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陵碑廊與馮玉祥

2021-01-06 12:34劉東華
統一論壇 2021年2期
關鍵詞:三民主義碑刻馮玉祥

■ 劉東華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國史?!?0世紀20年代建成后數十年間,中山陵園發生了諸多載于史冊的重大事件。陵園的一草一木、一碑一石、一景一物都映射著曾經在這里云集的民國名人,敘述著那段逝去的陵園往事。在中山陵東側,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典建筑藏經樓,現為孫中山紀念館。藏經樓后有一座國內罕見的大型碑廊,總長125米,左右對稱,中軸線上建有僧房五間,兩翼有回廊及碑亭兩座相連。飛檐走閣、玲瓏剔透的碑廊環繞著藏經樓,構成陵園一道獨特的景觀長廊。碑石是由馮玉祥贈送的。

馮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入伍后改名玉祥,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生于直隸(今河北)青縣,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著名軍事家和政治家。1896年,馮玉祥入清政府保定五營當兵;1902年,入袁世凱武衛右軍;1910年,任第二十鎮管帶,并參加反清秘密組織武學研究會。辛亥革命時,參與發動灤州起義。1912年后,歷任北洋軍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督軍、陸軍檢閱使等職。曾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勛復辟。1918年,因反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在武穴通電宣布自主,脫離皖系,不打內戰。孫中山稱贊其為“熱誠護法,努力救國”的“愛國軍人模范”。

馮玉祥對孫中山十分崇敬。1920年9、10月間,馮玉祥與孫中山開始聯系。馮玉祥在漢口會見孫中山代表徐謙、鈕永建說,“四萬萬五千萬人民都把眼睛望著中山先生和他所領導的團體”,表達了對孫中山的敬仰之情。隨后馮玉祥又派秘書任佑民去廣州拜望孫中山,表示“只要他(孫中山)用得著我(馮)”,愿為國民革命“盡力以赴”。此后,孫中山不斷地做馮玉祥的工作。1923年,馮玉祥委托馬伯援赴廣州向孫中山表示準備推翻直系軍閥統治的決心。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組織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主持大計。孫中山應馮玉祥電請北上后,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段祺瑞在北京組成臨時執政府,馮玉祥受到排擠,因此,孫中山到了北京,馮玉祥也沒能和孫中山見面,只派了部下鹿鐘麟去迎接。直到孫中山在北京病逝,馮玉祥始終沒有能同他見上一面。這對馮玉祥來說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

不久,馮玉祥迫于奉、皖軍閥的壓力,赴張家口任西北邊防督辦,將第一軍改稱暫編西北陸軍。1926年秋,在綏遠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后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并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兵潼關,會師中原。1927年,一度附和蔣介石、汪精衛清黨反共。因與蔣介石發生利害沖突,1930年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等舉兵反蔣介石,爆發中原大戰,失敗后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九一八事變后,積極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3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支持和幫助下,與吉鴻昌、方振武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后被蔣介石所迫辭職。1936年,出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谷諔馉幈l后,先后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被蔣介石排擠,被迫離職。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箲饎倮?,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要求組織聯合政府。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馮玉祥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兼政治委員會主席。7月,應中國共產黨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9月1日,因所搭輪船經黑海時失火遇難。馮玉祥勤奮好學,崇尚簡樸,以治軍嚴、善練兵、注重近戰和夜戰著稱。著有《馮玉祥自傳》《我的生活》《我所認識的蔣介石》《馮玉祥日記》等。

1928年下半年,中山陵墓即將建成,陵園積極籌備孫中山先生安葬事宜,馮玉祥通過孫科向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表示,愿意捐一批河南嵩山青碑石,在中山陵園鐫刻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全文。

考“三民主義”一詞的形成及推廣,經歷了數年衍變過程。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興中會盟書曰,“聯盟人某省某縣人某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可見當時僅限于“民族”與“民權”。至于民生主義,孫中山認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903年秋,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織了軍事訓練班,在訓練班誓詞中,首次完整提出了三民主義思想,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黨報《民報》發刊詞第一次將16字綱領歸納為:“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正式提出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并稱之為“三大主義”,但此時并未將其簡稱為“三民主義”。12月,香港《中國日報》發表代售《民報》的廣告,蓋因《民報》委托《中國日報》為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埠代理?!吨袊請蟆飞玳L馮自由,“以廣告上登載‘提倡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一語為冗長不便,乃簡稱三民主義以代之”。是時,海內外尚未通用“三民”二字,此公開廣告遂成為“三民主義”一詞最初的由來?!叭裰髁x”一詞得到孫中山的認可,從而廣泛流傳。

關于三民主義的系統論述,孫中山1918年5月至1920年11月寓居上海期間,除完成出版著名的《建國方略》外,就擬訂了一個關于三民主義的寫作計劃,其中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已經脫稿,《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初稿也已完成。1924年1月27日起,孫中山開始在廣東高等師范(后改名國立高等師范學校,鄒魯任校長)等地演講三民主義,計有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民生主義四講,由黃昌谷筆記,鄒魯讀校,演講筆記稿經孫中山多次校改方定稿,初于《中國國民黨周刊》逐篇發表。8月起,孫中山因赴韶關督師北伐而暫時停止演講,關于民生主義的演講尚未完成。隨后又因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曹錕吳佩孚等倒臺,11月孫中山受邀北上共商國事,未能繼續演講。1925年3月,孫中山不幸逝世,以致民生主義未能講述完成。歷次演講記錄及未完成之演講內容經孫中山修改后,于1924年8月、12月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分編印行,年底出版合訂本,此即馮玉祥捐石刻碑動議中所擬鐫刻之《三民主義》通行本。

1928年底,經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批準后,馮玉祥在河南精心挑選了90多塊青碑石,運到南京后,準備鐫刻在中山陵正對面的邵家山上,并在邵家山建造一座13層的紀念塔。邵家山位于中山陵園內,1929年據奉安委員會制定的《捐贈紀念林辦法》,擬在陵園內建設紀念林及紀念花木區,意在“與點綴園景之中,寓樹木樹人之旨”,具體地點即位于陵墓前、邵家山及小紀山一帶。

馮玉祥本來要參加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并被指定為奉安大典警衛組主任。但不久,馮玉祥與蔣介石發生矛盾,“總理奉安警衛股主任干事,由谷正倫擔任”。馮玉祥則返回西北,未能參加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1930年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要在中山陵園邵家山刻碑建塔的事也就化為泡影。

1935年,林森與陵園管理委員會建議,在中山陵東建造藏經樓一座,“搜羅各地經卷藏于斯樓,建筑費由國府公產余款項下籌撥八萬元”。中國佛教協會也多方募資,后經招標由上海建筑公司承辦,著名建筑師盧樹森主持設計,總造價9萬余元。1936年10月,藏經樓竣工,包括主樓、僧房、碑廊三部分,面積3000余平方米。其中藏經樓主樓為重檐歇山式宮殿建筑,高20.8米,長31.8米,寬21.2米,挑檐飛角,綠琉黃瓦,氣勢壯觀。

藏經樓主樓后為風雨式碑廊,內壁鑲嵌的碑刻由馮玉祥那批擱置的青石碑建造而成,碑上鐫刻孫中山《三民主義》全文。因為馮玉祥所贈送的90多塊碑石數量不夠,陵園管理委員會又從河南嵩山選購了60多塊碑石。據《申報》報道,10月,藏經樓作為陵園建筑的一部分,在河南香縣采購了“鐫刻三民主義碑石六十五塊”,“不日運抵下關”。

刻碑工程則由蘇州吳縣著名石刻藝人唐仲芳主持。蘇州碑刻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唐仲芳為蘇州碑刻名匠,因承接中山陵園內系列紀念碑刻,如靈谷寺烈士公墓紀念塔、紀念碑等聞名全國。1935年3月至1936年8月,唐仲芳率眾弟子歷經1年半時間,完成所有《三民主義》碑刻,耗資1.7萬多元。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三民主義碑刻記》,敘述了鐫刻三民主義碑刻的曲折過程:

民國十七年,馮玉祥同志曾在豫省選石八十余方運京,備刻三民主義,擬豎于總理陵園之邵家山。已開鐫矣,而馮同志旋有西北之行,工遂中輟。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以文官處經費有所節羨,經呈中央準撥一部分為建筑總理陵園藏經樓之用,僉謀續刻三民主義,分列兩廡。當以舊刻字句率多錯漏,爰復礱平并向原處補送碑石五十余方,由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諸君分任書丹,陳希平、施綸兩君分任???,計錄三民主義凡十六講,都十五萬五千言,鐫石一百三十七方。是役開始于民國二十四年三月,竣工于二十五年八月,費時一載有半,共用國幣一萬七千余元。于其蕆事也,爰述其緣起如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八月

林森謹識

吳縣唐仲芳刻石

碑刻共計138塊,每塊碑石高190厘米,寬98厘米,厚25-28厘米。其中137塊鐫刻《三民主義》,第138塊鐫刻林森手書《三民主義碑刻記》?!度裰髁x》全文共16講,15.5萬字,由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等14人書寫,陳希平、施綸分任???。參與書寫的均為民國時期書法名士,其中《三民主義》第一講由孫中山先生最喜愛的“書手”張乃恭書寫。葉恭綽也是成名已久的著名書畫家、社會活動家,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參與革命活動,著述頗豐,書畫皆長,對文學、考古、收藏、書法等無不精研。其他如鄧糞翁,又名鄧散木,亦是著名書法家、篆刻家,20余歲即揚名海內。30歲后,他自號“糞翁”,語出韓愈“糞除天下山川”,以彰其志。所有碑文均由楷書陰刻,或剛勁、或飄逸,洋洋灑灑、錯落有致、神采飛揚。諸位名家風格各異,造詣精湛,堪稱當代書法藝術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碑刻整體與孫中山“總理陵墓碑”遙遙相對,互相呼應,構成了紀念孫中山系列建筑的有機整體。

《三民主義》碑廊不僅規模宏大,而且書法精湛,石雕藝術精美,堪為民國時期重要碑刻文物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37年12月,藏經樓遭戰爭劫難,碑廊、僧房等建筑均毀于日軍侵華炮火,唯主樓殘存。

1955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出資維修了藏經樓主樓建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藏經樓及《三民主義》碑廊又一次遭破壞。1986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財政部撥款200多萬元,省市各方面專家共同研究修復方案,根據南京市檔案局所存碑刻原文及拓本,逐一按原樣重刻,到1989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前夕全部竣工。1991年,又將全部碑刻鑲配玻璃框,加以妥善保護。同時,藏經樓也在1987年5月辟為孫中山紀念館,收藏各類反映孫中山生平、奉安的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圖片,以及講話錄音、各版本著作和海內外學者研究孫中山的著述等。今天,藏經樓《三民主義》石刻碑廊已與孫中山紀念館一起,成為中山陵園一處重要文物勝跡,同時也是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重要窗口之一,吸引著海內外各界人士前往瞻仰參觀。

猜你喜歡
三民主義碑刻馮玉祥
國民革命時期的馮玉祥與外蒙古
三民主義說
三民主義說①
碑刻
河津市九龍山真武廟及其舞樓、碑刻考
寄馮玉祥書
北京地區現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現狀
論毛澤東對三民主義的認識
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淺析
聯墨雙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