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主義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困境

2021-01-03 04:50呂泰志鄭雨璐
人物畫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人本主義

呂泰志 鄭雨璐

摘 要:面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困境,本文由存在主義哲學為基點,以存在主義心理學方向進行研究。通過借助文學形象剖析不同哲學意象背后的現實及涵義,充分反思、關照大學生心理困境,尋求一條現實可行的解決道路。

關鍵詞:存在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

一、存在主義心理學之概述

受存在主義哲學影響而產生的重要心理學流派被稱為存在主義心理學。存在主義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兩大方向之一,其中,人本主義心理學是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之后第三重要的心理學流派,被稱為心理學“第三勢力”。

存在主義哲學是強調人的存在價值、人生選擇、生存意義和生命自由的哲學思潮,因此,受其影響深遠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則繼承了存在主義哲學對人類外在存在狀態和內在價值沖突的重視、對個人主動選擇的強調,發展成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中舉足輕重的理論支柱,為心理學治療開辟出吐故立新的疆域,起到了言微旨遠的啟發作用。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國心理學大師羅洛·梅和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的布根塔爾。其中,羅洛梅是連接存在主義哲學和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關鍵人物,她還建立了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體系,為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自由選擇論溯源大學生心理困境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提出的一個根源性理論即自由選擇論。自由選擇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兩基礎理論之一,另一個是馬斯洛和羅杰斯提出的自我實現論。自我實現論和自由選擇論都認為心理學的核心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追求人生目標以實現自身價值。但自我實現論與自由選擇論的根本分歧在于,他們兩者本身的人性本源觀不同。

自我實現論認為,人的人格天生即存在“善意”的種子?;谶@種人性本善的觀點,自我實現論主張人的人格發展是在天然的向著好的、積極的方向成長,人是在這種天然成熟的過程中不斷的做出“本能性”的選擇,以實現自身價值。

對大學生而言,正處于人格塑造的分岔階段,每個時刻所做的選擇正因為選擇的“無向性”和“未知性”成為了構筑青年人心理困境的磚瓦。而對于心理發展處于中高級階段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因人生的未知與已知的內心沖突,導致的價值困境是大學生面對的主要心理困境,由此引發了大學生對于存在、自由等多個困境命題。而方向和目的皆存在自然向好性的自我實現論,恰好與青年人面臨的主要心理困境相矛盾。

而與之形成分歧的自由選擇論卻能夠充分的溯源大學生的心理困境。該理論認為,人的天性并非天性向善。他們主張,人格中存在善惡兩面的本源,這種本源被稱為“潛能”。自由選擇強調,人能在困境中自主地選擇人生的方向,正因為這種自我選擇,人才成為了自己人格的“設計者”。同時,在成長的過程中,人需要對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從而形成經驗,內化為自己本身。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目的,人是在自由和主動的狀態下做出了自己的行為,并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該理論主張人在不斷挖掘人格中的兩個“潛能”的過程中創造著獨屬于自己的人生。

綜上,相比于自我實現論強調的對自我的探索和發現,自由選擇論則更強調對自我的創造。自由選擇論立足于存在主義哲學對個性和經驗的基石,成為存在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源泉。自由選擇論對內心本源狀態的描述,正恰如大學生的心理困境的根源。大學生在面對心理困境時,也同樣應該重視自身主動的選擇對成長的重要性。在困境中,主動為自己人生做出選擇,提出目標,并擔負責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亦是“創造意義”本身,這是該理論對大學生在現實層面的啟示意義。

三、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對大學生的現實意義

相比于目前心理治療領域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理論,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則直指更深刻和抽象的命題,涉及生命的終極關懷,切中更深度的困境格局。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理論強調了解一個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包括被愛、被認同、被在意等需要。同時,他們著重于進行實證分析,在具體如何抵抗焦慮和如何引發了痛苦感受等方面更為側重。相比之下,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四個終極命題,在更深刻的領域比如孤獨、價值感缺失、不自由等心理問題上更為側重。

人的心理發展有多個階段,當人處于初級階段時,則更需要理解、愛和支持等感受以廓開內心深處的迷霧。而人在處于心理發展的高級階段時,不僅局限于基本的需要和被愛關系,更需要被理解其深層次的價值沖突和豐富復雜的內在世界。屬于青年人的大學生群體,面臨著風譎云詭的社會環境和更加錯綜復雜的人情網絡,其中大部分人的心理困境都具備相當程度的復雜性。因此,對于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困境,從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著手,能提供更精準和切實的方向,以存在主義的基本命題為基石,協助大學生自主面對心理困境,找尋到自身的目標和存在意義。

四、總結

作為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義仍在持續地對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產生影響。本文通過考察存在主義在若干領域的影響和拓深,幫助我們從更多角度來理解當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困境。在文學領域:存在主義提供了一種建立在悲劇基礎上的樂觀主義,理性基礎上的非理性主義,一方面承認了悲劇之必然,一方面又強調了個體面對悲劇之態度。給予大學生在困境中的心理指導意義,提供了一種現實之下應當用不屈來對抗人生的荒誕并時時刻刻譜寫自己獨特人生的態度。在美學領域:它使得借助藝術和審美來對抗技術理性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與合理性。審美與自由的對話使人與世界的本質由對立走向和諧,超越真實世界的“非本真”,突破時空的限制,獲得個體生存最本真的狀態。在心理學領域:通過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途徑和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方法論,結合人本主義心理學實踐經驗,探索和開辟出一條適合大學生的實踐道路,最終實現全方位的剖析和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困境。

參考文獻:

[1]羅洛梅.自由與命運[M].楊韶剛,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3]亞隆.存在主義心理治療[M].黃崢,張怡玲,沈東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4]彭運石.人的消解與重構——人本主義心理學方法論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6.

[5]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上海:三聯書店,2006:43.

猜你喜歡
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視角下以集體為中心的班級管理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對項目化學習的發展意義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下的五年高職學生教育管理研究
對待中職學生的人本主義教育觀
科學管理理論和人本主義思想在某互聯網公司的運用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及其簡評
社會/情感策略輸入與人本化外語生態課堂的構建
農村發展需向城市化“借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