程度的兼容,而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有時又會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此時,實現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往往要優先于實現個人利益。儒家思想中的“崇公抑私”思想歷經世代延續傳承,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仍產生著一定的影響[17]。新中國成立后,個人利益在某一歷史時期曾經被忽視過,個人的貢獻更多是置于集體之中才能得到更有力的彰顯。而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黨和國家對公與私的關系的認識有了深刻的變化,私有財產的正當性逐漸引起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至此,中國共產黨深化了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诖?,筆者認為,對中國的公有制經濟而言,保障集體利益是實現個人利益的基礎,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依托[18]。而對于非公有制經濟而言,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與公有制經濟有著明顯區別。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依法保障和引導其發展,既要統籌兼顧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也須明確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界限。

2? ?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視角下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困境

在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過程中,體育社會組織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引發的各類問題的出現[19],在不同程度上對體育社會組織的功能產生了一些影響。在國家與社會的互動中,從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方面解決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為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開辟新路徑。

2.1? 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頂層強、基層弱,滿足體育服務需求力有不及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體育領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參與體育運動促進健康和享受樂趣的需求及向往。新中國成立后,曾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體育社會組織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發揮的作用不夠大。主要體現在:1)全國性奧運會項目協會規模和影響力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競技體育是展現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國際上樹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形象,奧運會項目成為新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重心[20]。大力發展新中國的競技體育,提高競技體育成績,推動部分奧運會項目協會發展,是提升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增強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各類全國性奧運會項目協會自20世紀50年代起相繼成立,在我國體育改革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擴大我國競技體育的國際影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組織架構松散、作用輻射范圍小。由于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工作機制不健全、經費不足等,大量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具有粗放式發展、碎片化管理的特征,并且對體育服務尚不具備較強的供給能力。一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組織成員來源復雜,還有一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內部管理較混亂,難以持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需求。

2.2? 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官方體育社會組織穩定、草根體育社會組織薄弱,體育社團建設無力兼顧

從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歷程來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要有政府的支持,尤其在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初期亟須得到政府的扶持。我國將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與體育行政職能合二為一的管理體制有利于統籌協調與優化配置資源。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在發展中產生了對政府部門的路徑依賴,一些群眾性自發結社而成的草根體育社團發展較為無序和散亂。主要體現在:1)“政社一體”的體育社會組織具有合法性基礎?!罢缫惑w”的體育社會組織在發展中體現出自上而下的穩定性。例如: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就具有“政社合一”的雙重屬性[21],并且其可用的相關資源較多。2)草根體育社團發展基礎薄弱。廣場舞隊、路跑協會、健身操團體等草根體育社團囿于活動資金、活動場地、服務功能不足或缺失,大多數體育社團未能達到民政部有關注冊備案要求。因此,草根體育社團的組織架構較為松散。

2.3? 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推廣運動項目:側重集中示范、忽視分散推廣,引導運動項目發展力有不足

在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總體較為穩定的發展路徑是“國家需要—推廣普及—向基層覆蓋”,但是對基層體育需求的關切度有待提升,需要更加聚焦于實現“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體育權利和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在國家與社會的互動中,有些形成科層制的體育社會組織具有逐級傳達的行政職能,國家對這些體育社會組織優先配置相關資源,往往對其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2]。例如,某一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能帶動同一運動項目的下一層級單項體育協會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在普及運動項目時能對地方體育協會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但是有些地方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方式較為粗放,未能結合當地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意愿推廣運動項目。在扶持各地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時,推廣的運動項目的普及性和針對性不足。

3? ?傳承與突破: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路徑

從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3個維度找準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新方位,不僅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也有助于探尋出推動新發展階段基層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著力點。

3.1? 弘揚家國情懷:引導我國各級體育社會組織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改革

推動國家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服務需求作為推動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著力點。在我國構建“全地區覆蓋、全生命周期服務、全社會參與、全人群共享”的體育服務新格局中,體育社會組織要將促進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由此,一要加大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的改革力度。在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的過程中,全面增強其對地方體育社會組織的輻射、引領和帶動的作用,推動新興的、適宜普及的運動項目向更普及、更普惠的方向發展[23],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黨領導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的建設。二要加快培育基層體育社會組織?!丁笆奈濉鄙鐣M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推動社會組織服務基層。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縣級體育社會組織占體育社會組織總量的70%以上[24]。因此,要著力調動這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為普及程度較廣的廣場舞、太極拳等運動項目的進一步推廣構建組織網絡,進一步擴大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聯盟,形成全民健身活動的集聚式參與路徑。對部分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準入門檻適當降低,并著力提升部分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體育服務供給能力。要形成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自治與外部社會環境治理相結合的體育服務治理新方式[25],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機制。

3.2? 優化資源配置:從行政調撥到市場機制,深化我國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改革

行政調撥意味著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層級式為主[26],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在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初期的作用較為顯著,但是隨著我國一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這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具有了公共服務能力,因此,這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能夠滿足一部分人民群眾的體育服務需求,可以成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供給主體之一。由此,一要健全國家體育治理體系中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體系。發揮社會組織和群團組織在基層體育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基層體育治理的途徑[27],把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的部分體育服務事項移交市場主體或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大力培育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通過市場機制促進相關資源向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配置,并同時提供政策、人才和資金,為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賦權增能,促進其增加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二要加強草根體育社團參與體育服務的社會環境的營造。草根體育社團是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與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相關。要加強培育草根體育社團,增強草根體育社團的動員力和行動力,營造有利于草根體育社團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社會環境,將其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并參與實施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以彰顯公共體育服務的增益性。

3.3? 厘清公私界限:兼顧公益性和私益性,進一步促進我國社區體育社會組織改革

我國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主體之一。我國體育社會組織不僅要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具有公益性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同時,也要著力滿足少部分人民群眾個性化定制的體育服務需求,促進部分特殊人群的體育活動的開展。由此,要進一步厘清公益和私益的界限,激發一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改革創新,在滿足公益性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兼顧提供私益性的個性化定制的體育服務,以及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比賽活動?;诖?,進一步促進我國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一是要發揮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社區是我國各個地方政府開展居民工作的基礎[28],應加強社區體育工作,充分發揮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區業余體育俱樂部、健走團、廣場舞協會等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引導這些社區體育社會組織舉辦一些群眾性體育賽事,動員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特別是針對部分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能提供差異化的和個性化定制的體醫融合的健身指導服務。二是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要加強對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建設的示范與引導。首先,完善以各地方單項體育協會為樞紐,以各類適宜全民健身的運動項目和部分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以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為實施主體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其次,鼓勵地方單項體育協會實體化,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要加強對地方單項體育協會建設的引導,使地方單項體育協會的職能向其所轄鄉鎮和社區一級的體育社會組織延伸,提高鄉鎮和社區一級的體育社會組織的體育服務能力,并要協調建立與健全社區居民體育健身指導服務需求信息采集機制,進一步促進鄉鎮和社區一級的體育社會組織的體育服務供給與居民體育服務需求的精準匹配。

4? ?結束語

在“國家—社會”關系視角下,從家國情懷、官民關系、公私分界3個維度闡釋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中存在的困境,為創新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路徑提出建議。在新發展階段深化我國體育體制機制改革,要在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和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加強對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研究,進一步深入探究與豐富其內涵和外在表現形式,為構建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路徑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 王占坤,彭艷芳,許昌,等. 英國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經驗及啟示[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1):49.

[2]? 陳叢刊,魏文. 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治理方式分析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8,190(4):10.

[3]? 鄧正來. 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17.

[4]? 白立強. 究竟是“社會國家化”還是“國家社會化”?—從馬克思“國家—社會”結構理論看當代中國“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J]. 理論探討,2007,135(2):33.

[5]? 梁治平. 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22-23.

[6]? 涵養家國情懷 逐夢偉大復興[EB/OL]. (2020-10-02)[2021-

01-12].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0-10/02/

content_76773294.shtml.

[7]? 三句話讀懂習近平的家國情懷[EB/OL]. (2015-10-06)[2021-

01-0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06/c1001-276

64791.html.

[8]? 談火生.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家國觀比較—以亞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為中心的考察[J]. 政治學研究,2017,137(6):2.

[9]?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EB/OL].(2016-12-15)[2021-01-03]. http://www.xinhuanet.com/po

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10]? 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EB/OL].(2017-10-29)[2021-01-0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9/c_1121872621.htm.

[11]? 周慶智. 中國基層社會秩序變遷及其建構涵義[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7(1):17.

[12]? 丸山真男.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M]. 陳力衛,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466.

[13]? 周慶智. 官民共治:關于鄉村治理秩序的一個概括[J]. 甘肅社會科學,2018,233(2):2.

[14]?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M].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242.

[15]?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

[16]? 周慶智. 在官治與民治之間:關于基層社會秩序變革的一個概括[J]. 學術交流,2019,304(7):57.

[17]? 蔡從燕. 公私關系的認識論重建與國際法發展[J]. 中國法學,2015,183(1):187.

[18]? 集體主義綻放新光芒[EB/OL]. (2020-04-15)[2021-01-

02].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415/c1003-3167

3472.html.

[19]? 陳叢刊,陳寧. 論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的歷史方位[J]. 體育科學,2018,38(9):78.

[20]? 崔國文,孫晉海,王樂. 中國多元主體共治的非奧運會項目管理機制重構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4):298.

[21]? 黃亞玲. 中國體育社團的發展——歷史進程、使命與改革[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2):155.

[22]? 任劍濤. 宏觀避險、中觀著力與微觀搞活:中國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轉變[J]. 政治學研究,2019,144(1):29.

[23]? 陳叢刊,陳寧. 新時代群眾體育發展:引導需求與改進供給[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9,43(6):16.

[24]? 裴立新. 新時代中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9,204(3):17.

[25]? 彭菲. 社會治理新常態下體育社會組織與政府合作治理機制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29(4):336.

[26]? 李普塞特. 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M]. 郭為桂,林娜,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8-9.

[27]? 孟歡歡,李健,張偉. 體育社會組織的公共性悖論與超越[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2):128.

[28]? 習近平在武漢考察[EB/OL]. (2018-04-26)[2021-01-02].http://www.xinhuanet.com/2018-04/26/c_1122749224.htm.

猜你喜歡
體育社團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影響和作用
高校學生群體活動的基本特征和組織管理研究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我校學生體育社團開展活動的情況研究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學生體育社團成因及其對體育課程作用簡析
試析中職學校體育社團的建設與實踐研究
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抗戰敘述和家國情懷
王文杰的家國正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