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西路軍精神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引領研究

2021-01-10 05:04張改娟魏文杰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6期
關鍵詞:黨性教育大學生黨員

張改娟 魏文杰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長期艱難的革命實踐中,鑄就了一系列具有豐富歷史內涵和時代特色的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創造的精神財富。紅西路軍在復雜的戰斗環境中與敵人奮戰四個多月,為執行黨中央戰略計劃,打通國際交通線,支援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支隊伍在戰斗中鍛造出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當代大學生作為建設中的中流砥柱,將紅西路軍精神融入到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問題中,有助于提高大學生黨員的個人黨性修養水平,培養高素質的黨的事業的接班人。

關鍵詞:紅西路軍精神;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

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了的紅西路軍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019年8月20日,國家領導人參觀了位于甘肅高臺的中國工農紅西路軍紀念館,并且在參觀時強調,西路軍所做出的貢獻不可替代、不可磨滅,將永載史冊。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征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將紅西路軍精神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之中,用紅西路軍精神涵養大學生黨員思想、意志和品格,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深遠。

一、紅西路軍精神的內涵

紅西路軍精神與長征精神一脈相承。表現出對革命理想事業無比的忠誠和堅定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和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即絕對忠誠與黨,堅決聽黨指揮的的精神;胸懷崇高理想,革命信念堅定的精神;不畏艱難險阻,視死如歸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寧死不屈、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一)絕對忠誠與黨,堅決聽黨指揮的擔當精神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一個強大的民族一定是要有錚錚鐵骨的英雄做支撐的,而英雄之所以光輝偉岸,備受人們愛戴除去品行端方,本領過人更是因為其心懷天下,敢于擔當,志于擔當的精神。紅西路軍奉命西渡黃河,執行打通國際路線的“寧夏戰役計劃”,孤軍深入河西走廊,在幾近絕境的條件下與敵人殊死搏斗,即使困苦,絕不后退,即便失敗,絕不變節,后來,紅西路軍指戰員中的一部分又再次回到革命隊伍中,在以后的工作需要他們的時候再次擔當重任,做出貢獻。如九軍政委陳海松在梨園口身先士卒,在阻擊馬家軍的瘋狂進攻時身中數彈壯烈犧牲;軍長孫玉清被俘后因拒絕投降而被殺害;劉瑞龍、魏傳統等在張掖獄中組成地下黨支部與敵斗爭;劉德勝、王定國等組成張掖地下黨支部營救西路軍失散的干部戰士。[1]綜上紅西路軍精神的首要表現便是絕對忠誠于黨,堅決聽黨指揮,黨旗所指便是方向所在,人民所需就是獻身之處。在面臨問題困苦之時,勇敢上前,用切實行動彰顯一個黨員該有的時代擔當。

(二)胸懷崇高理想,革命信念堅定的革命精神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所有思想和行為的核心力量來源,理想信念影響甚至決定思想行為的方向乃至結果。董振堂軍長在動員時講過:“革命一定會勝利,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會到來”。西路軍戰士在與敵人戰斗到最后一人時也不曾放棄,在他們心中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他們一定看得見,但至于自己會不會看見早已無關緊要,因為自己堅守的理想是正義的,即是正義,便值得犧牲一切去堅守。盡管西路軍失敗了,許多將士經受諸多委屈,應有的待遇與榮耀也與他們無緣,但他們忍辱負重,革命立場從未變過,革命信念更是歷久彌堅,后來更是用自己的的行動向黨和人民證明自己的革命理想從未改變,自己的革命信念依舊堅定。

(三)不畏艱難險阻,英雄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

在真正的英雄面前,一切困苦甚至死亡都是不足為懼的。西路軍戰士都經過長征,三過草地,兩翻雪山,更為艱難慘烈的便是在孤軍奮戰,缺衣少糧少彈藥的情況下與兇狠殘暴的馬家軍血肉相搏,涼州四十里鋪、倪家營子的戰斗更是慘烈已極。但自始至終,他們不曾生過半分退意。不畏艱難險阻,革命信念堅定的戰斗精神在西路軍短暫的歷史中表現的極為突出。在這個精神的影響下部隊煥發出來革命英雄主義的光輝。西路軍指戰員,為完成黨中央及軍委所賦予的任務,表現突出,用羸弱的身軀抵御寒冷和饑餓,用強大的精神武器和敵人殊死搏斗,在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候,全體將士相互激勵著,絕不向困難投降,戰斗到最后一分鐘。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這是紅軍隊伍不怕死精神的真實反映,表現了西路軍戰士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二、紅西路軍精神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價值剖析

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的先鋒模范與排頭兵,是黨員隊伍新鮮又具備活力的儲備力量,對黨和國家的未來發展起重要作用。大學生黨員黨性的培養無論對大學生自身的價值實現還是對黨的建設乃至國家發展目標的實現都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紅西路軍精神是紅西路軍戰士在長征途中絕對忠誠于黨,堅決聽黨指揮的擔當精神;胸懷崇高理想,革命信念堅定的革命精神;不畏艱難險阻,英雄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的高度凝練和切實體現,同樣,紅西路軍精神對大學生黨員黨性的培養和提升具有寶貴的價值。

(一)是培養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紅色“鈣片”

國家領導人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那么,大學生理想信念之“鈣”應從何而來?大學生黨員由于年齡,身心發展特征,社會閱歷等條件的限制身心發展尚不成熟,認知受情緒影響較大,尚未形成明確穩固的三觀,對國內外的形勢不能夠深刻把握,容易被紛繁復雜的表象迷惑,易受新潮,模糊乃至錯誤思潮的干擾從而消磨甚至喪失黨性,鑒于此大學生黨員必須在精神上“補鈣”,紅西路軍精神就是可供其吸收的紅色“鈣片”。[2]紅西路軍精神的首要表現就是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絕對忠誠和堅定信念,這是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對黨的絕對忠誠是指引大學生黨員前行的方向所在,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是支撐大學生黨員前進的力量所在。

(二)是構筑大學生精神家園的紅色“分子”

一個進步且強大的民族必然具有悠久豐富的精神家園,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定也有著豐富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涵養著人的品格,指引著人的行為,對于精神家園的建設則顯得尤其重要,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是關乎精神家園建設的重要“分子”。大學生黨員作為國家的棟梁更是具有不容推卸的責任,要胸懷崇高理想,堅定革命信念,“舍小我而顧大家,忘小樂而行大志”便是我們精神家園的底色。紅西路軍戰士在那艱難困苦的絕境成就感人肺腑的壯舉無不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深深懷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他們身上,始終堅守著“革命一定會勝利,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會到來”的崇高革命理想。這種精神同樣也是鑄就大學生黨員精神家園的紅色“分子”。

(三)是開啟大學生人生真諦的紅色“鑰匙”

大學生是民族的脊梁,大學生黨員必須是先行者,其打開人身大門的鑰匙必須是與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緊密結合的,我國在國際國內復雜形勢下面對著很多的危險與挑戰,體現在大學生群體中便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風氣的存在,對大學生正確三觀的建立危害極大,而大學生黨員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持自我教育和自我革命,以“無我”和“厚實”來作為衡量自己工作和學習的標準,以深刻理解和踐行“利他”情懷,胸懷大局,甘愿犧牲和奉獻作為開啟人生真諦的紅色“鑰匙”。紅西路軍在撤進祁連山后最危急時刻,婦女抗日先鋒團戰士剪去長發、女扮男裝,接替紅三十軍268團陣地,掩護主力撤退……這就是西路軍精神中“不畏艱難險阻,英雄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也是大學生黨員應該接續和傳承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3]

三、紅西路軍精神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引領作用

紅西路軍精神是西路軍全體將士在與敵人浴血奮戰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財富,是引導大學生黨員樹立遠大理想、加強大學生黨員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大學生黨員艱苦奮斗的精神的“活教材”,紅西路軍精神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引領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一)引導大學生黨員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的核心線索,是其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準則。理想信念一經形成,就會成為支配人們持久行動的精神動力,成為一種從中獲取力量的信仰。[4]當年紅軍將士在受命西征過程中經受了嚴酷的考驗和血與火的摧殘,而支撐他們前進的首要原因就是對革命事業無比的忠誠和對革命必勝堅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懷揣此等信念,紅軍將士才有了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支撐著他們克服種種艱險,勇往直前,絕不放棄。

在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黨員,必須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的事業追求,心有所信,才能屢屢向前,才能步步堅定,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內生動力,才能不被社會的紛繁表象所迷惑。只有不被眼前的困難和挫折打倒,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完完全全主宰自己,才能奮發成才,奉獻社會。在社會主義中國,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樹立遠大的抱負,有為自己、為家國負責的擔當,并把紅西路軍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把小我融入大我,去擴展和延伸自己生命的寬度與深度,真真正正賦予自己人生的意義。

(二)培養大學生黨員艱苦奮斗的精神

少年經歷的所有苦難,終會成為內斂的華韻,暗藏的流光。青年人不應心安理得去享受著過于安逸的生活,生活中該有的摸爬滾打和風霜雨雪是成長的代價,我們在接受他人的滋養庇護的同時終有一日要學會為他人撐傘,所以艱苦奮斗在任何時候對于青年人來說都不過時。戰爭年代雖已經逝去,但是紅西路軍這一段英雄泣血的歷史應該讓我們大學生銘記于心。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先進代表,對于弘揚民族精神,樹立崇高理想,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有著不容推卸的模范帶頭作用。因此當代大學生黨員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5]

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首先是繼承革命傳統的需要,當代大學生作為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肩負著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重任,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對當代大學生來說,迫在眉睫且終生受用。其次,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紀人才素質的需要。[6]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必須不斷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沒有經受過反復實踐的考驗與磨煉,即便是滿腹理論知識,也會難以發揮實效。最后,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歷史上無數實踐證明,挫折、磨難對與成功成才并不全是壞事,苦難與磨礪盡歸于一個人的財富與收獲。當代大學生確實生活在歲月靜好的社會環境和家人的層層呵護中,我們得到的也許多是愛與溫暖,因此給我們去磨礪、經受真正磨難的機會與環境不多,導致我們這一代人獨立能力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脆弱,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能力。因而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大學生黨員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紅西路軍所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氣概和為黨為人民的英勇獻身精神,是永遠值得人們尊敬紀念、深刻理解并進行學習的。他們灑盡熱血、犧牲生命才鑄就了偉大的紅西路軍精神,這種大無畏的愛國情懷永遠值得我們緬懷和學習。紅西路軍精神與愛國主義是緊密相連的,盡管時代在不斷地更迭和變遷,但愛國主義的光芒永遠光輝璀璨,愈久彌堅。紅西路軍所體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情感是一種崇高的家國情懷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有益于極大的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紅西路軍把國家利益看的重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的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救國救民,不怕任何困難挫折,不惜付出一切的犧牲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用終生的革命言行和努力為黨工作,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弘揚和傳承。家是我們的家,國是我們的國,家國情懷自古便是烙進中國人骨血中的印記,我們中國人是溫良的,智慧的,但更令人自豪的是熔在我們靈魂與血脈中的骨氣、志氣與底氣,因為我們的國家曾輝煌燦爛,也曾千瘡百孔,而一路走來不管是風光無限的時候還是跌落塵埃的時候她都被我們深深地愛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她奮斗,為她獻身,未來我們更會朝著更美好的下一段歷程邁進。紅西路軍所展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當代大學生黨員深切感受革命先輩們救國救民、熱愛祖國的高尚人格與偉大情懷,從而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效仿,有助于激發大學生黨員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大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

參考文獻

[1]何會寧,黃科.長征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227-229.

[2]董漢河.西路軍革命精神的豐富內涵[J].甘肅理論學刊,2010(06):5-11.

[3]楊繼業.西路軍精神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傳承模式[J].甘肅高師學報,2020,25(04):60-65.

[4]陳融梅.新形勢下推進黨員理想信念建設的思考[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05):53-55.

[5]張天偉.長征精神融入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6]王妮,張艷.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邏輯理路與實踐路徑[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03):30-34.

[7]龍作聯,龍一國.紅西路軍精神初探[J].中國集體經濟,2016(16):121-122.

[8]王琳媛.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

[9]王希.西路軍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教育探索,2020(01):59-62.

猜你喜歡
黨性教育大學生黨員
有效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開展兵團組工干部黨性教育
基層黨校黨性教育系統化探索
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問題的研究
大學生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問題及培育路徑研究
新媒體平臺下增強大學生黨員理論學習實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學生黨員組織生活實效性的方法探析
提高黨校黨性教育實效性對策研究
“三嚴三實”視域下構建黨性教育新常態的實踐路徑
黨員一生必修哪門課
高校黨員志愿服務機制探索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