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影響企業融資能力

2021-01-06 09:27金曉涵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20年12期
關鍵詞:融資金融科技

金曉涵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一、引言

長時間以來,由于企業融資能力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F實中對企業融資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可以大致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其中,金融市場的發展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由于金融市場是企業獲得成長所需資金的主要市場,資金市場的扭曲可能會對企業融資產生很大的影響。

金融市場本身是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顛覆性技術融合金融場景,新興金融業態——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產生,其具有迭代速度快、混業等特點,為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驅動的因素,由此推動金融市場產品、服務升級,能夠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但是金融科技具有風險屬性,在顛覆性技術背景下金融風險必然更加快速、隱蔽、多渠道傳導,進而沖擊企業融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因此需要從理論與實證層面對金融科技對企業融資能力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索。如果驗證金融科技能夠提升企業融資能力,則對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為金融科技發展貢獻力量;如果驗證金融科技降低企業融資能力,則需要關注技術帶來的新型風險。

二、金融科技及其對市場的影響

上世紀九十年代,花旗銀行董事長約翰·里德提出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巴塞爾委員會認為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結合產生的一種新型業務模式;金穩會對金融科技的理解更為廣泛,既包含前端的金融產品、服務,也包含后端的技術手段。

學者們認為金融科技不僅是金融業結構的革新,更是一種新范式。如皮天雷(2018)等認為,金融科技作為近年來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其所涉及的學科和創新場景非常廣泛,因此研究者們對其概念的理解是開放的,目前尚未達成統一定義。

從金融發展角度,金融科技屬于發展的新形式。楊暢(2019)認為金融科技出現的基礎目的就是“彌補傳統金融業的不足”,金融科技的發展將逐漸改變客戶的行為和需求。目前,金融科技在促進金融業的轉型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能會對市場產生有利或不利的雙向影響。

(一)金融科技對市場產生有利影響

金融科技對市場的影響主要在于產生新金融產品、服務,進而疏通了資金流動渠道,變革傳統投融資和支付方式(Yosepha,2018)。

從融資角度來看,新技術應用在數字支付系統中,能夠幫助企業建立信用記錄,提升正規融資的可得性(Klapper et al.,2019);或利用金融科技平臺,使貿易雙方能夠進行直接溝通、簡化中間環節,提高金融效率(李思敏,2017);或利用支付系統與其他融資渠道的相互關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信貸約束(Yin et al.,2019)。

從投資角度來看,劉園等(2018)研究發現,金融科技發展與實體企業投資效率之間呈U形關系,且當前處于U形的上升階段,證明金融科技正在推動實體經濟投資效率提升。

在實證當中,使用“金融科技部門的產品服務種類”這一指標代替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發現相比于傳統金融,金融科技更有利于發揮長尾效應、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田新民,2020)。

(二)金融科技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國內外學者認為,新技術經歷爆發性發展后將導致經濟不穩定性增加,進而增大系統風險。因此,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也會給金融體系帶來更強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聚集。

Zhu和Dholakia等(2012)研究發現,如果個人進行線上金融交易時得到其他參與者的幫助,就會增加風險偏好,比線下金融交易的個人承擔更多的風險,因此風險偏好與交易者聯系緊密程度存在高度相關性。汪可、吳青(2018)從人與機構之間的關系角度論證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認為金融科技會提高銀行業系統性風險,進而影響資金供需參與者的收益。

三、企業融資能力

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支撐,具體選擇籌資方式和額度時需要依據自身發展戰略和社會資金供給等因素。

Modigliani和Miller(1958)設定的完美市場中,一個公司的投資決策與融資決策獨立且能以內部資金成本籌集到外部資金。Greenwald、Stigliz和Weiss(1984)、Myers和Majluf(1984)引入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條件、放松完美市場假設后,由于外部融資成本更高,公司無法得到最優投資所需的資金,出現融資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實際情況中,外部融資是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部分。

從金融市場角度出發,不完善的金融體系(Chen和Guariglia,2013)以及其中存在的融資成本畸高、所有制歧視等(Brandt et al.,2012;鄧可斌和曾海艦,2014;姜付秀等,2016)都是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國學者周業安(1999)認為企業融資能力受到金融抑制的影響——信貸市場的利率管制、價格和數量歧視導致企業出現過度負債、逆向選擇等行為,浪費信貸資源;資本市場的行政管制則增加企業直接融資成本,損害投資者利益,弱化企業外部治理機制。

四、金融科技對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

金融科技作為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金融理論分析其對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機制,具體從信息不對稱理論、金融抑制理論出發。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主要包括兩層含義:掌握信息的一方誘騙信息弱勢的一方簽訂不對等交易合同,造成逆向選擇;掌握信息的一方不按合同約定,進行高風險投資從而損害投資人利益,造成道德風險。

一方面,信息不對稱會從搜尋成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的角度影響企業金融活動的成本;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的信貸配給行為,即銀行產生逆向選擇而放棄部分符合條件的借款人,使這部分借款人需要用更高成本獲取資金。

因此,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技術支持下的金融科技能夠彌補企業信用不足困境,有效解決交易雙方信任問題,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幫助。

圖1

在中國,金融機構作為企業融資的主要提供者,通過技術創新推動金融服務數字化,不僅更為全面地捕捉企業信用數據,也能較為迅速地了解企業融資意愿,以減少債務的跨期錯配風險帶來的成本損失,成為破解企業信用缺失難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核心力量。

(二)金融抑制理論

1973年,R.I.Mckinnon和E.S.Shaw根據發展中國家狀況提出“金融抑制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政府對金融活動的過度干預會形成抑制,從而導致經濟產業畸形。在中國,金融抑制體現為政府過度扶持國有企業。一方面,政府把國有股份作為核心控制手段,導致上市公司的畸形股權結構;另一方面,政府壓低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將大部分低息貸款向國有企業配置。因此金融抑制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渠道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削弱企業融資能力。

對直接融資的抑制可能通過股票價格、資產收益等影響企業融資能力:股權結構影響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而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決定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因為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債權人和股東融資意愿越強,即外源融資能力越強;股票定價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流動,從而影響到企業融資能力。

對間接融資的抑制可能通過信貸利率影響企業融資能力。2013年開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不再受到限制,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長期根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來確定貸款利率,缺乏風險定價能力,且人行基準貸款利率不斷下降,導致資金的需求大于供給。

針對以上兩種融資渠道,金融科技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圖2

對于直接融資渠道出現的金融抑制,金融科技基于機器學習與投資模型,實現對金融投資者需求的智能識別,使缺乏金融知識的長尾群體得到優質服務,增強消費者對股票、債券市場的投資需求,進而擴大資本市場的融資增量;憑借數據不可篡改、分布式儲存等先進技術,金融科技有效改善交易、結算等環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技術力量驅動資本市場規則完善,進而提升資本市場的融資質量。

對于間接融資渠道出現的金融抑制,金融科技利用技術支持銀行信貸服務,通過大數據智能搜集、處理企業多維度數據,透視企業信用及經營狀況,可以有效緩解銀行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種技術介入尤其有助于提高銀行對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的信心,減少信貸歧視現象,從而有效縮小信貸資源的結構性偏差,以技術驅動信貸市場整體質量提高。

例如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貸和阿里小貸,就是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科技信貸平臺。其審核速度快、利息低、額度高以及母公司良好的社會聲譽等特點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信貸方式。截至2018年年底,阿里小貸已為1300萬多家企業提供超過2萬億元的信貸支持由此可見,數字技術與金融領域融合能夠切實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猜你喜歡
融資金融科技
融資
融資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7月重要融資事件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5月重要融資事件
P2P金融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