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入園前教育形式的現實困境及創新策略

2021-01-07 17:52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教育 2021年11期
關鍵詞:早教入園親子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李 芳

目前,幼兒入園前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三種:家庭教育、機構教育和社區教育。三種教育形式相互補充,若能很好地發揮教育合力,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但現實困境是,很多家庭的幼兒(0~3、4歲,還未達到國家法定入園年齡或還未入園的幼兒)入園前并未能較好地接受到任何一種形式的教育。眾所周知,這一階段正值人生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時期,這對于未能良好接受到任何一種教育形式的幼兒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一、幼兒入園前教育形式的現實困境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現實困境

對大量家庭的調查發現,現今,幼兒父母的工作比較繁忙,大部分家庭都是雙職工,因此在平日工作時間內,只能委托祖輩老人幫忙照顧孩子。老年人帶孩子的時間多,不自覺地成了家庭教育的主體。但大部分老年人文化素養和教育素養不高,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已在腦海中根深蒂固,難于接受新鮮事物,且信息落后,不能與時俱進。祖輩家長多以自身的經驗進行施教,教養方式單一、教養內容陳舊、教養過程中存在重視物質需求、輕視精神培養,其實是不該也無力擔當教育任務的。因此,家長對幼兒教育缺位的問題愈演愈烈。

(二)社區教育方面的現實困境

我國的社區教育形式豐富多樣。例如,在教育資源方面配置充足且多樣化,很多社區設有親子閱讀室、兒童圖書館、兒童游戲室、兒童博物館、兒童科技館等;在教育指導方面也做得比較全面,會提供早教指導服務(專題講座、專家咨詢、親子游戲、家長沙龍、社區送教上門等服務),有些還設有流動游戲服務站等。這些社區教育都有福利性質,基本免費,所有家庭都能承擔,這是非常利于民生的事。但現實困境是,由于眾多因素和條件限制,社區教育的覆蓋面不廣,受益群體太窄。特別是住在郊區的廣大群體或農村群體,基本覆蓋不到,沒有享受到社區教育。

(三)機構教育方面的現實困境

公立的幼兒機構教育覆蓋面極窄,數量稀缺,例如幼兒早教中心等。大部分幼兒的機構教育都是私立機構,關于私立幼兒教育機構的問題,有大量的文獻和調查研究都指出,在資質認證、教師素質、監督監管、課程設置、衛生消毒等各項軟硬件條件方面都令人擔憂。很多郊區附近沒有好的大型早教機構,家長需要花大量時間接送孩子。去一次早教班回來,一天都沒有精力與寶寶互動玩耍了。如果家長經濟條件和時間不允許,幼兒也不能接受到機構教育,因此造成幼兒的教育空白。

二、幼兒入園前教育的創新策略

(一)社區活動小組

社區活動小組在國外已經比較常見,但在國內還特別稀少。就是志同道合的父母聚在一起,發揮各自所長或者各有分工,一起帶著孩子共同組織一些小活動。這樣一來,大家可以群策群力,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教育形式。彌補了不善于同孩子親子互動或共同游戲的父母的問題,同時也能為幼兒提供群體性交往的環境,有利于他們的社會性發展,這其實是很多父母最需要的。在筆者調查中發現,許多父母給孩子報早教班,他們的目的在于給孩子一個豐富的交流環境,讓他們在群體環境中得到社會性發展。但很多父母由于時間問題或經濟不允許,剛好社區活動小組可以提供這樣絕佳的環境。

其實,活動小組是很好組建的。首先,場地方面,小區是最天然的活動場所。對于年齡小的幼兒,舉辦活動是以“就近”為第一原則的。小區可以找到固定的朋友圈,而且大家的社會背景比較相近,交流起來較為容易。比如說像筆者家的小區,旁邊有一個大公園,每天孩子們都會去公園玩,這是孩子們的例行公事。然后,人員方面,可以讓志同道合的,每天都帶孩子來公園玩的小區媽媽們,找一個空場地聚在一起,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由某一個媽媽組織活動,諸如一些小游戲,或者聽她講故事等。其他媽媽根據組織者的指令活動,同自己孩子一起參與互動。根據幼兒身心特點,活動每次進行一小時即可,每人輪流組織10 分鐘左右為佳,這樣每次活動的組織者就有六位。最好的組織者就是年輕力勝、接受新知識較快的全職媽媽,但現在也有大量未入園的幼兒是由祖父母輩老人養育,他們同樣可以發揮所長作為組織者。對于他們來說,組織一些兒時玩的傳統游戲,或者講傳統寓言童話、教唱傳統兒歌并不難。沒法承擔組織任務的參與者可以購買組織活動所需材料,或承擔其他任務。具體可通過團體溝通協商來確定。社區活動小組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可開展親子瑜伽、球類活動、各類游戲、各種運動、繪本閱讀、繪畫游戲、唱唱跳跳等。

(二)邀請早教機構送教入小區

一些早教機構,周末非常繁忙,平時相對較清閑。政府可以出資邀請附近早教機構送教上小區,在城市公園或找一個空地內開展活動。如果居民們覺得好,后續自己出資邀請。能省去很多接送時間,這是很多家長的渴求。

(三)利用互聯網,共享一些優秀的早期教育活動

社區教育由于條件限制覆蓋不廣,可以開通互聯網資源,開發早教平臺,共享優秀的親子互動活動,讓家長在家里就能接受到專業的教育指導。

(四)依托附近幼兒園資源,不定期舉辦親子活動

小區附近都有配套的幼兒園,幼兒園有著豐富的場地資源和專業幼兒教師的人力資源,政府可鼓勵幼兒園在周末時間不定期舉辦一些親子活動。還可廣泛吸收社會上的熱心人士作為志愿者,如學前教育專業的在校學生、全職媽媽、退休的老教師、老專家等,與家長和幼兒互動,這是一個極好的教育平臺。

(五)社區提供親子活動空間,有條件的情況下提供人力參與互動

每個社區都成立社區兒童資源中心,給親子活動提供空間支持。社區兒童資源中心(可稱“社區兒童之家”)由親子閱讀室、兒童圖書館、兒童游戲室、兒童博物館、兒童科技館等組成,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提供人力資源參與互動??捎缮鐓^工作人員或社區志愿者提供形式多樣的早教指導服務,如專題講座、專家咨詢、親子游戲、家長沙龍等,從物質和人力兩方面共同開發多樣化的育兒服務,補充社區教育、家庭教育和機構教育的教育形式,合力做好幼兒入園前的教育。

猜你喜歡
早教入園親子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去早教班可以讓寶寶早說話嗎?
陜西籌措15億元緩解“入園難”
寶寶入園巧加餐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