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生創業就業情況調查研究

2021-01-06 09:27李曉婷許東黎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20年12期
關鍵詞:高職生高職大學生

李曉婷 許東黎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北京 100029)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大學生群體,高職畢業生蘊含巨大的創造熱情和創業潛能。黨和國家、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列入人才培養目標,并通過各種綠色通道和激勵保障措施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但高職生創業成功率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深入了解高職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和主要困難,特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利用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共收到112位在讀或已畢業高職生的反饋。

一、高職生創業現狀分析

楊潔(2016)運用元分析方法對已有文獻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創業政策、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均呈正相關關系,沿海地區創業政策實施效果更好、創業教育做得更到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意愿。廖慧萌(2010)對上海市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創業政策和創業意愿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系。政策內容、實施情況、地域文化等都會影響到實際效果。

(一)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影響,有創業意愿及行為的被調查學生比例低

調查結果顯示,在讀高職生在談及畢業打算時,選擇到某公司就業的比例達40.7%;繼續學習深造的比例為27.8%;而選擇自己創業或與朋友合伙創業的只有11.2%;還有20.4%的被調查者沒有考慮好。問及不打算創業的主要原因時,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的專業市場需求大,相信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有的對創業前景持悲觀態度或不愿意承擔風險與失敗的壓力。受部分老師家長“求穩”觀念、社會負面新聞的影響,被調查學生的首選還是就業,盡管因學歷限制到機關事業單位或國企的幾率小,但很多私企、外企更注重本人能迅速上崗或綜合能力,高職生在校階段的實習實訓機會多、課程內容設置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和提升,所以受到不少企業的青睞。所有被調查的在讀和已畢業高職生中,有創業意愿且處于創業當中的占7%;有創業意愿但是還沒有進行創業的占36%;其余被調查者對創業處于猶豫不定的狀態。

(二)被調查學生對創業政策的了解和利用程度不高

繼2002年《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工商稅收部門審批手續簡化、社會保險繳納等優惠政策。例如:從2006年5月起,除擁有北京《再就業優惠證》的人員外,持有北京戶口的未就業大學畢業生想要從事個體經營或自主、合伙創辦小企業自籌資金不足的,也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大學生創業,第一次貸款額度由5萬元提高到8萬元,再次貸款額度由5萬元提高到10萬元。高校畢業生(含大學???、大學本科、研究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批準經營日起,1年內免交個體戶登記注冊費、個體戶管理費、經濟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費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規企業,只需到所在區縣街道進行登記,即可免稅3年。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向銀行申請開業貸款擔保額度最高可為7萬元,并享受貸款貼息。關于反擔保優惠措施有:大學生創業,貸款反擔保比例由30%下調到20%,繼續實施小額擔保貸款信用社區制度,凡在城鄉信用社區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免除反擔保。持《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人員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筑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但由于宣傳和信息平臺搭建問題、學生本人對相關信息的關注不夠而錯失良機。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關于鼓勵創業各種優惠政策,僅有8%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關注,很清楚;27%的被調查者表示偶爾關注,大致了解;4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太主動去了解;22%的被調查者表示一點也不知道。問及籌集創業啟動資金的來源時,主要是個人積累或父母親戚資助,而對于國家提供的優惠和貸款政策并不是很了解。有可能因為資金問題而將創業想法束之高閣,失去最好的創業時機。

(三)缺乏經驗、資金和創業指導是高職生創業困難的主要原因

84%的被調查高職生認為缺乏創業經驗是創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資金匱乏(69%)、缺乏有效的創業指導(65%)、個人能力不足(62%)。

圖1 被調查高職生認為創業困難的主要原因

二、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及滿意度

缺乏有效的創業指導是高職生創業遇到的主要困難之一。針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及學生期望接受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查,主要結果如下。

(一)創業教育內容

被調查學生最希望接受有關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面的教育(87%),其次是市場信息和市場營銷(77.8%)、公司經營管理(72.2%)。人際交往與溝通、市場營銷及公司管理是創辦和發展一個企業需具備的最基礎能力,也是創業教育中最受歡迎或最急需的內容。

圖2 被調查學生希望接受的創業教育內容

(二)創業教育的方式

創業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科教育,對教師的創新能力、市場分析和公司管理能力及創業經驗的要求很高。被調查學生最希望能由創業者或企業家來給他們進行系統全面的授課(75.9%),其次是可以在創業實踐基地模擬實訓(74.1%)、創業者或企業家定期講座(61.1%)。而對于普通的教師授課或學校社團活動,由于缺乏實踐性和真實性,學生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圖3 被調查學生希望接受的創業教育方式

(三)創業教育的滿意度

被調查學生對所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及效果的滿意度評價(5級量表)為一般。其中,師資隊伍(3.19)、課程設置(3.16)滿意度相對較高,但依然沒有達到比較滿意的分值(4.00);實踐教學(3.09)、競賽活動(3.04)次之,滿意度得分在一般以上。而教學效果(2.94)、教材(2.80)的滿意度低于一般的分值(3.00)。

三、結論和建議

基于以上調查分析結果,我們認為,高職生對創業優惠政策的關注和了解不足,導致不能善用政策激發創業熱情和解決創業難題;缺乏經驗、擔心失敗是高職生創業的主要困難之一,需要校內校外聯手搭建創業實踐平臺,幫助有創業意愿的學生積累相關經驗;創業教育的效果欠佳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高職院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上議事日程,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和實踐性,切實幫助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做好創業準備、提高創業能力。

(一)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善用政策

政府可以根據青年學生喜歡的網絡方式,如設立微信公眾平臺,吸引學生關注該平臺發布的創業優惠政策,并設立方便查詢的渠道。大學生創業園區、大學生企業服務平臺等都可以為初次創業的高職生提供一站式服務。例如:成立創業專家咨詢團,為缺乏市場分析和管理經驗的高職生提供財務、經營計劃、市場營銷、技術、融資和法律等方面的幫助,消除其各種顧慮。其次,高職院校作為在校高職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可以與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建立聯系,及時發布創業政策和條例,通過講座或培訓的形式進行政策解讀,讓更多的高職生深入了解相關政策法規,學會利用政策解決創業難題。

(二)搭建創業實踐平臺,積累經驗

為幫助高職生積累創業經驗,校內校外應聯手搭建創業實踐平臺。例如:通過外部招聘引入或內部培養一批具有創業經驗和講授技巧的創業導師,由這些有資歷的創業導師開設系統的創業指導課,設計契合產業和市場需求的創業項目。課程內容應涉及被調查學生急需的人際交往溝通、市場營銷、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業相關政策法規、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等。為彌補校內實踐開展的局限性,學校應主動與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基地或創業組織聯合培養學生,讓學生在實際場所感受創業氛圍,熟悉創業流程;聯合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為有創業項目和創新才華的學生搭建展示平臺。對處于成長期和裂變增長較大的創業型企業,政府相關部門要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

(三)推進創業教育改革,提升效果

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是對人才定義的全新補充,也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的重要途徑。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將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所有專業課程中。即使學生畢業后不創業,在日常工作中,也應積極利用新思維、新方法推動工作的開展,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流程。由于創業教育處于邊緣地位,課程設計尚待完善,教材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尚待提高。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主戰場,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和有效性,為有志于創業的青年學生做好創業知識和能力的儲備。

猜你喜歡
高職生高職大學生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三年制高職生與五年制高職生學習力比較研究
基于自律的當代高職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高職生學習投入狀況及對策研究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