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壓封閉引流用于骨創傷創面的臨床療效觀察

2021-01-04 00:09甘淋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3期
關鍵詞:換藥負壓創面

甘淋

摘要:目的:評價負壓封閉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骨創傷創面的臨床療效。方法:2014年1月~2014年7月,醫院以VSD技術治療骨創傷組織缺損41例,納入VSD組,另同期收治患者61例采用傳統傷口敷料換藥治療納入傳統組,對比相關指標。結果:術后隨訪10~24個月,VSD組平均創面愈合時間(21.4±5.1)日,低于傳統組(28.4±3.8)日,VSD組關閉時,創面面積、創面深度、創緣色澤、創面觸痛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VSD組患者創面甲級愈合率100.0%,高于傳統組10.13%(8/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VSD用于骨創傷創面治療,可加速創面愈合,預防感染等并發癥。

關鍵詞:骨創傷;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3--01

骨創傷常伴有皮膚軟組織缺損,愈合難度大,若愈合不佳,可并發皮膚軟組織感染、內外固定物外露,還影響骨折端微循環,影響康復訓練的早期落實,進而影響骨折愈合。負壓封閉引流是一種創傷治療技術,可持續、有效引流,加速創傷愈合,預防感染。但也有研究認為VSD需長期制動,影響早期康復訓練,2014年1月~2014年7月,醫院以VSD技術治療骨創傷組織缺損41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41例患者,納入VSD組,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24~58歲、平均(38.1±6.1)歲。均為下肢骨折患者,按照Gustilon分型:ⅢA型25例、ⅢB型10例、ⅢC型6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1例、墜落傷12例、壓傷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7例。另選擇同期收治的患者61例,納入傳統組。VSD組與VSD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聯合VSD創面引流。急診進行骨科損傷處理,進行整體狀況評估,合并處理合并傷。排除急診手術禁忌癥,待患者體征平穩后,再處理。全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手術,徹底清創,充分清除壞死組織,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安裝外固定器,對皮膚缺損進行相應的處理,徹底止血,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創面。無菌白紙測量創面大小,據創面大小裁剪合適的VSD敷料,若創面較大,也可以引流管串聯。將敷料覆蓋在創面上,絲線將敷料縫合于傷口周圍皮膚,剛好覆蓋整個創面,而后用半透膜密閉覆蓋創面區、周圍正常皮膚,注意不要漏氣,若創面較深,以敷料填充,不留死腔。留下一個出口,留置引流管,常規消毒,以疊瓦法逐層逐片粘貼,取出支撐膜,再次確定是否密封,系膜法密封引流管端。連接手術室中心負壓吸引,負壓控制在檢查有無漏氣、漏液、持續出血,敷料覆蓋牢固包扎。術后常規抗感染3日,引流管壓力維持在125mmHg~220mmHg,及時沖洗、更換敷料。局部軟組織穩定,肉芽豐滿、均勻、健康生長后決定關閉方式,選擇直接縫合、游離植皮或皮瓣修復治療。傳統組:采用傳統換藥方法治療。

1.3觀察指標

VSD組治療前、關閉時,創面面積、創面深度、新生肉芽組織、創緣色澤、創面觸痛指標評分。傷口甲級愈合率。

1.4統計學處理

收集數據建立WPS xls數據表,以SPSS18.0軟件進行數學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表示,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隨訪10~24個月,VSD治療6~21日,創面滲出物、創腔基本消失,大量新生肉芽組織,愈合時間17~44日、平均(21.4±5.1)日。傳統組創面愈合時間(28.4±3.8)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VSD組關閉時,創面面積、創面深度、創緣色澤、創面觸痛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VSD組患者創面甲級愈合率100.0%,傳統組10.13%(8/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創傷患者常伴有皮膚與軟組織損傷,部分開放性患者甚至有肌腱外露、骨外露,組織缺損愈合難度較大。傳統的換藥處理創面療效常難以讓人滿意,換藥頻繁、無法有效引流深處的滲液,肉芽組織生長速度慢。VSD是一種較理想的創面修復治療結束,特別是對于創面滲液較多、較深者,VSD治療相較于傳統的敷料治療,可有效填充缺損,持續有效的引流,促創面及早愈合。本次研究中VSD組相較于傳統組創面愈合時間更快。VSD可持續有效的引流膿液,同時無需頻繁換藥,具有一定的隔離效果,預防感染,本次研究中VSD組甲級愈合率低于傳統組,也證實了這一點。VSD還具有舒適度好,利于血液灌流,穩定軟組織、為骨折端提供足夠的力學效應,增進骨折治療效果。需注意的是,VSD并非萬能,部分患者引流后,仍需要進行二期處理,本次研究中,患者VSD關閉時,創面未完全消失、部分創面仍較深,需進行修復治療。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近年來新型醫學敷料發展迅速,部分也具有創面填充、抗感染、滲濕等效果,療效等同于VSD治療,故對于創面較淺、愈合難度較小的患者,也不必強行行VSD治療,需嚴格篩選適應證。

參考文獻:

[1]丁凡,邵增務,吳宏斌.外固定器結合封閉負壓引流及術后治療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8):645-647.

[2] Petrisor B,Sun X,Bhandari M,et al.Fluid lavage of open wounds (FLOW):a multicenter,blinded,factorial pilot trial comparing alternative irrigating solutions and pressures in patients with open fractures[J].J Trauma,2011,71(3):596-606.

猜你喜歡
換藥負壓創面
封閉負壓吸引治療技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的臨床研究
間歇負壓引流技術在治療難愈性創面中的療效
探討濃縮生長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潰瘍創面治療中對潰瘍創面愈合的作用
負壓救護車為何能隔離病毒
“負壓”為何能隔離病毒
舒適護理在外科門診換藥患者應用效果體會
燒傷創面處理方法有講究
淺談換藥室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換藥』學問大
負壓技術在45例頸外靜脈留置針穿刺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