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訓練基地探索

2021-01-05 20:57付麗劉龍威尋凱張賽飛郭旭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4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

付麗 劉龍威 尋凱 張賽飛 郭旭

摘要 以新農科為背景,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訓練基地進行探索。采用文獻研究法首先提出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的意義,進而分析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發展現狀。針對目前實踐訓練基地還存在實踐訓練基地數量不足、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制不健全、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校企導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提出增加實踐訓練基地的數量、完善相關配套的協作培養體制、優化機制達到多方共贏、加強雙導師隊伍的交流合作等對策,以期促進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訓練基地的發展。

關鍵詞 農學專碩;訓練基地;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4-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70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Training Base for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FU Li , LIU Long-wei, XUN Kai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actice training base for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By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we first put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the practice training base, and then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shortage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 unsound train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latively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tutor team,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training base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cluding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s, improve the relevant cooperative training system, optimize the mechanism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the double tutor tea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of agronomy;Training bas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基金項目 2019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Y201942809)。

作者簡介 付麗(1995—),女,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經濟與政策。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從事海島旅游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6;修回日期 2021-06-09

農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作為專業人才,是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堅定力量,其實踐能力與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農業農村建設的成敗,而提高實踐能力與專業素養的關鍵在于實踐訓練基地的建設。通過對浙江海洋大學校企合作建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訓練基地意義的剖析,分析了目前實踐訓練基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更好地發展農業專業人才的教育,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1 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的意義

2019年6月,《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新農科建設工作正式啟動。該宣言明確指出,要構建以學校教學和企業實踐協同發展的實踐教學平臺,不僅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建設一批在區域地理范圍內可以共建共享的實踐訓練基地,讓農學教育脫離黑板和課堂,借助理論補齊實踐的短板。

1.1 有利于提高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素養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訓練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培養環節,也是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必要組成條件。浙江海洋大學采用“雙導師”培養模式,聘請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與理論知識充足的校內導師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雙導師”培養模式可以根據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共同對其課程學習、實踐訓練、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要求和進度有針對性地作出計劃和安排,使農學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設計更加準確,更有利于提高實踐素養[1]。

1.2 有利于促進校企之間的產學研合作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擴招,使得高校研究生數量急劇增加,就學?,F有的科研設施、設備以及師資力量來說,要完成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巨大的挑戰。若要更好地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就要解決日益增加的研究生數量與當前學校的科研資源和師資力量不足之間的矛盾。因此,高校應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各級農業管理機構、涉農企業及行業組織合作,既能緩解學校的培養壓力,又能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給企業注入新鮮血液。推動高校與農業教育科研單位建立合作育人平臺,創建產學研合作,促進辦學、育人等協同發展,推進專業人才與產業鏈對接融合、教育資源和科研資源緊密整合。

1.3 有利于增加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進入到高校攻讀碩士學位的新生大部分為應屆本科畢業生,這類研究生新生從本科階段直接跨入研究生階段,基本沒有經歷過實習和工作,工作經驗十分匱乏[2]。實踐訓練基地的建設,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參與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導師團隊、進入到基礎與應用相結合的科研訓練。理論與實踐雙重教學不僅有利于全方位培養學生,而且可以使學生盡早接觸工作,積累經驗,消除焦慮,端正心態,從而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意愿來制訂或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3]。對學校來說,以實踐訓練基地學習的學生作為紐帶,學校能夠對企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及時洞悉企業人才的需求和市場的導向,以便及時、準確地調整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為社會需求培養專業的高層次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2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發展現狀

浙江海洋大學全日制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開展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全日制農業碩士收益頗多

實踐訓練基地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而且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每年畢業的全日制農學碩士涵蓋農業管理機構等領域,他們扎實的理論知識與熟練的實踐能力備受企業的青睞,大多數同學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部分同學選擇繼續深造。

2.2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認可度大幅度提高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注重的實踐教學環節,得到了企業、學生和高校教師的廣泛認可,與學校合作的實踐企業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學生實踐轉變為主動聯系學校要求學生去實習,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學校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關系。

2.3 專業學位人才就業前景廣闊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由于在實踐訓練基地進行過實踐學習與技能培訓,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了及時調整,明確了自己心儀的就業方向,極大地消除了學生的焦慮心態,對順利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由于實習期間積累了實踐經驗和工作技能,企業在招聘時會優先錄用在實習期間表現優秀的學生,甚至被實習企業直接聘用。

3 實踐訓練基地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通過在實踐訓練基地進行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學生的總體質量,對于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培養至關重要。但是,目前的實踐訓練基地尚存在一些問題。

3.1 實踐訓練基地的數量不足

農業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提升,在實踐訓練中得以培養。目前的實踐訓練基地出現數量不足的現象,具體原因如下:

①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場所一般由校外導師利用自身的工作資源獨立安排,而非與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因此學校和企業并沒有簽訂關于基地實踐的協議,這種實踐訓練基地與學校的合作是暫時的、不穩定的[4]。

②部分企業由于存在實習生在畢業后去競爭企業工作的擔憂,出于企業自身的利益考慮,不愿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這就導致部分企業無法與學校進行合作,因此實踐訓練基地也無法建立。

③招生人數的增加帶來研究生數量的增加,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由于人數的不斷增多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實踐,實踐訓練基地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學生實踐訓練基地的不足導致學生的實踐效果大打折扣。

3.2 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制不健全

雖然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培養,但由于傳統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學位研究生在培養方式上差別不大[5]。①沒有單獨制訂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導師選擇方式,通常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的選擇方式參考的是同一個標準[6]。一方面校內導師的實踐背景和能力很容易被學術能力掩蓋,另一方面校外導師的實踐背景和能力又很容易被放大,導致學生選擇導師時充滿不穩定的因素。

②未從根本上制訂出針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色培養計劃、培養方案與畢業標準,往往在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基礎上稍作調整,尤其在畢業標準方面,沒有充分體現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能力和內涵[7]。

③學校缺乏與企業共建實踐訓練基地的相關管理條例,企業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也缺乏相關管理條例,缺少制度約束使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無法保證,系統化、成熟化的體制尚未完全建立。

3.3 企業高校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

企業是聯合高校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的重要載體,而部分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熱情明顯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①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的目的是培育學生,而企業大多是盈利性組織,由于學生對企業創造的價值往往是間接的、隱蔽的、長期的,導致企業合作意愿不強烈。

②企業培養研究生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而且需要付出時間、人力、經濟成本來額外安排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于考核管理,企業付出多、回報少,熱情不足。

③近年來,研究生招生數量不斷擴張,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以企業為主導的買方市場無須投入任何人力、財力就能在社會上招聘到高層次人才,這就使企業失去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的動力。

3.4 校企導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

農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需要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訓練基地,并鼓勵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進行實踐研究。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聯合培養下,加強研究生的實踐訓練,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增強研究生解決技術難點的意識和能力,促進技能實踐與理論課程學習和論文寫作的緊密結合[8]。但是,目前校企導師隊伍建設還相對滯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擴張,導師數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不及招生數量的增長幅度,因此出現了一名導師帶多名學生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9]。

②校外導師和校內導師缺少溝通交流,往往是學生在學校時由校內導師負責完成理論課程的學習和論文的寫作,在企業時由校外導師負責技能實踐的操作,沒有產生良好的交叉聯動,有悖于雙導師培養的初衷(圖1)。③個別校外導師的責任感不強,有部分校外導師帶學生只是給學生安排一些任務來幫助自己項目或者工作的完成,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進行很好規劃,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另外校外導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也缺乏足夠的經驗。

4 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對實踐訓練基地的問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更好地促進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與發展。

4.1 增加實踐訓練基地的數量

目前,與學校合作共建實踐訓練基地的企業大多為區域內的龍頭企業,設備完善、制度健全,但這類企業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研究生數量,而且受區域性限制較強,因此在選擇實踐訓練基地時不應只看重規模和名氣。雖然中小企業在規模、設施設備、人員管理、規章制度等方面不如大企業,但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產業升級問題,進行產業轉型,提高市場占有率與競爭力。學位專業研究生進入該企業能夠聯合導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解決難點和疑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可以得到鍛煉。

4.2 完善相關配套的協作培養體制

對于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選擇導師的辦法,除了職稱、專業、學歷等標準的要求外,還對校內導師的實踐背景、課題數量、經費額度以及校外導師的論文數量以及質量、科研項目、科研獎項等標準都作出要求并進行公示,供學生參考選擇[10]。另外,培養計劃要根據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色來制訂,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要在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訓練、畢業標準等方面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同時,實踐訓練基地要明確制訂和落實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以及實踐能力培養的相關管理條例,注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建立并健全過程化的管理機制。

4.3 優化機制達到多方共贏

定位準確、易于實施的運行機制是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的前提。企業在日常運行以及產品升級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技術難題需要破解,而在實踐訓練基地實習的研究生及其導師可以利用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技術特長,幫助企業研發制造、破解難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率。另外,校外導師的課題通常是當前產品或者行業的熱點問題,這些課題不僅可以幫助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解決論文選題及方向的問題,而且容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對校內導師科研方向的選擇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這種企業、課題、學生、導師高度配合,多方共贏的運行機制,提高了企業與學校長久、穩定合作的意愿,是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的持久動力。

4.4 加強雙導師隊伍的交流合作

理論基礎學習階段是農

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根基。在此學習階段,授課質量是關鍵因素,因此在校內導師授課的同時邀請富有經驗的校外導師

參與實踐性強的課程講授,突出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技能學習階段是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重

要過程,因而學校要聯合企業建立實踐訓練基地,對學生進行實訓,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企業可以邀請校內導師共同完成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技能實踐階段的培養。論文寫作階段是學生畢業前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項工作,將前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實踐加以整合,對研究生期間的學習進行總結。在此階段,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都要參與進來,并對論文的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等環節進行檢查。在每個階段,校企導師采取聯合培養、交叉聯動的模式[11],將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圖2)。

實踐訓練基地是鍛煉和提高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F今新農科建設工作的啟動更是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訓練基地也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努力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積極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鄭文軒,楊瑛,孟婷婷,等.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47):176-177.

[2] 楊映,李華,于輝.農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35):5-6,25.

[3] 李瑞麗,路方平,王洪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與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4):73-74,77.

[4] 尤嘉陽.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9(12):157-159.

[5] 冉玲苓.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復試改革問題初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6):7-8.

[6] 吳琴,張瑜.地方院校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6(4):63-65.

[7] 蘇偉,李澤秀,母應春,等.新常態下農科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198-199.

[8] 楊曉占,馮文林.“雙軌多元一體化”光學工程領域碩士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以重慶理工大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19):14.

[9] 葉慧,丁黃望.加強創新型導師隊伍建設,促進研究生教育發展[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7):245-246.

[10] 夏秀峰,范純龍,李佳佳,等.依托校企聯合實驗室的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J].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7,34(S1):27-31.

[11] 陳藝暉,林河通,林藝芬,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創新建設模式研究:以福建農林大學農業碩士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4):268-269,272.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職“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訂單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職土建類專業產教創深度融合機制探索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