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醫五音療疾

2021-01-08 16:28高玘雯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關鍵詞:五音音樂療法五臟

高玘雯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西方醫學史中,音樂治療最早應用于巫醫療疾,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和系統研究,其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手段,通過心理和生理途徑調暢患者情志,維護心理平衡,消除不安因素,尋求均衡心態,到達身心健康的目的。祖國醫學的音樂療法具有數千年的歷史,《說苑》中記載的上古時期名為苗父者以樂器療疾,療效尚佳,便是早期音樂療法的文獻記錄。以中華民族的生活與生產經驗為基礎,《黃帝內經》首次提出并系統闡釋了“五音療疾”理論,為我國中醫音樂療法奠定了理論基礎,構建了音樂療法理論的基本體系。中醫音樂療法具有獨特的醫學價值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音樂調攝精神、調和情志,使被治療者認知自我心理、生理狀況,達到理想的預防與調護效果和促進相關理論研究和發展。

1 音樂療法的溯源與發展

兩千多年前,由于大范圍的小農經濟和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特點,勞動人民在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生產經驗,在實踐中挖掘了音樂的醫用奧妙?!秴问洗呵铩酚性疲骸拔艄胖烊朗现翁煜乱?,多風而陽氣蓄積,,萬物解散,果實不成,故士達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其中又有“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本于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之說,張雪等[1]認為音樂對應五行、五季、五臟,并且利用外在規律的聲音秩序來達到人體陰陽平衡,表現為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抖Y記·樂記》中的“樂者,德之華也;樂者,心之動也”與《史記·樂書》言音樂可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有音樂塑造人的身心,影響人的情志之意。以上著作雖停留在經驗之談,但音樂療疾觀念的初萌為后世音樂療法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在前人的經驗上,結合陰陽五行學說,根據五臟的生理特征,《黃帝內經》首次提出并論述了五音療疾理論和運用原則,詳細闡釋了五音五臟論、五音五志論、五臟相音論,探討了音樂療疾機制,奠定了中醫音樂療法的理論基礎[2]。后世則在《黃帝內經》理論基礎上不斷完善與發展,元代朱丹溪認為樂者,亦為藥,音樂之理同藥理,在治療疾病中亦發揮著重要作用。明代張景岳《類經附翼·律解》提出音樂有“通于地而和神明”之功,肯定了音樂療疾的效果。后代醫家不斷完善與發展五音療疾學說,用于輔助診斷疾病,防病治病與情志養生。

2 中醫五音療疾

五音療疾源自于《黃帝內經》是對音樂療法理論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奠基了中醫音樂療法的理論基礎,形成了中醫音樂療法的基本框架。

2.1 五音療疾的概念

五音療疾是以五行學說為基礎,將醫學、哲學、音樂學等多學科知識相結合,基于辨證論治的原則,詳細闡釋了以音樂作為醫學手段,診療與防治疾病的理論,順應了自然規律,體現了天人合一,為醫家臨證提供了理論支撐。首見于《靈樞·五音五味》,其中“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總結為“天有五音:角徵宮商羽;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臟:肝心脾肺腎”。

2.2 五音療疾的理論框架

《黃帝內經》提出“百病生于氣而止于音”的音樂治病論,疾病起于臟腑之氣異,可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調養身心,使疾病得到治愈。該作將角、徵、宮、商、羽五音與五行、五臟、五志進行結合,產生的五種調式由于音頻、音調、音律,演奏樂器的音色和音響不同,發出不同的聲波,從而對人體臟腑產生不同功能[3]。如快速的音頻振動刺激,會使人體產生緊張和興奮感,緩慢的音頻振動會使精神和肌肉松弛,情緒緩和;旋律高亢會有鼓舞人前進,昂揚向上,奮勇直前的力量,柔和輕揚的音樂則放松心情,舒緩身心。當音樂與臟腑,陰陽,情志,五行生克規律相互吻合時,就能達到流通氣血,疏導經絡,調暢情緒,維持身心平衡的目的。

2.2.1 五音與五臟

《靈樞》中有“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之論,進一步闡釋了五臟應五音,六腑應六律之理。具體表現為角應肝、徵應心、宮應脾、商應肺、羽應腎。五音根據不同的調式,根據五臟的生理功能和特性,與五臟之氣相應,對五臟產生不同的作用,如心主血脈、主神明,調節人體血脈運行,主宰心理活動,心氣虛者,有心悸、胸悶、失眠等癥,徵調式的音樂與心相應,熱烈歡快,能暢達性情,振奮精神;肺主呼吸、主行水、朝百脈,調理和輸布津血運行,調暢氣機升降,肺氣虛者,易感外邪、有咳嗽、鼻塞、咽部不適等癥,商調式的音樂與肺相應,鏗鏘雄偉,能內收情緒,舒緩不郁。五音與五臟的辨證,為臟腑臨證提供理論支持。

2.2.2 五音與陰陽

中醫的陰陽理論可應用于音樂中。五音分別為五種調式,由于曲調的節奏,音調,旋律,風格不同,劃分成陽樂與陰樂。節奏鮮明,層次清晰,音調高亢,旋律明快,風格熱烈者,多屬于陽樂;節奏緩慢,音調低沉,旋律柔和,風格舒緩者,多屬于陰樂,結合五臟陰陽盛衰,人的性格體質,可進一步辨證。五音與樂器關系緊密,演奏樂器亦分陰陽,從陰陽五行的哲學原理來看,圣人制琴以陰陽相配,有中和之聲。琴面擬天,為陽,琴腹擬地,為陰;且制作琴的木材有陰木,陽木之分,松透者為陽,堅實者為陰[4]。

2.2.3 五音與五志

《靈樞·五音五味》中肯定了五音可以調節和控制人的五種情志的觀點。肺氣不降,胸悶不疏,躁郁不安者,聆聽商音,其有鏗鏘肅勁的特性,能治療躁怒,使人安寧;肝陽上亢,肝郁不解,生性暴躁者,聆聽角音,其有調達平和的特性,能消解憂郁,使人入眠;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腹脹腹瀉者,聆聽宮音,其有悠揚諧和的特性,能健脾益胃,增長食欲;心氣虧虛,心悸不安,失眠多夢者,聆聽徵音,其有抑揚詠越的特性,能通調血脈,抖擻精神;腎精不足,小便失司,腰膝酸軟者,聆聽羽音,其有透達柔和的特性,能通調水臟,補益腎精。

2.2.4 五音與五行

《黃帝內經》中有五音與五行相對應的闡述。具體表現為:角調屬木,木曰曲直,舒暢條達,以解肝郁之氣;徵調屬火,火曰炎上,溫熱蓬勃,以解心郁之氣;宮調屬土,土爰稼穡,生化受納,以解脾郁之氣;商調屬金,金曰從革,沉降收斂,以解肺郁之氣;羽調屬水,水曰潤下,濡潤閉藏,以解腎郁之氣。在臨床辨證施治中,不能止于用五音調理所對應的五臟,還要遵循五行原理,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制化的規律。以相生規律為例,心血虛者,采用昂揚詠越的徵調的同時,配合相生的角調,木火相生,調達暢通,木助火熾,涌動血脈,補益心血[5]。

3 五音療法的臨床運用

3.1 五音療法的臨證原則

在五音療法的具體臨床應用中,需要遵循辨證施樂的運用原則:根據五音的特點,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以及陰陽五行的哲學觀念,將五音與五臟、陰陽、五志、五行相結合,總結出的關于臟腑辨證、情志辨證、體質辨證的選樂方法。辨證施樂、辨志施樂、辨質施樂,為五音療法的實施奠定理論基礎[6]。

3.2 五音療法案例

楊光會,蒲亨萍[7]對60例癌性疼痛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三十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與護理,試驗組在常規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和不同心理選取五音調式,在特定時間點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觀察兩組患者焦慮程度和抑郁程度測量指標,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五音療法作為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利于控制癌性疼痛,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田淋,要丹丹等[8]研究表明,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采用五音療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輕患者疼痛,舒緩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有助于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

4 小結

我國的音樂療法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臨床經驗,是祖國醫學的寶貴財富。五音療法憑借其自然、無創、安全、無成癮性的獨特優勢在臨床發揮著重要作用,擁有巨大的研究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五音療法的廣泛推廣,有助于挖掘傳統音樂的醫學價值,更好地應用于現代臨床實踐,為祖國醫學的發展做貢獻。

猜你喜歡
五音音樂療法五臟
從五臟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學術思想
“五音戲+”的全生態傳承
“五音戲+”的全生態傳承
音樂療法在小學心理課堂中的應用
繼齊韻往昔,以今聲開來——思考自五音戲主奏樂器的演變、本體及延伸
被動式音樂療法改善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研究進展
睡前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放療患者睡眠質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響
音樂療法或有助于治療癡呆
基于微信訂閱號的耳鳴管理理念在影響中醫五音治療耳鳴患者預后中的作用
從五臟相關理論淺析祛風退翳法在風輪疾病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