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1-01-06 11:02何彬靈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20年12期
關鍵詞:密集型沿海地區產值

何彬靈

(云南財經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中國經濟實現質變,經濟結構穩定增長,由此對我國環境規范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堅持走穩可持續發展道路。十一五規劃期間,國家發改委專家提出:“發達國家產業向中國轉移,中國中西部地區承接發達地區產業的趨勢還會持續?!睎|部沿海地區通過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污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等產業來實現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產業空間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污染密集型產業的區域轉移改變了東部沿海地區的布局。因此,將東部沿海地區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面板分析,研究其此類產業在空間上的演變規律和機理[1]。為優化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布局以及制定相關環境管制和產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20世紀80年代國外學者著手研究“環境避難所”,發達國家對環境的監管逐步到位和全面,向發展中國家輸送污染密集型產業,且在國際貿易中擴大向發展中國家進口污染密集型產品[2]。該理論最早是由Walter和Ugelow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是:由于環境規制在發達地區較為嚴格,而在欠發達地區較為寬松,因此欠發達地區為了地區經濟發展往往會忽視環境問題[3],因此發達地區將欠發達地區當作污染避難所。

在1990s,我們國家開始研究“污染避難所”,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國家東中西部跨地區轉移引起國內學者的廣泛專注。關于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肖宏(2008)發現國內開始東中西部遷移,主要是由于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環境管制差異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環境管制的“逐低競爭”造成的[4]。污染產業轉移表現為污染密集型產業在空間布局上的位移。沈靜(2012)論證了環境管制成為促進污染密集型產業由東部沿海地區珠三角地區向非珠三角地區轉移[5]。周沂(2015)認為污染密集型產業正在進行空間結構調整。長三角、京津冀地區污染密集產業不斷轉出,山東及中部地區成為污染密集型產業新的聚集地[6]。

二、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分析

以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為研究對象,探討2009~2018年東部沿海地區10個省份高污染產業轉移的發展狀況,試圖回答下述問題:

(1)其時空演變特征?

(2)其轉移的驅動機理?[7]

(3)該地區污染避難所效應是否成立?

(一)污染密集型產業界定

污染密集型產業是指污染物排放在各行各業中占據的比例相對較高。比較有代表性的是Becker和Henderson的分類方法,通過各個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污染密度指數(PDI)衡量。PDI公式如下:。i表示28個細分行業,j表示各種污染物,根據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工業煙塵排放總量、工業粉塵排放總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總量[8]。Wij表示i行業j污染物的污染排放量,Qi表示i行業的工業增加值。本文選取2008年全國相關數據計算PDI的值。按照Becker和Henderson的分類方法,PDI≥1,說明測量的行業所排放的污染物密度超過平均水平。對于五個污染物分類,如果一個行業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測度結果PDI≥1,則認為該產業為污染密集型產業[9],計算并篩選后的污染密集型行業如表1所示。

根據采用的方法,結果顯示,共有19個污染密集型行業,7個是煙塵污染型,4個是二氧化硫污染型,4個是粉塵污染型,14個是廢水污染型,7個是固體廢物污染型。

表1 各污染物密集型行業一覽表

(二)時間變化特征

從圖1可見,2009~2018年,相關產業的總產值從145414億元波動性增加到243150億元,漲幅67.21%,產值增加表現為U型增長。2009~2018年產值的增長率逐年下降,2015年之后(除2016年)開始負增長,即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逐年減少,整體向非東部沿海地區轉移。從圖2可見,污染密集型產業對工業產值的占比保持在35~43%之間,因此污染密集型產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2012年達到研究時期的頂峰,隨后逐步下降,但也保持在35%以上。

圖1 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變化的時間特征

圖2 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對工業貢獻變化特征

(三)空間變化特征

通過各省份污染密集型產業總產值占東部沿海地區10個省份污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來考察污染密集型產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空間分布[10]。利用ArcGIS作出2009、20112、2015、2018年的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的空間分布示意圖。

圖3 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空間分布演變圖

東部沿海地區2009~2018年污染密集型產業空間狀態呈“集中-擴散”演變,且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占比以山東省居首位。2009~2012年,污染密集型產業空間格局基本保持不變;2013~2015年,山東省以北省份(如遼寧省、河北省)產業產值占比下降,主要向山東省集中,該省污染密集型產業集聚達到峰值,產值占東部沿海地區的25.88%;2016~2018年,國內污染密集型產業持續向河北省、山東省轉移,國際污染密集型產業持續向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轉移。

三、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指標選取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屬于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結構正面臨轉型升級,產業的空間分布特征發生改變。研究發現,經濟水平、產業結構、要素成本、環境規制、對外程度、外資投入、創新能力等因素作為解釋變量,以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作為被解釋變量,選取GDP、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勞動力平均工資、環保投資額、出口總值、FDI、R&D等指標作為自變量,選取指標如表2[7]。

表2 指標說明

(二)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均來源于2009~2018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10個省份的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等統計資料。

(三)實證檢驗

本文對面板數據進行分析,首先對指標的數據取對數[11],運用stata軟件對模型進行驗證,模型由霍斯曼檢驗決定。本文建立以下模型研究的影響因素,其中i表示地區,t表示時間:

lnYit=C+α1lnX1it+α2lnX2it+α3lnX3it+α4lnX4it+α5lnX5it+α6lnX6it+α7lnX7it+εit

運用Pearson檢驗各變量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各變量相關系數的概率P≤0.05,即接受相關系數為0的假設,因此各變量之間不相關。

根據霍斯曼檢驗結果,采用固定效應方法。全方面考量對其轉移產生影響的因素。在自變量選擇時,因勞動力平均工資、環保投資額2個指標變量不具有顯著性,故選擇GDP、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出口總值、FDI、R&D等5個指標作為自變量。

表5 模型擬合結果

(1)經濟發展階段對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影響正顯著。GDP每提高1%,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增加0.97%,表明污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

(2)產業結構轉型對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影響正顯著。如果第二產業占 GDP的比重每上升1%,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將上升1.57%。

(3)對外程度和外資投入對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影響正顯著。如果出口總值每增加1%,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將增加0.07%。如果FDI每增加1%,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將增加0.1%。

(4)創新能力對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影響正顯著。如果R&D值每增加1%,東部沿海地區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將增加0.04%。

四、結論

通過利用2009~2018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1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揭示研究對象污染密集型產業時空演化及轉移特征,探討其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得出如下結論[12]:

(1)東部沿海地區除海南省污染密集型產業產值占工業生產總值占比持續上升外,其他省份占比總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趨勢,分界點介于2011-2014年。其中山東省、遼寧省為2011年,河北省、上海市為2012年,江蘇省、浙江省為2013年,天津市、福建省、廣東省為2014年。

(2)東部沿海地區整體仍然是國際污染密集型產業的“環境避難所”。發達國家為規避當地環境管制等制度風險,進口東部沿海地區生產的污染密集型產品或在東部沿海地區投資污染密集型工廠來實現產業轉移。

(3)通過面板數據模型的綜合分析,發現東部沿海地區尺度上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外向度、外資投入、創新能力等5個因素對污染密集型產業轉移有較顯著影響。

猜你喜歡
密集型沿海地區產值
論民國沿海地區漁業發展困境及其應對路徑
海陸風對廣東沿海地區秋冬季污染物的影響研究
6口塘出蝦43000斤!產值超100萬元,“萬畝蝦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嗎?
2020年阿根廷大豆產值將達205億美元
“一米菜園”有顏值更有產值
密集型快速冷卻技術在熱軋帶鋼生產線的應用
歐盟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經濟貢獻及對我國的啟示
密集型自動化立體倉庫解析
中美專利密集型產業研究結果及分析
我國循環經濟產值已達2萬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