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根脈與世界視野
——在2020年第六屆中國詩歌節上的發言

2021-01-11 01:17何向陽
詩選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視野概念詩人

◆◇ 何向陽

世界與本土,我以為,越來越以為當今已不再能夠構成為兩個對立的概念,什么是世界,什么是本土,如果我們還處于改革開放前,可能這兩個概念是隔離的,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們在藝術或文學的基點上談這兩個概念時,它們—— 我是說它們往往是一個概念,或是更確定地說,這兩個曾經相對獨立、涇渭分明的概念的分野已不那么清晰了,它們——世界與本土—— 有了互滲共融的意味。所以,從概念上講,我們可以去談世界與本土,但概念永遠只是概念,它與經驗有不同步的差距,它落后于經驗,它是膠著、固化的,而經驗之水流永動新鮮,正如生命之樹永遠常青一樣。如此看來,對詩的總結企圖只是一種企圖,無論它的出發點是理智的,還是清晰的,如果它的對象談的是詩,那么,它就一定是不確定的,是測不準的,是猜測,而非論證。

這種狀況,有點像舊有的科學體系的崩塌,新的科學—— 宇宙物理學的發展,動搖了太多的人類理智,我們以為我們以前能談得清楚的問題,隨著相對論的出現,隨著量子物理學的出現,我們還能夠談得很清楚嗎?恐怕看得清楚都很難。在已然全球化的今天,各種文化的交融碰撞,使我們獲得了一個宏大的世界,從現當代文學來看,中國詩人從未像今天的我們獲得了這么廣闊的視野,從詩的出版的王國看,海量的詩集翻譯過來,以往經典的詩人我們都有中文的全集譯本,就拿美國為例,無論是幾年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 他的詩集小冊子做成了薯片似的包裝—— 在各大城市地標式的書店中隨處可見,還是生前只發出寥寥可數的幾首小詩,而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不僅不再出游甚至連自己家門都不再踏出的艾米莉·狄金森,她的全集以及數十種譯本網紅書店中雖不多見,但誰能說她在隨身攜帶的紙上匆匆寫下的短詩,不影響著當今一代代的中國女性詩人。

就視野而論,我們在這個文化開放的世界里,是敞開的。這種敞開程度似乎超出了起初我們的想象。其標志是,以任一國家任一語種的詩人而論,不能說全部,但真的是大部,近年來,我們的翻譯家的夜以繼日的勞作,使得詩歌的傳播,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空間。在此,我要向中國的譯者致敬,是你們的眼光,使人類的心靈得到幾乎是同期聲的傳達和傳遞,而在改革開放初、中期,我們的中譯本詩歌,所多關注的大多是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的詩人,他們或已離世,或生活在與今天的我們全然不同的語境中,那種詩歌的閱讀,只能是“學習”;而今天的“同聲共振”式的翻譯,給了我們與世界“對話”的可能。比如202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詩人露易斯·格麗克,在2017年我就讀到了柳向陽的譯本,譯本后記中我記得向陽說他得到了格麗克所有現有詩集的授權,要一部部譯出來。的確是有雄心的工程。2017年的格麗克的詩對于我有著深在的療愈作用。在那一年之后幾次旅行中我的行李里裝著的就是她的《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其中有一首《別離》,其中一句詩是:“我怎么知道你愛我/除非我看到你為我悲傷?”我以為寫出了人類當此境的普遍經驗。說實話我當時的看法是,寫愛情寫到如此理智的地步,她的詩與我的詩,在行文之間有不少相似點。

但是,你不同時覺得奇怪嗎?相對于我們對同時代他國詩人的作品的翻譯,同時代的世界并沒有全然將進行時的中國當代詩人納入他們的視野。一個例證是,2015年8月我參加上海國際文學周的“詩歌之夜”,與會的來自世界多地的詩人有27位—— 這是要在“詩歌之夜”朗誦自己或他人詩的詩人,不包括來此的聽眾,朗誦會在浦東文華東方酒店的地下二層舉行,沒想到地下的大廳全擠滿了聽眾,聽說那夜到浦東的車子都堵在了路上,讓我感到了上海對詩歌的熱情。記得英國作家西蒙·范·布伊朗誦了葉芝的《當你老了》。澳、日、韓、威爾士詩人依次登臺,好不熱鬧。我朗誦了自己的《此刻》。這是一首愛情之詩。應朗誦會要求,我還用英語朗誦了詩人聶魯達的《我喜歡你靜默的時候》,選自他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也是與愛情有關的。會上,我見到了老朋友沈葦、臧棣,作家李洱朗誦了他小說中一位主人公的詩作,小說家孫惠芬朗誦了她寫作中唯一的一首詩,有不少人朗誦了波蘭詩人、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辛波斯卡的詩歌—— 我印象中有兩位中國朗誦者朗誦著她的詩歌。但是我注意到國外的詩人、插畫家好像沒有人以中國當今詩人的詩歌作為朗誦對象的。沒有。只有一位中國翻譯家朗誦了昌耀的詩。這種情形讓我想起2000年我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到印度,訪問期間與新德里詩人作家交流,一位詩人問,“中國現在寫愛情詩嗎?”這是二十年前。而2018年10月在成都國際詩歌周“成都與巴黎詩歌雙城會”上,與會的法國詩人,伊馮·勒芒在杜甫草堂朗誦了他寫給杜甫的一首詩,杜甫從世界文學史上看都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是他的確距我們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了。當然詩歌是不朽的。偉大的詩人也是不朽的。但我還有一些不滿足的地方——是我們當代沒有寫出來讓世界為之矚目的詩嗎?還是語言與翻譯所限?或者是,作為一個善于汲取世界文化文學滋養的民族,我們自身的詩歌創造力不足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知道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詩人,閱讀他們的詩所帶來的認知的高度與情感的愉悅,不亞于我上述列舉到的優秀詩人,比如有一個時期,我的枕邊一直放著詩人娜夜的詩集《睡前書》。她詩中的清冷與高拔,以及所提供給我們的奇崛意象中的普遍經驗在我看來也是絕不亞于辛波斯卡的。

但是這種對譯的不平等的確存在。

這種互譯的不對等也有些像戀愛中的雙方,一方有最好的表達,最好的譯家,甚至最好的閱讀者闡釋者,但是另一方并沒有深入地或者說想往深入地了解,你的表達,你的情感,你的認知。

所以,就世界格局或世界視野而言,我認為中國作家較之其他國家更其具備,一個當代中國詩人,他已不僅先在地擁有著本土悠久的歷史文化,及其所滋養出的一代代的語言精華,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作為詩歌的國度所給予他的,是其他國家的詩人所不具備的,這是先天優勢;而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后天的學習和不懈的借鑒,我們“拿來”了我們需要更新的,這種視界的打開,同樣是許多國家的詩人所不具備的,而以此完成的這一代兩代人的文學基礎,是既有本土的深在根脈也有世界的廣闊視野的。從概率來講,在這一代兩代中國詩人中,不出對世界有深在影響的偉大的詩人幾不可能。

我期待著。當然這期待也包括對自己而言。

2020年10月16日

猜你喜歡
視野概念詩人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概念飛行汽車,它來了!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古代的時間概念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視野
真相
視野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