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級管理效益

2021-01-11 09:23衛克穎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效益習慣班級

衛克穎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時期。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如何有效管理班級,使班級效益不斷增強是班主任的最佳目標。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對自身進行高度的自我管理并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從而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講述了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益,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關鍵字】小學生;自我管理;培養;班級管理效益

引言

班主任面對的是整個班級,幾十個學生的情況都需要班主任處理,而每個學生的性格都不相同,想要管理好整個班級需要班主任付出極大的精力,一時的疏忽就會對班級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為了緩解班主任的壓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在鍛煉中形成管理意識和能力,使班主任的壓力逐漸減輕,進而是班級管理效益不斷增強,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促使他們由被管理向自我管理轉變的過程,最終的目標是讓他們形成內在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關鍵是其自我管理習慣的形成。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學生對自身的行為和意識進行約束的一種能力,但小學階段學生年級較小,需要教師的輔助和引導,使學生逐漸形成自我管理的習慣,經過不斷的鍛煉轉變為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管理能力。小學階段學生自制力較弱,對學習和生活沒有合理的規劃,生活、學習習慣較差,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為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管理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之間進行配合,在以為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以及長時間的堅持。教師和家長應及時的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制定符合自身的學習計劃,并對其進行監督,保證學生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進行及時的反思,即需要學生根據自身的不足調整學習計劃和方式,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必須對學生是主體有深刻的認知,以學生的需求為根本,轉變其學習的思想,使其能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益。

(二)借助學校教育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素養

在幼兒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都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和家長的管理,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行為能力,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對其進行引導,首先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在通過不斷的實踐使意識轉變為自身的能力。教師可以在班會中讓學生明白應該做什么,例如讓學生了解《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相關內容,學習并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是逐漸形成的,需要長時間的鍛煉才能形成。班主任想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對每個學生有深入的了解,明白學生的特長和愛好,投其所好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使學生逐漸形成自我管理意識。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其中,通過對學生進一步的了解,讓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同時緩解自身的壓力。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時,還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這是由于想要將班級管理的更好,需要學生本身具備強大的能力才能做到。但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只是出于輔助者的位置,依舊應以教師作為主導,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實現班級的良性運轉。這樣,班主任就能有效地減輕處理班級瑣碎事務的負擔,從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育教學。

(三)借助家庭教育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素養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主要負責引導學生,應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思想,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家長應發揮其監督的職責,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小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單純的言語說教對學生而言并不能有效的達到提高自理能力的目的,家長應以身作則,將道理與實際實力進行結合,讓學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其逐漸形成自理能力?,F階段的小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家長較為溺愛,造成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過于溺愛將會導致學生的心態較差,步入社會一旦出現挫折將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甚至被社會淘汰,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配合。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整理書柜、掃地、拖地等,幫助學生形成管理意識,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益。

結論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教師和家長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讓學生主動制定適合自身的計劃,家長和教師共同監督,逐漸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主動的參與管理班級的任務中,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有極大的益處,班主任和家長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文建.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07):176-178.

[2]蘇書明.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J].新課程,2020(25):214-215.

猜你喜歡
效益習慣班級
班級“無課日”
習慣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上課好習慣
不同主導者下供應鏈效益的分析及優化
不同主導者下供應鏈效益的分析及優化
好習慣
重慶市文化產業結構、效益比較分析
重慶市文化產業結構、效益比較分析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